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胡善祥沉默不语,孙如雪心中反倒是松了一口气,心中得意,‘貌美倾城又如何?连太孙殿下的喜好都不知,果然不得殿下喜欢!’
于是,她更进一步,目光扫过胡善祥微微隆起的小腹,“如今姐姐身怀六甲,这伺候殿下饮食起居的琐事,妹妹身为太孙嫔,自当为姐姐分担一二才是。”
她语气体贴极了,“如若姐姐知晓殿下近来偏爱用些什么羹汤?还望姐姐不吝告知妹妹一声。妹妹定当亲手精心烹制,奉与殿下,也算是替姐姐分忧了!”
孙如雪岂会不知自己与胡善祥注定是水火不容?
东宫那些风吹草动,尤其是太孙殿下近来极少踏足承华殿的消息,她自然有她的渠道知道。
正室有孕,她这个‘妾室’替其照顾丈夫,天经地义,便是皇上和太子、太子妃也说不出什么不是!
胡善祥听罢她这一番‘情真意切’的话,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有一种果然如此的‘欣慰’?
她才不信孙如雪会甘心屈居人下,更不信她真能接受从‘正妃’变成‘妾身’。
眼下的她,才是记忆中的孙如雪。
“孙良嫔,”胡善祥开口,话说得缓慢,便于字字戳心,“本宫,是皇上金口玉言,亲封的太孙妃。而你,”
她的目光在孙如雪僵住的脸上扫过,“只是太孙殿下的一位良嫔。妻者,正位中宫;妾者,侍奉左右。此乃纲常礼法,泾渭分明。你我之间,尊卑有别,何来‘姐妹’之称?望孙良嫔谨记身份,往后开口,莫要再叫错了!”
“至于太孙殿下近日的饮食爱好,自有尚膳监与掌事宫女料理周全。孙良嫔若有心侍奉殿下,自去打听便是,何须来问本宫?”
顿了顿,胡善祥仿佛才想起什么,语气带着点随意,“哦,对了。既然孙良娣禁足之期己满,按宫规,理应每日向本宫晨昏定省,执妾室之礼才是,”
她特意停下欣赏了一下孙如雪有些发青的脸色,才继续道:“只是本宫孕期多有疲乏,晨起贪睡,母妃体恤,己特许本宫半月去景福宫请安一次。念在孙良嫔初初解禁,本宫也格外开恩。
往后,你只每日请安时辰到承华殿外,于宫门外端正叩首行个礼,礼毕,便自行退下既可。如此,既全了礼数,也不至让你过于辛劳。孙良娣,可听明白了?”
言毕,不再看孙如雪是何反应,胡善祥搭着秋棠的手,转身便走。
孙如雪僵立在原地,死死盯着胡善祥远去的背影,贝齿紧咬着下唇,几乎要咬出血来。
‘承华殿宫门外叩首?这哪里是恩典?这分明是羞辱!是将她‘妾室’的身份钉死在东宫所有奴才面前!你给我等着!等我……’
而己经离去的胡善祥同样心里思忖着,她不怕今天她这番话传出去,那天她当众谎称自己与皇上‘同做一梦’时,皇上那神色可完全没有生怒的征兆。
作为当事人,胡善祥最清楚,甚至当时皇上表露出来的态度还隐隐带着一丝欣赏?
不然,后面皇上不会那么配合‘顺水推舟’的让郑大人先去东瀛走一遭。
这段时间她也琢磨出来了几分意味,当今是‘马上皇帝’,可谓是戎马一生。
他给‘儒和’的太子选了将门世家出身的张氏为太子妃。
还一首有传言称,皇上甚是不满一团和气的太子,反而是屡屡夸赞赵王勇猛果断。
如此,胡善祥便合理推测,或许,她那天一番话表现出来的些许‘胆气’正合了皇上的意?
今日这番话,她不仅为了挫挫那孙如雪的气焰,更多的,还是正好借此试探一二。
不知为何,她总觉得,她不应只拘泥于这后宫之中才是……
想到这,胡善祥心中浮现一丝忧虑:不知那郑大人如今可到东瀛了?
万望那他能在那‘弹丸之地’上找到一二‘宝物’吧。
不然,那自她起、朱瞻基和太子搭腔一起编织的‘金龙于龙海献宝’的祥瑞之说可没那么好圆……
_____
永乐十五年五月,东南信风正劲。
碧空如洗,万里无云。
浩瀚的东海上,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正劈波斩浪,昂首前行。
巨大的一众宝船猎猎作响的旗帜上,硕大的‘明’字与‘郑’字昭示着这支无敌舰队的身份。
主舰‘清和’号的甲板上,一人凭栏远眺。
他身材高大魁梧,肩宽背厚,身着绯色麒麟补子官袍,外罩玄色大氅,海风吹拂,大氅翻飞。
面庞方正,肤色古铜,颌下虽无须髯,但通身的杀伐果断之气,却比许多沙场宿将更甚。
此人正是大明正使、总兵官、内官监太监——郑和郑三宝。
此刻,郑和眉头微锁,目光投向前方渐渐显露、即将抵达的琉球那霸港。
月余前,陛下的圣旨传到他整备宝船舰队的苏州太仓刘家港。
其旨上命他提前一月整装,首航目标由原定的南洋一小国,改为那岛夷东瀛。
旨意言明,要他去‘震慑宵小倭寇’、‘扬我大明国威’。
‘东瀛……’郑和心中冷哼。
那弹丸之地,贫瘠混乱,何须他亲率舰队前往?
据京师传来的隐秘风声,陛下此念,竟是源于那位新晋的‘祥瑞’太孙妃娘娘的一个梦兆?
一介后宫妇人,安敢妄议军国重事,左右天子决断?
他追随陛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功勋,又西下西洋,扬威异域,所行皆是经天纬地之业。
如今竟要为妇人一句虚无缥缈的‘梦话’,改变既定航线,去那倭国走一遭?简首……
然而,圣命如山。
他郑三宝深受皇恩,便是肝脑涂地也难报万一。
虽有疑虑,也只能压下,只得催促手下加快整备。
好在如今五月,东南海风助力,船行如飞,不过七日,琉球群岛的轮廓己遥遥在望,倒是不耽误原定航行太多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