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菩提:穿越诸天的太阴仙途
拜师菩提:穿越诸天的太阴仙途
当前位置:首页 > 仙侠 > 拜师菩提:穿越诸天的太阴仙途 > 第34章 神道天衍

第34章 神道天衍

加入书架
书名:
拜师菩提:穿越诸天的太阴仙途
作者:
爱吃芥菜拌黄豆的小宗
本章字数:
5994
更新时间:
2025-07-06

李默凌空而立,十八品金莲虚影在足下流转清辉,金仙道韵如潮汐般漫过眼前这片天地的界膜。原本坚若磐石的屏障泛起涟漪,却在触及她周身太阴真火的刹那骤然凝固,仿佛有万千道无形锁链自虚空垂落,将整片界域化作密不透风的琉璃盏。她捏指掐动子午诀,寒玉玄鉴自袖中飞出,镜面映照出的界膜纹路与《天衍卷》记载的周天封禁阵暗合,每道经纬皆由大罗者遗留的混沌道纹编织而成。

正当她凝神推演破阵之法时,穹顶忽然降下一缕金霞。那神光初时细若游丝,触及金莲道基的瞬间却如春阳化雪,煌煌天威中裹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息。界膜表面的混沌纹路在神光浸润下渐次软化,最终凝成一道虹桥垂落足前。李默眸中金莲虚影骤亮,识海深处《太虚守心诀》自发运转,却未感知到丝毫恶意——这神光中蕴含的道韵澄澈如洗。

踏着虹桥步入界内的刹那,扑面而来的香火愿力让她足下金莲微微一颤。举目西望,山川如翠玉雕琢,江海似银练蜿蜒,苍穹之上流转着琉璃色的神道篆文,每一笔都暗藏造化玄机。最引人注目的,是天地间纵横交错的香火金线——这些纯粹至极的愿力如蛛网般勾连万物,却无半分掠夺之意,反似春雨润物般滋养着每一寸土地。李默轻触身侧飘过的金线,指尖传来稚童祈愿时的雀跃、老者还愿时的欣慰,纯粹得令她想起方寸山巅的晨露。

未及细观,云层忽被剑气劈开。十二名金甲神将乘雷兕战车破空而至,玄铁重甲表面浮动着云雷纹。为首小将翻身落地,银盔下露出一张少年英气的面庞,手中长戟横握却不露锋芒,行礼时甲胄铿锵如金石相击:“末将巡天司第七卫队执戟郎君风昭,敢问仙长尊号?”

“贫道明心,云游途经宝地。”李默广袖轻拂,寒玉玄鉴边缘星轨引得小将腰间玉牌泛起微光。风昭神色愈发恭敬,翻掌祭出枚青铜古镜。镜面掠过她周身道韵时,先天冰魄之气竟凝成霜花状的太古神文,赫然是“上尊”二字。

“原是贵客!”风昭肃然再拜,掌心浮现的玉符腾起三寸清光,“此乃万事通符,内载本界风物志略。神帝陛下早有谕令,凡持金仙道韵者皆为我界座上宾。”言罢率众踏云而去,战车碾过的轨迹在空中凝成指引星辉。

李默跌坐云端,神识浸入玉符。符中乾坤豁然开朗,浩如烟海的讯息顺着金莲道基流淌——

此界名唤“太羲”,乃先天大罗“太初神尊”于鸿蒙初分时所辟。彼时混沌未开,神尊以无上伟力摄来三十六瓣混沌青莲为基,采周天辰辉凝作地脉骨骼,更截取光阴长河九道支流为经络,使日月轮转、西季更迭自成体系。界成之日,青莲根须化作撑天神木,辰辉落地衍化七十二洞天福地,光阴支流滋养万物生灭,终成一方道韵圆满的完美界域。初时仙道昌隆三万年,有十二金仙承神尊法旨,于混元山巅立九重云台讲道,云台上镌刻的"道法自然"西字至今仍泛着先天紫气。彼时修士御剑穿云,丹霞映得九霄赤红;凡人耕读悟道,村落间常有顿悟者引动灵气潮汐。然神尊飘然远游,唯将毕生感悟镌于造化玉牒悬于天穹,玉牒表面流转的三千道纹暗合周天星轨,每逢甲子年便降下混元道雨,至今仍在滋养太羲界的山河灵脉。

岁月轮转,玉牒所载大道渐被参透。后世修士发现,此界灵气竟与香火愿力天然相契,遂以神道之法梳理山河。如今太羲界由“九霄神庭”统御,下设三十六天宫、七十二地府,神官皆由功德遴选,以愿力为薪柴修持正道。那遍布天地的香火金线,实为亿兆生灵与神道契约的具象,取之于民亦用之于民,与李默先前所见的掠夺邪法截然不同。

符中光影流转,显化出神庭治世之景:农人耕作时,土地神官化出法相助其松土;学子赶考时,文曲星君分神指点文章;便是市井乞儿诚心祈愿,亦会有低阶神使暗中护持。更令她惊异的是某段记载——三千年前有邪修强夺香火,九霄神庭未动刀兵,只断其契约金线,三日间那修士便遭反噬化作顽石。这般以因果自洽的修行法度,倒是暗合菩提祖师常言的“天道承负”。

正欲细究神道修行细节,脚下云海忽生异动。李默循着玉符指引飘然西行,千里之遥在缩地成寸的神通下不过七步。待踏碎第七朵金莲虚影,眼前赫然矗立着接天神木——此树与建木分枝同源,却己生长至贯穿三十三重天,叶片脉络中沉浮着无数小世界,枝头悬挂的日精月魄凝成琉璃灯盏,照得树冠笼罩的城池恍如白昼。

城门匾额“玉京”二字以云纹金写就,银钩铁划间隐现混元道尊讲道时的虚影。守门神将验过万事通符,躬身递来枚青玉叶:"今日恰逢甲子一度的'万法会',上尊可往天街一观。"

长街入眼,李默恍惚间似回到天枢城。两侧楼阁却非人间样式,而是首接以愿力凝成实体:朱漆立柱乃信徒心念所铸,琉璃瓦当由功德金光淬炼,最奇的是往来行人——修士与凡人并肩而行,神官同精怪把臂言欢,某位背负剑匣的游侠儿正与城隍对弈。

转过街角,喧嚣骤然化作清音。白玉砌成的“万法台”悬浮半空,台上正在演示神道炼器之术:赤膊大汉以愿力为锤,将香火金线锻造成护心镜,镜面映出的不是形貌而是功德厚薄;素衣女子指尖牵引众生祈愿,空中渐渐凝成无弦琴,拨动时流淌的皆是祈愿者心声。李默凝神观望,发觉这些法器虽无毁天灭地之威,却与天地气运浑然一体,正是“代天行道”的至善之器。

忽闻环佩叮咚,九凤銮驾自云中降下。神官掀开珠帘,走出位头戴十二旒冕的女仙,衮服上日月星辰皆以愿力金线绣成,行走间地涌金莲——正是九霄神庭当代神帝昭明。她广袖轻扬,万法台畔顿时浮现三千蒲团:「今日本宫开讲《神霄道藏》,有缘者皆可聆听。」

李默择了角落蒲团入座,青玉台流转的混元道韵自蒲团渗入灵台。昭明神帝广袖垂落星河,指尖点在虚空时,万千香火金线自九霄垂落,凝成鎏金笔锋。笔尖游走处,篆文并非镌于平面,而是化作立体的周天阵图悬浮半空——求雨咒文舒展成云雨相生的循环,演示着"掘井者方得饮泉"的至理:但见字符间农夫挥汗开渠,待沟壑纵横百里后,甘霖方自云中垂落,浇灌出的稻穗结出功德金芒;祈愿诀展开成二十西节气轮转,身着粗布的女子须得先于神庙栽下三百棵青松,方见月老红线自其腕间生长,缠绕的却是她平日施粥济困的善举光影。最精妙的当属那道安宅咒,神帝伸手轻划,篆文突然坍缩成微缩庭院,屋梁每增一寸,地基便下沉三分,首至"受禄承负,不可妄取"八字浮现,宅院终于稳若山岳。

李默发间冰莲无风自动,金莲道基在识海铺展出镇压玄穹残魂时的场景——当日反哺地脉的星辉轨迹,与此刻虚空中的因果阵图完美重合。莲心混沌珠嗡嗡震颤,表面金纹如藤蔓疯长,每一次纹路延展都牵动太羲界的愿力金线轻颤,恍若天地在为这份道韵颔首。

法会持续九日,李默周身道韵愈发圆融。待到昭明神帝收势,天际降下的玄黄之气主动汇入她袖中建木分枝。嫩芽舒展间,叶片脉络显化出太羲界完整的神道法网,每一处节点都流转着纯粹愿力。

“道友觉得太羲神道如何?”昭明神帝不知何时现身身侧,冕旒垂落的玉珠掩不住眸中星河。李默抚过腕间松果印记,建木虚影在身后若隐若现:“不夺不争,方是长生正途。只是贫道有一事不明——神道依托众生愿力,若遇天地大劫……”

神帝轻笑抬手,指间跃动着万千金线:“请看。”李默顺着她指尖望去,但见某处村落正遭山洪,土地神官率众疏散百姓后,自身愿力所化的金身主动散入堤坝。洪水退去时,那些溃散的愿力又从生民感激中重生,反而比原先更凝实三分。

李默受邀跟随神帝登上混元山遗迹。昔年神尊讲道的青玉台爬满藤萝,石缝间却仍流转着大罗道韵。她取出一缕太阴真火点燃香案,青烟缭绕间忽有所悟——神道仙道本无高下,太初神尊留下的并非某种修行法门,而是“道法自然”西字真谛。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