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己5-34897”白底红字军车牌照北京越野吉普苏州太仓乡间大道颠簸行驶。
楚波太阳镜扣高挺鼻梁上方炯炯有神大眼睛上,暗褐棱角分明瘦硬面庞更显出几分剽悍英武,手握方向盘目视前方,嘴角不经意露出惬意微笑。
1990年8月11日上午。
苏南初秋的气候依旧潮热高温,艳阳高照头顶,西野荷塘碧绿静寂,金蝉时或懒鸣,田畴间看不到一个人影。
“前面大洪村佛头老太太回我信己和我约好,她家里收藏保存《大圣卷》、《地藏卷》……和《梓潼卷》,今天到她家,除了唱《地藏卷》,她还要唱清雍正年间出现的《张员外逼租》和《王海郎杀媳》……”
坐军用吉普副驾位上鞠赐皇教授拧开水杯边喝边说,“八十年代以后,农村中做会讲经又盛行起来了……如今佛头们开始带徒弟了。”
“哈哈,西九年建政后这三十年的‘扫除封建迷信活动’算是白忙乎了,一切又都回到原来的原点上了。”楚波笑道。
“是的,又回到传统的讲经做会方式上了,没办法。人的宗教情怀是天生的,人,命如蝼蚁太渺小了,因而他生下来天生就会生出希望有个寄托、有个信靠的想法……”
鞠师拧上水杯,“不是你硬不让他信就能够阻止得了的。看似你用强制力量阻止住他了,一旦外界的箝制松动,他马上又会信了。”
“这些佛头老太给人讲经做会,得收钱吧?”
“肯定要收钱的,不然她吃什么?呵呵……”
“收的多吗?当地政府出台过统一的收费标准吗?”
“好像政府如今不过问佛头收费这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由请做供需双方自己商量去办……”
鞠师眺望车前挡风玻璃外广袤原野,长吁一口气,“据说,有的德高望重、民国时期就讲经做法的老佛头,比如你马上就要见到的这位七十挂零的吴老太,一次被请做会,收费远远高于其它佛头。”
“嘿嘿,将乡村人们的灵魂需求转化为金钱……既然如此,那肯定也会有人……借此机会敛财,换一个角度思考,这可是一条稳赚不赔的生财之路哇!”
“是这样。”鞠师颔首,“没办法,人的灵魂有这种需求,谁能满足他这种需求,他就
像逮不到似的赶紧请做,这时候哪还顾得上考虑钱少钱多……像这个吴老太,是这整个太仓
地面上许多人想请都请不动的……”
“那咱们这次去找她田野调查,去采访她,她给咱们讲唱宣卷……得收师父你多少钱?”
“我把国家教委高教司关于高校民间文学田野调查时应付有关技艺传承人劳务费用的参考价格标准一览表复印了一份,己经随信寄过给吴老太了,她同意上面所列应付给她讲经劳务费用,一次性讲经,包括宣卷录音、资料拍照,总共35元。”
前面出现三岔路口,鞠师指示着楚波,“走左边这条岔路……估计平时村民要是能请得动这个吴老太,至少出资得是咱们这次付她费用的10倍。”
“应该如此。正像师父您刚刚一针见血指出的,人的心里有一个‘洞’,非得神圣价值
与永恒盼望的信仰追寻方能填充。民间高人比如老佛头吴老太,她现在就有这个本事让不惜重金请她的人获得这种心灵上的满足……”
一处大门楼牌坊耸立面前,上书“大洪村”三个行草汉字。
穿过大门楼牌坊,楚波驶上了路两边整齐排列两层小楼加套院典型苏南地区农家村落,小心翼翼减慢速度穿行,“所以,请她的人考虑的己经不是钱会花多少的思考方式了——”
“嗯,关于人天生赋有的信仰信靠情结,你刚刚表述很精彩呃!”鞠师赞叹,“不是钱花多花少思考方式,那会是哪种思考方式?”
“是在多大程度上能让自己和自己的家人——用中国传统民间的表达说法——福禄寿得尽享还保平安。嗐——”
楚波叹道,“你说他是在祈求来生吧?非也,他岂不仍是在关注现世?”
“有道理,这些人的确是这样。不过有些人实在是真信还存在另外一个世界。佛的世界,哎,小子——”鞠师叫道,“我有种预感,我退休后走向老年时可能要信佛。”
“我的首觉师父你可能真会信佛。哈哈——”
楚波驱车缓缓开进,一手握方向盘一点不敢懈怠,另一手下意识举起摆了一下笑道:“别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想,没有理由,就是首觉。哈哈……”
“你的首觉是对的。哎,小子,咱们到了,左拐,拐进去巷子到底看到门前有一条小河靠岸系着一只小船,那就是吴老太家,小船就是她外出宣卷讲经做会时用的……”鞠师指着楚波那一侧路边叫道。
“好嘞——”楚波顺鞠师手指左拐驶进巷子,一看果然是一条最末端顶着一条河断头巷。
随着车行开近,看到最远端那个小院的院门毗河有向下几级石台阶,最底端台阶旁边系着一条小舢板。
军用吉普门前停下,楚波看鞠师下车,关好所有车窗,熄火下车锁好汽车。
“吴老法师,你老人家好啊?”鞠师走进敞开院门大声问候。
“噢,是鞠教授吧?来哉来哉……”伴随堂屋传出吴语土话一叠声欢叫,一个小脚老太佝偻身子快步挪出。
“吴老法师,这回我带我另外一个学生来拜望你了,诺,这是我的研究生楚波,小伙子开车载我来的,这回就不劳烦你老人家摇小船再送我了。”鞠师向吴老太介绍楚波。
“噢,小伙子好精神,真像白马小将军马超。”驼背吴老太抬起满脸皱纹打量楚波,“鞠教授的研究生啊,了不起!噢,上次跟鞠教授来的那是一个女娃,也是鞠教授研究生哇,叫……向红,你叫……”
“楚波。”楚波躬下身轻轻道。
“哦,楚波,研究生,那可就是翰林院大学士了哇,了不起,了不起!小伙子还会开汽车呀,真太了不起了哇!”
“老人家你好啊!”楚波躬身近前轻轻搀起老人家胳膊,“我听我导师鞠教授说起你才真了不起啊,民国时期就讲唱佛经宣卷,49年以后,还能保存下来这么多丰富珍贵的宝卷资料,真是了不起哇!”
望着老人家佝偻瘪缩的身子,楚波心中不由感慨,这种乡下民间宗教人士,侥幸活下来能捱到今天,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啊!
闻楚波言勾起老人家回忆往事,说着说着不禁垂泪,“……蒙菩萨保佑……蒙菩萨保佑……”
“是啊是啊……唉——”鞠师叹道,“现在一切都好了,这不,老人家你保存下来的宝卷资料现在都成国家的宝贝了。高校专门成立专题组、专门拨出经费来抢救这些濒临灭绝的宝贝。”
“是啊是啊,现在好了!噢,鞠教授,楚老师,你们快进屋里坐喔,”吴老太步履蹒跚在前热情招呼鞠师师徒进屋,“知道你们要来,我给你们沏好了茶……”
走进堂屋室内,顿觉一股沁人心脾细细的馨芬扑面袭裹周身——
中堂一幅元西家倪瓒山水画两边欧体行书一副对联:风引三山静寂寥 碧天吹断水精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