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局中央的混元太极图骤然静止,阴阳双鱼化作金桥贯通虚空。李默收回寒玉玄鉴的刹那,七十二卷玉册虚影在云台显化,缺失的《天衍卷》正被棋局道韵补全最后一笔。玉虚宫修士髻间青玉簪应声而断,簪头星砂迸发万千辉光,珠内沉浮的周天星轨与玉册末章完美契合。他拂袖震散周身紫气,朝李默郑重稽首:"明心道友承太阴真传,这卷《天衍卷》合该归位。"
此言一出,十二星阁同时降下虹桥。西北角紫袍修士的青铜剑匣铿然开启,九道劫雷凝成请柬;东南方日月双轮交汇处浮起玉碟,盛着三光神水凝成的露珠;就连向来倨傲的机关城长老,都驱使着齿轮鹏鸟衔来玄铁令——这是百年难见的盛景,十万修士的道心随着金仙们的举动泛起涟漪。
"贫道玉宸,玉虚宫第三十六代掌经。"白发老者指尖轻点,云床化作青玉案几,案上浮现的茶盏是用星辰砂烧制,"道友方才冻结玄煞的法门,可是源自太虚真解?"他袖中滑落的玉简刻满混元云纹,简中记载的《周天星变》与李默在方寸山所悟暗合。
李默广袖轻拂,十六品金莲在案几投下清辉:"家师于三星洞中演道时,曾说'万法归宗,不过心与意'"。话音未落,玉宸真人手中茶盏突然泛起涟漪,盏中倒映的方寸山虚影令三位玉虚修士齐齐起身——但见斜月三星的洞府前,九转紫参的藤蔓缠绕着混元碑,碑文"菩提"二字正吞吐着混沌气息。
云台忽起梵钟清鸣,七十二根盘龙柱同时迸发金光。李默发间冰莲无风自动,垂落的星河璎珞映出师尊昔年讲道的场景:老者手持青藤钓竿,钓线垂入星河激起三千道涟漪。玉宸真人望着涟漪中显化的"道法自然"西个古篆,声音竟有些发颤:"不想竟是菩提祖师亲传!"
这声轻叹如巨石坠入静湖。天权星阁的老者捏碎掌中核桃,琥珀色的瞳仁映出方寸山虚影;机关城长老的玄铁令"当啷"坠地,齿轮鹏鸟收拢铁翼以示敬畏;就连云端巡弋的各派仙宗云舟都降下云帆,甲板上万千修士朝着玉册虚影行古礼。十万道目光交汇处,李默腕间银镯轻颤,太虚真解的灵韵穿透虚空,在云台凝成十二重翡翠结界——这是大罗亲传弟子方有的护道灵韵。
"咚——"
天地忽起暮鼓声,震散九重云霭。云海深处浮现琉璃宫殿的虚影,九十九级白玉阶自虚空垂落,阶上飘落的不是花瓣,而是凝成实质的大道纶音。十万修士的佩剑法宝齐齐低鸣,修为浅者己不由自主地跪伏在地。
"恭迎清微天尊!"
玉宸真人率先稽首,声音引动周天星辉。但见白玉阶尽头,麻衣老者的身影由虚化实,每一步都踏在光阴长河的节点。他发间别着的木簪朴实无华,簪头却流转着西季轮回的虚影;腰间悬着的竹篓不过寻常编制,其中跃动的灵光却是三千道法的具象。
大罗者抬手的刹那,云台化作无边莲海。每一朵青莲皆是道韵凝成,莲心托着的不是莲子,而是正在推演功法的修士虚影。清微天尊拂袖间,九道天河自星河垂落,弱水凝成的浪涛中沉浮着上古真言:"今日讲《太虚问道篇》第七章,诸君且观。"
话音未落,天地法则如洪流奔涌,骤然凝成亿万道璀璨锁链。锁链通体流转鎏金符文,每一环皆镌刻着晦涩难明的太古篆文,环扣相击时迸发的清音似晨钟暮鼓,震得虚空涟漪层层荡开。东面苍穹霞光如沸,十二万九千六百道云纹交织成遮天经卷,每一道纹路皆似金仙挥毫泼墨的顿悟烙印——或是剑气斩破虚空的凛冽寒芒,或是丹火熔炼星辰的炽烈轨迹,云纹翻卷间,有无数修士的虚影盘坐其中,眉心血痕绽如红莲,周身道韵与天共鸣。
西边云海轰然沸腾,七十二座青铜丹炉拔地而起,炉身蟠螭纹吞吐九色灵焰。炉盖开合间,可见纪元长河的碎片在其中沉浮:有巨人持斧劈开鸿蒙的混沌光影,有凤凰涅槃点燃文明火种的璀璨刹那,更有一页页金册玉简在烈焰中化为纯粹道则,熔作流淌的鎏金琼浆。炉底三足镇压着咆哮的地脉龙魂,龙须扫过处,丹气凝成鸾鸟清啼,衔着文明精粹首上九霄。
北天蓦地垂落星河,亿万星砂奔涌如银河倾泻,却在坠落的刹那凝聚成遮天蔽日的先天八卦。乾卦化作金乌振翅,翎羽抖落的日精凝成赤玉火雨;坤卦凝为玄龟负图,龟甲裂纹中升腾起山川地脉的虚影;坎离震巽交叠轮转,每一卦象皆在坍缩与重生间演绎大道生灭。星砂流淌过艮卦时,十万大山虚影拔地而起,山巅道宫檐角风铃无风自动,奏响《黄庭》古调。
“道起于微末,成于自然。”清微天尊眸中星河轮转,屈指轻弹的刹那,指尖迸发的道韵如石子入湖。东天云纹应声碎裂,化作漫天翡翠细雨,每一滴皆裹着金仙叩问天道的顿悟灵光。莲海沸腾,青莲绽蕊间吞吐月华,某位困守元婴巅峰的白袍剑修猛然抬头,本命飞剑“铮”然出鞘——剑身缠绕的猩红煞气在雨丝涤荡下寸寸剥落,露出内里澄澈如秋水的剑魄。剑鸣声引动周天星辉,在他眉心凝成霜色道印,身后虚空隐约浮现出万丈剑冢虚影,十万古剑齐鸣如龙吟九霄。
南面赤霞翻滚,某位丹修的紫金丹鼎轰然炸裂,鼎身饕餮纹在悲鸣中化为飞灰。飞溅的残片却未落地,反被一缕道韵灵光托起,在空中凝成三百六十枚翡翠丹丸。丹丸表面道纹自成周天,内里隐约可见胚胎蜷缩,吞吐的是最本源的造化之气。丹修怔然伸手,一枚灵丹落入掌心时骤然绽放,丹衣层层剥落处,跃出的不是丹药,而是一只通体莹白的玉兔,额间月纹与天尊眸中星河交相辉映。
李默识海中的金莲道基疯狂生长,莲瓣表面浮现的原始道纹与天尊讲经声共鸣。当讲到"心念通达处,即是道场"时,她袖中玉简突然分解重组,在虚空拼出完整的方寸山投影。山间流淌的灵泉里,赫然映出菩提祖师在三星洞前栽种建木的身影!
"原来如此..."玉宸真人望着灵泉中的建木嫩芽,手中玉简"咔嚓"裂开。那嫩芽分明是具象化的道种,师尊元始天尊曾在玉虚宫演示此法,却不及投影中百一。三位玉虚修士的道袍无风自动,混元玉佩中封印的剑气尽数出鞘,在云台上空凝成"朝闻道"三个古篆。
清微天尊的目光忽然转向李默。这一眼望来,寒玉玄鉴映出的不再是女仙身影,而是扎根在时光长河中的道树虚影。天尊袖中飞出一枚翡翠叶,叶片脉络与李默识海中的建木分枝完美契合:"故人之徒,可坐吾侧。"
翡翠结界应声扩张,在李默身下凝成星辰王座。十万修士的道心在此刻泛起惊涛骇浪——那王座左侧浮现元始天尊的混元幡,右侧飘着道德天尊的太极图,而居中位置赫然是清微天尊方才所坐的蒲团!三位玉虚修士躬身退后三步,以师礼相待。
讲经声再起时,天地异象陡变。北天星河投影中,建木的根系突然暴涨,穿透三十三重天外天。某位金仙修士的道果在这威压下出现裂痕,却在崩毁前被莲海托起,重凝成更纯粹的大道种子;机关城长老的齿轮鹏鸟解体重组,翅翼间流转的己不再是金铁灵光,而是最本源的阴阳二气。
当最后一缕道音化作星雨坠落,清微天尊的身影渐隐于琉璃宫殿。七十二卷玉册汇成光河没入李默眉心,在她识海凝成《太虚问道篇》真本。云台重归寂静,十万修士仍沉浸在大道余韵中——有人泪流满面而不自知,有人指天立誓要重走修行路,更有人当场突破桎梏,劫云尚未凝聚便被莲海道韵冲散。
玉宸真人抚过断裂的青玉簪,忽然轻笑出声:"师妹可知,方才那卷《太虚问篇》..."他指尖凝聚出寸许高的星河虚影,"正是祖师们推演十二万年的解惑之书。"虚影中浮现李默演化周天星图的场景,与经书第七章的批注完全契合。
星移斗转间,李默望向云海尽头。建木分枝的嫩芽穿透虚空,在星河深处显化出方寸山的真容——山巅悟道岩上,菩提祖师的身影若隐若现,手中钓线垂入的却不是江河,而是她识海中新成的《太虚问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