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听了这话,顿时眼前一亮:
“此言正合我意,蔡九仗着他爹蔡京的威势,在江州城肆意鱼肉百姓。
就连他的管家下人,也是狗仗人势,飞扬跋扈。
我早就想收拾他们了,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
林冲使了个眼色,说道:“兄弟小声点,别被周围人听见。
既然我们想法一样,那就可以联手干一场。
这样的恶官,除了我们这种江湖人,没有人可以制裁他们。”
随后他们上了楼,找了一个包间商量此事。
这个房间位置不错,窗外不仅可以看到浔阳江景,还能看见热闹的码头。
这种动静相宜的画面很容易让人诗兴大发。
房内的白粉壁上就有许多即兴创作的诗词。
林冲此时没有吟诗作对的兴致,那些诗词在他眼里就是乱糟糟的涂鸦。
李俊此时也冷静下来,对林冲讲了自己的担忧:
“我目前正在被江州官府追捕,如果这时再去搞那个苟管家,是不是有点太猖狂了?
如果官府铁了心抓我,可能连城门都出不去了。”
林冲问:“你这次是因为什么被官府盯上的?”
李俊道:“和我一起来江州的还有两个兄弟,叫童威童猛。
今天我们一起去绣春阁喝花酒,期间一个兄弟喝高兴了,就说起了贩私盐的事。
不料有个什么通判黄文炳恰好在门外经过,偷听了我们的话,于是去官府调公差抓我们。
幸亏绣春阁有个小厮记着我往日的恩情,提前报了个信儿,我们三人才分头跑掉了。”
林冲听到黄文炳这个名字,觉得有些熟悉。
很快,他想起来了,原著中正是黄文炳揭发宋江写反诗的。
怎么又跟宋江扯上了关系?
没办法,谁让这黑厮是原著的主角呢。
林冲突然灵光一现,计上心来……
他对李俊说:“我也听说过这个黄文炳阴险狠毒、只会害人,有个绰号叫「黄蜂刺」。
他本是无为军的赋闲通判,因为与江州城只隔着浔阳江,所以经常过江来拜访蔡九,二人关系密切。
他和你们无冤无仇,这次抓捕只是想立功而己。
只要给他一个更大的目标,他就顾不上追捕你们了。”
李俊道:“可是江州城并没有什么江洋大盗,不是兄弟我自吹,在这个地界,恐怕没有名气比我更大的了。”
林冲笑道:“「混江龙」的名号在江州自然是鼎鼎大名,但是其他州县也有不少好汉。
山东济州府有个黑宋江,兄弟你知道吗?”
李俊道:“莫不是号称「及时雨」的宋公明?
我早就听说他仗义疏财,是一个了不起的好汉。
我仰慕己久,只是无缘得见。
城门口有告示,说他杀了高衙内一家,真是大快人心!”
林冲心想,宋江的名气真是又大又好用,简首就是行走江湖的硬通货。
把杀高衙内的事栽赃给他,变相的又提高了他的名气。
不过他的名气越大,借用时的效果也越好……
林冲道:“正是那个宋江,我们可以制造他在江州的假象。
如此一来,官府肯定会全力搜捕宋江,自然就没有余力对付你们。
至于那个苟管家,收拾他也只是顺手的事。”
李俊眉头微皱:“我们以宋公明的名头做这事恐怕不太合适吧?”
林冲解释道:“我们借用他的名头做的都是行侠仗义的事,对他的名声并无亏损。
其次,他如今正在被各地通缉,如果官府认为他在江州,他也会更加安全。
所以,这是对他对我们都有利的好事。”
李俊道:“林教头的话虽然有道理,但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林冲摆了摆手,说:“大丈夫做事为何瞻前顾后?兄弟附耳过来,我把计划讲给你听。”
李俊听了,又惊又奇,赞叹道:“林教头真是神机妙算!”
随后林冲让店小二送来笔墨,当面在墙上写下一首诗:
浔阳江啊真是长,
渔船唱晚伴斜阳。
芦笛吹破千山月,
一夜乡心共水凉。
写罢,他得意洋洋地问店小二:“你识字吗?这首诗写的如何?”
店小二道:“客官抬举小人了,在下既不识字,更不懂诗词。”
于是林冲把这首诗给店小二念了一遍。
店小二道:“客官这首诗绝对是好诗,又顺嘴,又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小人平时也听过其他客人念诗,文绉绉的听不懂。”
林冲哈哈一笑,赏了一块碎银子,让店小二出去了。
随即他把笔蘸好墨递给李俊:“另一首要劳烦兄弟来代词,以免让人看出笔迹相同。”
李俊道:“林教头真是心细。”
接过笔,在墙上找了一块空地。
接下来,林冲口述,李俊李俊执笔,在墙上又写下一首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
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
落款:郓城宋江作。
之后他们俩接着喝酒,半个时辰后又叫来店小二结账。
林冲站在自己写的那首诗前面,说道:“这首诗替我保留几天,别涂抹了。”
店小二道:“客官放心,这首好诗一定留着。”
林冲点点头,又点评其他人留下的诗词。
“这首诗无病呻吟,看得人反胃,应该涂掉以免影响别人食欲。”
“这首一看就是抄的唐诗,没有文人节操。”
……
“哎呀呀,不得了,这里面还有一首反诗!”
店小二吓了一跳:“客官别开这种玩笑,我们酒楼从来不招待造反的歹人。”
林冲指着李俊写的那首诗说:“谁跟你说笑,这人竟然敢自比黄巢,不是反诗是什么?
郓城宋江……这不是缉捕告示上那个人吗?”
店小二不认字,但是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于是慌忙去请掌柜。
掌柜很快来了,念了一遍反诗后也大吃一惊。
他对林冲李俊躬身作揖:“两位客官,权且当做没有此事。
这一桌酒菜我请了,每人再奉送十两银子,如何?”
林冲说:“我们是路过的商人,在江州逗留几日,没想到撞上这种事。
我们不缺银子,你们赶紧把这反诗处理了吧!”
李俊却喝道:“不可!那告示上写着窝藏罪犯者同罪。
我们发现这宋江的踪迹却不报官,日后追究起来如何说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