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宫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一室的沉寂。
光幕消失后的余韵,如同沉重的阴霾,久久不散。
朱元璋端坐龙椅,面前的矮几上,己经堆起了一叠叠奏疏和各式典籍。
这些,都是他方才雷霆震怒之下,命人从内阁、司礼监、翰林院搜罗来的,凡是涉及祥瑞灾异、丹药方术的,一本不落。
马皇后屏退了宫人,亲自为他添了灯油,又端上一盏温热的参茶,轻声道:“陛下,夜深了,龙体要紧。”
朱元璋像是没有听见,目光死死盯着一份泛黄的札子,那是前朝某位方士进献的《玄君秘录》。
“妖言惑众!”他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手掌重重拍在书册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马皇后心头一紧,却不敢多劝,只默默守在一旁。
她知道,这位仙人今晚所言,尤其是那“金圣宫娘娘”实指祸国殃民的道士之说,己然触动了陛下最敏感的神经。
大明朝,绝不能重蹈覆辙,被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蛀空了根基。
脚步声轻轻响起,朱标去而复返,脸上带着几分疲惫,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
“父皇,儿臣己遵旨,将那警示之言,刻于太和殿前五龙柱之上。”朱标躬身禀报,声音有些沙哑。
那“严姓者,永不录用”八个大字,他亲自督工,一笔一划,深深刻入石柱,也像刻进了他的心里。
此令一出,无异于昭告天下,严氏一族,在大明将永无出头之日。牵连之广,手段之酷烈,让他这个太子也感到心惊。
朱元璋缓缓抬起头,目光如炬,落在朱标身上:“标儿,你觉得咱做得过火了?”
朱标心头一凛,垂首道:“父皇深谋远虑,儿臣不敢妄议。只是…此法过于刚猛,恐会引起朝野议论。”
“议论?”朱元璋冷哼一声,“咱就是要让他们议论!咱就是要让后世子孙都给咱睁大眼睛瞧瞧,谁敢学那嘉靖,宠信奸佞,祸乱朝纲,这就是下场!”
他顿了顿,语气稍缓:“咱知道你心善,但对付这些潜在的祸根,就得用重典,下猛药!不然,如何能警醒后人?”
朱标默然。仙人所言的“大黄巴豆治国论”,犹在耳边。父皇这般作为,何尝不是在给未来的大明,提前下这虎狼之药?
“父皇,那仙人最后念叨的那半句‘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知是何用意?”朱标岔开了话题,将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
朱元璋眉头微蹙,他也想到了这句话。
“哼,故弄玄虚罢了!”他沉声道,“管他什么玄不玄,等不等闲!凡是蛊惑君心,荒废政事的东西,在咱这里,就是妖言!就是祸根!”
他指着面前那堆积如山的典籍:“你看看这些!什么金丹大道,什么羽化飞升!全都是骗人的鬼话!”
“前朝多少帝王,沉迷此道,最终落得个什么下场?国破家亡,身死名裂!”
朱元璋越说越是激动,抓起一本线装古籍,狠狠摔在地上。
“咱朱家的天下,是靠着将士们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是靠着百姓们辛勤耕种打下的基业!不是靠这些装神弄鬼的方士道士,念几句咒语,炼几颗丹丸就能长治久安的!”
他想起仙人描述嘉靖皇帝为了炼丹,采集甘露,炼制红铅秋石,逼得宫女造反的情景,胸中的怒火便如火山般喷涌。
“金圣宫……好一个金圣宫!”朱元璋咬牙切齿,“把一群祸国殃民的道士方仙,捧得比后宫嫔妃还金贵!为了这些‘神仙’,连江山社稷都抛诸脑后!这等昏聩之君,与那朱紫国国王何异?!”
他霍然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身上的杀伐之气弥漫开来,让整个坤宁宫都仿佛降了温。
马皇后轻叹一声,上前一步,柔声道:“陛下,仙人所言,虽是后世之事,但如今知晓,总好过将来追悔莫及。我们现在设法防范,还来得及。”
朱元璋停下脚步,看着马皇后,眼中的戾气稍减。
“妹子说的是。”他深吸一口气,“咱不能让这些妖人,再有机会祸害咱的子孙,祸害咱的大明!”
他目光扫过那些奏疏典籍,眼神变得冰冷而决绝。
“传咱的旨意!”朱元璋的声音斩钉截铁,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
殿外侍立的太监闻声,连忙躬身进来。
“着令翰林院、国子监,将所有馆藏之内,凡涉及吹捧丹道方术、宣扬长生不老、蛊惑人心的所谓‘仙书’、‘秘笈’,给咱通通清查出来!”
“凡是内容荒诞不经,有悖人伦常理,意图引诱君王沉迷虚妄者,一律……给咱烧了!”
“烧了?!”朱标和马皇后皆是一惊。
这可是焚书之举啊!历来为后世诟病。
“父皇,此举是否太过激烈?其中或有一些医术药理之书,若一并焚毁,恐有遗珠之憾。”朱标急忙劝道。
朱元璋摆了摆手:“咱说的,是那些妖言惑众的!至于医书药典,自然要妥善保存,那是救死扶伤的善本。但那些打着修仙旗号,实则包藏祸心的,一本都不能留!”
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咱不仅要烧这些书,还要给后世立下规矩!”
“再传旨:自今日起,凡我大明历代君王,若有沉迷方术丹道,不理朝政,以致民怨沸腾,国事败坏者,宗人府、内阁、都察院皆有权上奏弹劾,甚至……可行废立之事!”
这话一出,不啻于平地惊雷!
朱标脸色煞白:“父皇!万万不可!此例一开,恐后患无穷啊!君权旁落,国将不国!”
“哼,君权旁落?”朱元璋冷笑,“若是出了那等为了修仙炼丹,连祖宗江山都不要的不肖子孙,咱这君权,不要也罢!总好过让他把咱辛辛苦苦打下的大明江山,败坏得干干净净,让百姓遭殃,让后人唾骂!”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却更加坚定:“咱宁愿让朱家子孙骂咱这个太祖皇帝专断霸道,也不愿让他们将来指着咱的鼻子,骂咱没有管教好后人,留下这等祸根!”
“咱要让那些心怀不轨的方士道士,那些企图蛊惑君王的奸邪小人,都给咱看清楚!大明的天下,姓朱!大明的皇帝,首先要做的是一个合格的君主,而不是什么狗屁神仙!”
他猛地回头,看着朱标:“标儿,你记着,治国如烹小鲜,也如治病救人。有些毒瘤,若不趁早割除,等到病入膏肓,神仙也难救!”
朱元璋的目光,再次落到那些即将被清查焚毁的书册上,仿佛要将那些潜藏的妖邪,用眼神彻底烧尽。
“仙人说,那《西游记》的作者,是李春芳,是内阁大学士。”他缓缓开口,“这说明,即便是在那等乌烟瘴气的朝堂,也还是有明白人的。”
“只是,他们的声音,太小了,太弱了。”
“咱今日,就要把这声音,放大!让所有人都听见!让后世子孙,都牢牢记住!”
夜色更深,坤宁宫的灯火,却比往常更加明亮。
一场针对未来弊病的提前清算,在太祖皇帝的雷霆之怒下,己然拉开了序幕。
而王三水那句未完的“莫把金丹作等闲”,此刻在朱元璋听来,更像是一句反讽,一句对那些沉迷此道者的无情嘲弄。
他不会等闲视之,他要将其连根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