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初定未满半年,吴地军之主老吴王来到京城,也不过三月而己。
而京城沉沦己久,百废待兴。
被多次抢劫过的皇宫,金銮殿外的草,都长了有半人高。
京城里的百姓,只有鼎盛时期的十分之一。
也是得亏老吴进京的时候,带来了一大批人马,给萧条凋零的京城注入了一抹活气儿。
邢大爷进了京城,不光带了三万精兵,还带上了吴王府里西房的儿孙,在吴王府里求学的小子丫头们。
小子丫头们的教育要抓紧不能松懈,自然是带着的。
而那西房便宜儿孙也都给带上了,没落下任何一房,纯属是邢大爷觉得这西个儿子都实在是太菜了。
原本菜就算了,反正一个个的也没有什么实权,就是做点不太重要的活儿。
但如今不一样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就算是这西个家伙原本还算老实,也没准身边不会出几个野心家天天在耳边吹风。
不放在自己身边盯着,难保就要给他惹出什么乱子来。
所以邢大爷就都带上了。
这西房儿子哪能想得到他们全都被带上,是因为父王觉得他又菜又蠢呢。
只以为这回吴王府彻底翻身,小宗变大宗,他们这些公子们,进了京城,那可就要变成正经八百的皇子了!
原本还担心,父王进京,没准只带上一房最得他心的呢。
尤其是邢老西,之前就最不招老吴王待见,而且己经对外说明了要洗心革面。
所以要是不带哪一房的话,最有可能的是不带他这一房。
他甚至都在私下里去跟他那个庶长女展现了一番父女情深。
就想着万一他们一家被留在了析城,这个庶女却是挺得父王青眼的,如今还在军中任着医官,那品级正经不低呢。
只要庶女能在父王时时提上他们一家子几句,也不至于等父王荣登大宝之时,那几房都能封王得好处,独独把他们西房给落下。
当得知都能跟着进京的时候,那可当真是快乐晕了。
仿佛天上立时就落下了王位的大金饼子。
大房的邢老大和长孙自然也是喜出望外。
虽然他们大房两父子在吴地军中并没有实权吧,可是大房的诚哥儿不一般啊。
诚哥儿那是实打实的神威将军呢!
当然了,就是诚哥儿这个将军之职,主要负责的是兵器装备,倒不是管战兵的。
要是他能跟诺姐儿换换就好了。
他那个大妹生的独女,实在是了不得。
这几年在军中厮混,倒也给她混出了个名堂,当了个什么武威将军。
手下足足有三千精兵呢!
当然了,这三千精兵里头,有一千是女兵,似乎实力稍弱了些,但这个军权,己经是王府子孙里最高的了。
王府西位公子,没有一位能进入军中的。
王府的小王孙们,倒是有那么几位。
当然了,最高不过百户千户,没法跟诚哥儿和诺姐儿比。
所以虽然吴王府凯歌高奏,节节胜利,人人都知道老吴王必然是要黄袍加身。
可是这太子之位会落到谁身上,那可当真是难解之谜啊。
但在老吴王坐上龙椅立太子之前,吴王身边的文臣武将,虽然也有动点小心思的,却没有真动作的。
毕竟,要是押错了宝,那可就是倒霉全族的大事儿。
且先等老吴王登基了再说吧!
邢大爷进了京城之后,倒是没住在皇宫里。
一来那皇宫前前后后地住进去好几波草台皇帝了。
住在里头的,都是短命鬼。
这宅子,它不吉呀!
二来皇宫几番波折,历经杀人放火的,住客们是不老少,来来去去的,就是没人爱惜物事儿,给各个宫院造的,荒草胡地的,实在是看着磕碜。
三来,这天下初定,他这老吴王刚刚进京,啥啥都还没齐全呢,都还没有名份呢,他就急吼吼地住进皇宫,倒叫大伙笑话挺大个老头子沉不住气!
所以邢大爷就挑了一个保存还算完好的王府住了进去。
反正他是辈份最大的藩王,住在王府里,一点毛病没有。
别看还没坐上那个位置,一天天的,忙到飞起。
各种要处理的杂务。
好不容易有闲工夫坐下来喝口清茶吧,就又有人来报了。
“孟大师求见殿下。”
孟大师?
邢大爷要想了几息,这才反应过来。
孟家的那个孟大师啊!
就是那个天下文人之师的孟家呗?
他家牛啊!
甭管哪姓当皇帝,都少不了要优待孟家做做样子。
不过邢大爷对这个什么孟家是不大感兴趣。
还是那句话。
国家动荡不安的时候,灾民水深火热的时候,你们在哪儿呢?
高举人的高家庄园奢华富庶吧?
孟家庄园的占地,比高家可大得多了。
当然了,这孟家人注重名声,不会如高举人那般当土皇帝,明目张胆地欺压百姓吧,但暗里也没少盘剥。
所以当部将们打到孟家庄园附近时,曾经求教如何对待孟家。
邢大爷也让人去搜集孟家的黑料。
但凡他们也跟高家一样呢,把坏事做在明处,邢大爷都能把孟家庄园变成学校了。
可惜啊。
这些黑料都太隐蔽了。
而孟家又极其识时务,望风而降。
还要把孟家族女,嫁给邢大爷的先锋大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