推车和锅具已经都做好。
当初做推车时,杜梨特意让工匠做了四个轮子,这样一来也方便随时停车叫卖。
另外再设计一个中间层,不但能装锅,中间层还能用来装食材。
人在前头拉,后面的人还能推一把,也可以用牲畜拉。
不过以杜梨现在的经济状况,买不起牲畜,只能是靠人力。
好在泉水村去城里的路,不算太难走。从村里出来,有大概三四里地的土路,剩下的就都是官道。
官道铺了青石,很平坦。
姐弟俩提了车,买了第二天的食材,便推着车从城里回来,正好可以试一试是否好用。
走官道是完全没问题的,就是走完了官道那一段小路不好走。
两人刚下官道,就见原先那座小庙前堆了不少的石料,杜越咦了一声,“也不知是哪个善人在修女神仙庙。”
是啊,杜梨也觉得奇怪。
不知是谁这么有心,短短几天功夫,不但劈林开路,现在还修起来了。
想起那小庙里的雕像,杜梨心有点痒痒。
她来这儿已经很难用科学解释,那庙里长得像她的雕像更是难以理解。
既然相逢就是缘分,进去拜拜,说不定能保佑她明天开张大吉呢?
当即带着杜越进去拜了拜再回家。
姐弟才刚到家门口,就遇上大伯娘王氏。
见他们拉着车,车上居然放着成堆的肉、鲜鱼以及各类菜,王氏那吊三角眼透出贪婪。
最近村里都说,杜梨家漏风的厨房天天飘出肉香味,她还不信。
这下亲眼所见,王氏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这死丫头什么时候这么有钱?
而且这么多的肉,得吃到什么时候?
家里已经半月没闻到肉味,正好可以好好开荤。
王氏心中打定主意,当即板起脸拿出长辈的款,训斥道:
“梨儿你也真是,小小年纪不知日子艰辛,买这么多肉怎么吃得完?这可都是钱啊。”
跑出来帮忙的杜糖和杜越有些担忧地看向杜梨,大伯娘最凶了,又贪婪,万一她硬抢怎么办?
两人赶忙护在推车前,挡住王氏那贼溜溜的眼神。
王氏见两人防她像防贼一样,顿时气炸,叉腰训斥:“你们两个有没有礼貌,怎么这么对待长辈?”
“还不快把肉搬下来,你伯父和兄长今天还没吃饭,伯娘带点儿回去给他们开开荤。”
这是什么鬼笑话?
真的长见识,杜梨还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人。
这时候知道自已是长辈了?
抢原身家里水田的时候,抢原身姻缘的时候,她可有想起自已是长辈,可有顾及过原身一家的死活?
“他们没吃饭,关我什么事?我家里还没田种地呢,怎不见你拿点米来?”
王氏见她说话不中听,脸色就有点不好看,“你也知道,伯娘家人多,那点米哪儿能够一家人吃。”
杜梨简直要气笑,“你家贪了我家五亩地,还有脸在我面前说不够吃?不想要脸就切下来喂狗,免得挂头上浪费空气。”
“还有,劝你快点滚蛋,否则我明天去书院,将你今天的壮举告诉你那乖女婿的同窗。”
王氏最得意的就是女儿嫁给秀才女婿,要是让女婿在书院丢脸,影响以后得仕途,那可不好。
杜梨就知道她在意这个,专挑她心窝子捅:“你猜你那乖女婿会不会嫌弃,有你们这样上不得台面的泥腿子穷亲戚?”
“胡说八道!”
王氏气得脸都绿了,挽起袖子就要和杜梨干架。
杜梨知道自已这小身板,家里三姐弟合起来,都不是王氏的对手,不打算恋战。
“小越,小糖,过来搭把手。”
招呼来杜越和杜糖,三姐弟合力将王氏拖出去。
“你你.......你们!简直反了,看我不教训你们这几个兔崽子!”
王氏见几姐弟今天竟然敢这么对她,怒气冲冲爬起来就要上来打人。
杜梨可没惯着她,将篱笆门关上,抱着胳膊冷冷警告:“你给我记着,今天敢在我家门前闹事,明天我就去书院闹,看谁怕谁?”
反正谁让她不好过,她就让谁不好过。
主打一个大家一起共沉沦,看谁耗得过谁。
王氏气得咬牙,可看杜梨的眼神不像是开玩笑。
“一群贱崽子!都给我等着!”
上次杜梨骂了赵腾飞,隔天女儿就回家哭诉,王氏只得忍下了这口恶气。
女婿的前途耽误不得,小蹄子有的是机会收拾她!
她想通后,骂骂咧咧走了。
“家门不幸啊。”
杜老太赶出来,听到王氏嘴巴不干不净,难过得拍着胸脯,一口气都差点提不上来。
“奶奶别难过,咱们也没吃亏,以后咱们过自已的日子,不理他们。”
杜梨不忍心见杜老太一把年纪还要为这些事操心,安慰了几句便转移话题:“奶奶你看,咱们的推车已经回来,明天就可以正式出摊啦。”
杜老太是被转移注意力,可看着这崭新结实的推车,不免又是心疼:“这推车要花很多钱吧?”
杜梨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无奈笑道:“有了推车,咱们才能赚更多的钱。”
好在杜越机灵,忙说:“姐姐还买了不少鱼和肉,咱们一会儿就可以开始准备食材。”
是这个理没错。
趁现在天亮,先将食材整理出来,明天好出摊。
杜梨说干就干,挽起袖子安排杜越和杜糖:“小越和糖儿咱们将肉和菜搬下来。”
“嗯。”
三姐弟合力将推车上的东西搬下来,一家子便开始投入忙碌。
洗菜的洗菜,切鱼切肉,等到将食材都准备出来,太阳也快落山。
杜梨正要去李全孝家挑炭,出门就见李全孝的二儿子李二哥用牛车拉了一车炭来。
卸完炭后,杜梨给李二哥倒了一碗水,当即就将炭钱结给他。
现在还不到冬天,炭便宜,三文一斤。
李全孝又叮嘱儿子算便宜给杜梨,所以算起来才一文半钱一斤。
李二哥给她拉一百斤炭,总共一百五十文钱。
这一百斤炭足够杜梨用一个月了。
李二哥有点惊讶,村里谁都知道杜梨一家老的老,小的小,日子不好过,没想到结钱如此爽快。
不过大家都是邻居,见她能振作起来过日子,也替她高兴,能帮一把,他也愿意帮,笑着说:
“以后梨儿什么时候需要炭,跟二哥说一声就行,二哥给你拉来。”
“好,多谢二哥。”
杜梨笑着道谢,送走李二哥,一家人都很累。
她拿出今天在集市上买的猪蹄,笑道:“晚上给你们做红烧猪蹄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