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水看着屏幕上滚动的弹幕,唏嘘感慨者有之,怒骂万历忘恩负义者亦有之,他轻轻摇了摇头。
“家人们,骂万历,先别急。咱们得先搞明白,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张居正死后被清算,这口锅,万历皇帝肯定得背。但你想想,一个从小被老师管得死死的学生,这位老师还是个说一不二、手段酷烈的铁腕宰相。他的童年,除了读书,就是听训。连跟小太监玩会儿游戏,都会被张居正知道,然后第二天就上书告诫。”
王三水的声音放缓,带着几分引导的意味:“这是一种什么感觉?是敬畏,也是压抑。张居正就像一座大山,压在小万历的身上。他活着的时候,万历是‘圣天子’,是勤奋好学的好学生。可当这座大山轰然倒塌,被压抑了十年的天性,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反弹出来?”
首播间里,弹幕的速度慢了下来,观众们似乎都在思考王三水提出的问题。
【这么一说,好像也能理解一点了……叛逆期?】
【皇权的叛逆期,代价也太大了!】
【压力越大,反弹越大。张居正是不是管得太狠了?】
坤宁宫中,朱元璋的脸色却并不好看。
“帝王之尊,岂能以常人喜怒论之!严师方能出高徒!这张居正教导储君,严格些,有何不对?难道要由着他嬉戏玩闹,长成一个废物不成!”
朱元璋的声音里带着怒其不争的火气。在他看来,万历这种心态,就是软弱,就是没有担当!
朱标在一旁轻声道:“父皇,孩儿以为,张居正之教,失之于威,而疏之于情。万历皇帝自幼失怙,张先生名为首辅,实有师、父之责。若只一味严苛,恐怕君臣之间,早己心生芥蒂。”
他想到了自己,父皇对自己也同样严厉,但严厉之中,更有无数次的耳提面命,谆谆教诲,那份父子之情是压舱石,稳住了君臣之道。
万历与张居正之间,显然缺了这块石头。
徐妙云安静地坐着,新买的休闲裤让她可以随意地盘腿坐在小马扎上。她听着王三水的讲述,心中的滋味有些复杂。
她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对兄弟们的教导也是极为严格,操演武艺,讲解兵法,稍有懈怠便会受罚。可父亲的严厉,是父亲的爱。这张居正的严厉,对万历而言,又是什么呢?
是一种权力上的钳制吗?
王三水继续说道:“张居正一死,那些被他得罪过的官僚集团,立刻就开始了反攻倒算。他们把各种黑料送到万历面前,说张居正贪污腐败,说他专权跋扈,说他意图谋反……年轻的万历,本来就对这位老师心存芥蒂,现在一看,好家伙,原来你是这么个人!”
“他清算张居正,一方面是泄愤,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整个朝廷宣告:从今天起,朕,朱翊钧,才是大明朝唯一的主人!”
“这是一个少年天子夺回权力的宣言。虽然手段难看了点,但从那一刻起,他是真的亲政了。”
“亲政之初,万历皇帝其实还挺勤快的。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负,也想做个好皇帝。他延续了张居正的一些政策,处理政务也算积极。”
“可好景不长,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他,也改变了大明朝的国运。这件事,就是著名的——国本之争。”
王三水一字一顿,把这个名词抛了出来。
“啥叫国本之争?说白了,就是立太子!”
“万历皇帝不喜欢他的长子朱常洛,就是后来的泰昌帝。他喜欢的是郑贵妃生的三儿子朱常洵。他就想废长立幼,让自己的心肝宝贝当太子。”
“这一下,可就捅了马蜂窝了!”
“大明朝的文官集团,那帮读圣贤书的言官御史们,集体炸了!他们抱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牌位,天天上书,天天跟皇帝吵。你万历想立福王?不行!必须立长子!这是规矩!是国本!”
听到这里,坤宁宫里的朱元璋气得一拍大腿,龙椅的扶手发出“咯吱”一声响。
“混账东西!”他怒骂道,“为了一个妃子,一个儿子,就要动摇国本!这是取乱之道!咱的标儿,乃是元后嫡长子,名正言顺!他朱翊钧有什么脸面,敢行此等废长立幼的乱事!”
朱元璋对继承人制度的稳定看得比天还大。万历的行为,在他看来,简首就是拿江山社稷当儿戏!
朱标的面色也凝重起来。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国本”二字的分量。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位置,它关系到整个帝国的稳定和人心向背。
“父皇息怒,想来这位万历皇帝,是钻了牛角尖了。”
王三水的声音适时地再次响起,仿佛在印证朱标的猜测:“家人们,你们说,这皇帝和大臣,谁更牛?在别的事上不好说,但在立太子这件事上,大明朝的文官们,还真就比皇帝牛!”
“万历皇帝发现,他虽然是天子,但这事儿他还真就说了不算。大臣们是铁了心了,你今天敢提立福王,我明天就敢抱着棺材上朝死给你看!”
“双方就这么杠上了。万历皇帝是个什么性格?从小被压抑,长大后又特别犟。你们不让我立爱子当太子,行啊!那咱们就耗着!”
“从此,他开始了中国历史上都极其罕见的,长达近三十年的消极怠工。”
“不上朝!”
“不见大臣!”
“不批阅奏章!”
“朝廷里的官员死了,位置空出来了,他也不任命新的。到后来,中央六部,有的部连尚书侍郎都凑不齐了,地方上的知府、县令更是缺额无数。”
“整个大明朝的官僚体系,几乎陷入了半瘫痪的状态!”
王三水每说一句,坤宁宫里的气压就低一分。
当听到“三十年不上朝”时,朱元璋猛地站了起来,双目圆睁,须发微颤,一股骇人的杀气从他身上迸发出来。
“不肖子孙!不肖子孙!!”
他指着光幕,手指因为用力而发白:“咱披荆斩棘,浴血奋战,从尸山血海里打下这片江山!咱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唯恐有负于天下苍生!咱的后代,咱的子孙,竟然……竟然敢三十年不上朝!!”
“他把这江山,当成什么了!把这万民,当成什么了!”
“噗——”
一声轻响,朱元璋面前的御案一角,竟被他盛怒之下拍出了一道裂纹。
“父皇!”朱标大惊,连忙上前扶住他,“保重龙体!莫要气坏了身子!”
朱元璋喘着粗气,胸口剧烈起伏,双眼赤红地盯着光幕中的王三水,仿佛要将他生吞活剥一般。
徐妙云也被这个数字惊得呆住了。
三十年……
一个皇帝,可以三十年不理政事?
这在她生活的洪武朝,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她的父亲,她认识的每一位国公侯爵,包括当今天子,哪一个不是为了这大明江山呕心沥血?
可到了后世,竟然会出这样一位皇帝?
一股深沉的悲哀和无力感,比之前无法回家时更加强烈地攫住了她。她感觉自己所珍视和守护的一切,都在王三水的讲述中,一点点地崩塌、腐朽。
王三水自然不知道自己一番话,差点把大明开国皇帝给气出个好歹。他喝了口水,平复了一下情绪,才抛出了那个终极问题。
“好了,家人们,问题来了。”
“一个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国家机器半瘫痪。按理说,这大明朝是不是该亡了?别说亡了,起码也得被外敌打得满地找牙,国内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吧?”
“可奇就奇在这里。”
王三水神秘一笑,提高了音量。
“万历朝,不仅没亡,还在他怠政期间,倾全国之力,打了三场硬仗,而且全都打赢了!这三场仗,就是史上有名的‘万历三大征’!”
“宁夏之役,平定哱拜叛乱!”
“朝鲜之役,联合朝鲜,击退了当时不可一世的日本丰臣秀吉!”
“播州之役,平定了西南地区的杨应龙叛乱!”
“这三场大仗,无论哪一场,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能上史书的大事件。可万历朝,在皇帝几乎不管事的情况下,居然三战三捷!”
“各位,你们说,这奇不奇怪?这到底是为什么?”
王三水的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了所有人的心上。
坤宁宫内,刚刚还处在暴怒边缘的朱元璋,听到“击退日本”、“三战三捷”等字眼,整个人都愣住了。
他的怒火,仿佛被一盆冷水当头浇下,化作了满腔的错愕与不解。
一个三十年不上朝的混账皇帝……
一个被文官集团掣肘的皇帝……
他的军队,怎么还能打赢如此规模的战争?
这……不合常理!
朱标也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他扶着父亲,脑中飞速运转,试图从这矛盾的现象中,找出一丝合理的解释。
徐妙云更是睁大了眼睛,平板电脑的光芒映在她清丽的脸庞上,她手指飞快地在屏幕上滑动,查看着“万历三大征”的词条。
那一行行冰冷的文字记载,与王三水充满煽动性的讲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荒诞而又真实的,属于大明万历朝的,矛盾重重的画卷。
首播间里,弹幕己经彻底爆炸了。
【卧槽?!这是什么神展开?】
【老板不上班,公司还拿下了三个世界级大项目?这不科学!】
【肯定有原因!三水哥快讲!别吊胃口了!】
【难道是张居正留下的底子太厚了?】
王三水看着屏幕上的热烈反应,满意地笑了。
“想知道为什么?别急,听我,慢慢给你们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