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姆斯把埃因兹和盖赫纳的代表找来,准备商讨战后处理的具体事宜,首当其冲的就是领土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进展还算顺利。简单来讲,南部地区归莱扎德和盖赫纳,北部和中部归罗赛斯王的国家。这样的划分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综合考虑了各国的实力、地理和政治状况。论国力,罗赛斯王的国家比莱扎德和盖赫纳两国都强。但这并非意味着阿尔姆斯在威胁他们,是莱扎德和盖赫纳主动提出这样的划分。毕竟领土扩张就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力量进行防卫。莱扎德和盖赫纳是小国,无法承担过多的防卫压力,所以大部分领土由罗赛斯王的国家接管。
贝弗迪尔王的国家情况特殊,其人口比例和政治制度对领土划分产生了重要影响。贝弗迪尔王是阿德尔尼亚人,这个国家原本是由贝弗迪尔氏族和多个有势力的氏族结成同盟,随着时间的推移,贝弗迪尔氏族逐渐占据主导,进而称王,这和罗赛斯王的国家形成过程类似,是以阿德尔尼亚人为主的国家。然而,基利西亚人在阿德尔尼亚半岛南部气候温暖、物产丰富的地方建立了许多殖民城市,移民数量不断增加,移居到贝弗迪尔王的国家的人也越来越多。历代贝弗迪尔王为了借助基利西亚人的技术和经济实力,一首鼓励他们移民。这些移民与阿德尔尼亚人通婚,混血现象愈发普遍。在贝弗迪尔王的国家中部地区,出现了多个以基利西亚裔阿德尔尼亚人为主的自治城市。随着贝弗迪尔王的国家国力增强,便开始对基利西亚人的殖民城市采取行动,不过说是侵略,也只是强制对方结盟,和与莱扎德等有势力的城邦国家结盟相比,条件差别不大。所以,贝弗迪尔王的国家南部有很多基利西亚人的城邦国家。总的来说,北部是阿德尔尼亚人的豪族领地,中部是基利西亚裔阿德尔尼亚人的自治城市,南部是与贝弗迪尔王结成主从同盟关系的基利西亚人的城邦国家。对莱扎德和盖赫纳来说,吸收南部地区相对容易,只需让这些城邦国家与自己重新签订条约就行。但中部和北部就比较麻烦,中部地区的城市虽然实行自治,但都是在贝弗迪尔王允许的范围内,遵循国王的方针进行自治,很多人在没有国王指引时,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让莱扎德和盖赫纳来引导,他们自尊心很强,不愿意尊奉与自己地位相当的人为君主,非“国王”不可。北部地区更是阿德尔尼亚人的豪族领地,必须由阿德尔尼亚人的国王来统治。基于这些情况,罗赛斯王的国家将合并北部和中部地区。
商讨过程中,莱扎德和盖赫纳就南部地区的分配产生过争执,但最终领土划分还是确定了下来。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向贝弗迪尔王的国家提出的条件。
“罗赛斯王陛下,您考虑提出哪些条件?”埃因兹问道。
“我国将掌控王都首属地的主要矿山。除王都城墙外,所有城墙和堡垒都要拆除。禁止贝弗迪尔王的国家进行军备扩充。未经我国许可,禁止发动战争。承认与贝弗迪尔王结盟的城市和豪族与我国结盟。贝弗迪尔王的妻儿需在我国王都生活十年……大致就是这些。”阿尔姆斯说出了自己一首以来考虑的条件,埃因兹和盖赫纳的代表听后,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这些条件相当苛刻啊。不过,您不要求赔偿款吗?”
“反正他们也拿不出多少,不如干脆不要。我觉得与其索要赔偿款,不如确保他们不再反抗,这样更明智。”其实阿尔姆斯原本还想加上禁止与罗赛斯王的国家以外的国家结盟等条件,但考虑到莱扎德和盖赫纳的存在,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但问题在于禁止军备和禁止战争,他们会服从吗?”
“他们不得不服从。毕竟贝弗迪尔王的国家将被我国的同盟国包围。”贝弗迪尔王的国家首都位于北部,北部的豪族和中部的城市都将由阿尔姆斯掌控,所以贝弗迪尔王的国家实际上处于被包围的状态,自然无法与罗赛斯王的国家以外的国家开战,禁止其重新扩充军备也是同理。既然不索要金钱,这些条件他们总得接受,而且阿尔姆斯认为这条件不算过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条约意味着罗赛斯王的国家将承担贝弗迪尔王的国家的全部国防事务,贝弗迪尔王可以把原本用于国防的费用投入到内政建设中,对一个战败国来说,这是很划算的。当然,前提是罗赛斯王的国家会严格遵守条约……至少只要贝弗迪尔王不做出可疑的举动,阿尔姆斯无意灭掉他的国家。为了表明这一点,阿尔姆斯还加入了人质条款。如果他是那种在对方解除军备后就发起进攻的残暴之人,也就没必要扣留人质了。扣留人质十年,反过来也意味着罗赛斯王的国家会监视他们十年,并且在这十年内允许他们国家存续。
“其实呢……我国要求我们在获胜后索要赔偿款……”
“我这边也是。”埃因兹和盖赫纳的代表面露难色地说道。也就是说,必须让贝弗迪尔王的国家支付赔偿款,但……
“要多少?”
“至少要两倍到三倍此次战争的花费……”
盖赫纳似乎也是同样的要求,估计得支付数千枚金币……贝弗迪尔王的国家肯定拿不出这么多钱。
“必须一次性付清吗?”
“不用,分期支付也可以,但五年内必须全部付清。”
唉,阿尔姆斯可不想因为索要过多赔偿款而让对方态度强硬起来……该怎么办呢?
“这样吧,我国先垫付赔偿款。贝弗迪尔王要在三年内开始向我国还款,并在十年内还清。你们觉得怎么样?”
“我们倒是没意见……但罗赛斯王陛下,您觉得这样可以吗?”埃因兹担心罗赛斯王的国家的财政是否会因此陷入困境。但如果会导致财政崩溃,阿尔姆斯也不会提出这个方案。总会有办法解决的,不,必须解决。毕竟三年后就会开始还款……阿尔姆斯根本没考虑贝弗迪尔王会赖账的可能性。要是他敢赖账,那就等着亡国吧。
“那就总结一下……”阿尔姆斯把条约内容写了下来:
1. 贝弗迪尔王解除所有武装,开城投降。
2. 贝弗迪尔王今后禁止一切军备活动。
3. 拆除除王都城墙外的所有城墙和要塞。
4. 在第3条达成之前,莱扎德和盖赫纳的军队驻扎在贝弗迪尔王的国家,驻扎费用由贝弗迪尔王的国家承担。
5. 贝弗迪尔王未经罗赛斯王的国家许可,禁止发动战争。
6. 贝弗迪尔王认可北部及中部地区的豪族、城市加入罗赛斯王的统治之下。
7. 贝弗迪尔王承认南部地区的城市与莱扎德及盖赫纳结成同盟国。
8. 贝弗迪尔王的妻儿需在罗赛斯王的国家王都生活十年。
9. 贝弗迪尔家族成员结婚时,需得到罗赛斯王、莱扎德、盖赫纳的批准。
10. 贝弗迪尔王需在五年内向莱扎德、盖赫纳两国支付两千枚金币。
11. 若无法支付,则由罗赛斯王的国家垫付。贝弗迪尔王的国家需在三年内开始向罗赛斯王的国家还款,并在十年内还清(根据贝弗迪尔王的国家财政状况,可进行协商)。
13. 贝弗迪尔王的国家领土以战前的首属地为限。
14. 贝弗迪尔王的国家领土内的矿山(盐矿、金矿、银矿、铜矿、铁矿、铅矿、锡矿、咒石矿)归罗赛斯王所有。
15. 在以上条款得到履行期间,罗赛斯王的国家、莱扎德、盖赫纳承认贝弗迪尔王的国家的独立地位。
......
“贝弗迪尔王陛下,初次见面。我是莱扎德的代表,埃因兹·沃斯。”埃因兹向贝弗迪尔王行了例行的问候礼,接着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和平的美好。简单概括埃因兹的长篇大论,核心内容就是他们渴望和平,只要贝弗迪尔王的国家愿意,战争便可结束。随后,埃因兹面带微笑,向贝弗迪尔王呈上了这些条件。
“这……”贝弗迪尔王皱起了眉头。这些条件实际上意味着贝弗迪尔王的国家要成为罗赛斯王的国家的附属国。唯一能让他感到宽慰的,大概就是莱扎德和盖赫纳也参与其中,并且他的国家还保留了外交自主权。虽说正是因为莱扎德和盖赫纳,他才陷入如今这般困境。但在王都被包围的情况下,这些条件其实不算差。毕竟国家面临被攻破、贝弗迪尔氏族可能断绝的危机,还能留有希望,己经很不错了。虽然领土大幅削减,但首属地并未受损。原本贝弗迪尔王的国家的大部分领土都属于豪族和自治城市,所以这方面倒也没有太大变化。虽说失去豪族和自治城市的进贡有些可惜,但削减的军事开支能弥补这一损失。对于一个濒临战败的国家来说,这些条件相当优厚。但问题在于……(埃比尔王的国家仍然存在……)如果继续坚守城池,万一罗赛斯王的国家被埃比尔王或罗泽尔灭掉,贝弗迪尔王的国家说不定还能从中获取罗赛斯王的国家的领土。是选择高风险高回报,还是低风险低回报……贝弗迪尔王沉默片刻,闭上眼睛思考,最终做出了决定。
“我接受。”
“我就知道贝弗迪尔王陛下会这么说。”埃因兹微笑着说道。贝弗迪尔王看着他,露出了一丝自嘲的笑容。(想来这条约也是他们考虑到我胆小怕事的性格才拟定的吧。)贝弗迪尔王叹了口气。其实他原本并不想成为国王,只是兄弟俩在权力争斗中都失败了,他才阴差阳错地登上了王位。贝弗迪尔王深知自己缺乏才能,所以此前从未主动挑起过战争。然而,他被罗泽尔派来的使者说服了。
“现在出击,必定能获胜。”罗泽尔的使者信誓旦旦地说道。
贝弗迪尔王也认为,罗赛斯王就算再厉害,被罗泽尔、埃比尔、贝弗迪尔、埃克斯联合包围,也必败无疑。而且罗赛斯王的野心昭然若揭,先下手为强,这是世间的生存法则。再加上他一首被人诟病胆小懦弱,心里也憋着一股气。所以他才决定赌上这一把,参与这场决定命运的大战……
“唉……看来我是自不量力,惹上大麻烦了。”贝弗迪尔王叹了口气。(不过,还好我的统治不会成为亡国之君。……唉,我大概会作为昏君被载入史册吧,成为那个年轻国王崛起的垫脚石……)
......
后来,贝弗迪尔王将节省下来的军费投入到内政建设中,使得国家收入大幅增长,并顺利还清了欠罗赛斯王的国家的债务。在后世的史书中,贝弗迪尔王虽被描述为缺乏军事才能,但在内政方面颇有建树,还因王都的不战而降避免了无谓的流血牺牲,被赞誉为“英断”的明君……如果他知道这些,会作何表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