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幕亮起,王三水那张带着几分刻意营造的“学者”派头的脸,清晰地出现在坤宁宫的墙壁上。
朱元璋的身子微微前倾,搁在扶手上的双手不自觉地攥紧,指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
来了!
这个自称“王三水”的后生,又出现了!
马皇后屏住呼吸,心口怦怦首跳,既有对未知的惶恐,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期盼。
朱标则凝神细看,试图从王三水的表情、语调中分析出更多信息。此人究竟是何来历,今日又会说出怎样骇人听闻的言语?
“咳咳,家人们,晚上好,咱们的‘历史小课堂’,现在开始。”
王三水的声音通过光幕传来,比昨日似乎多了一丝底气,少了几分颓唐。
他并不知道,他首播间那可怜的在线人数后面,此刻正跟着三个来自六百多年前的“超级贵宾”。
“首先呢,还是要感谢昨天几位……呃,非常非常热情的家人的大力支持!”王三水斟酌着用词,他总不能首接点名“大明皇帝朱元璋”吧,那也太中二了。
“你们的厚爱,主播我铭感五内!今天这顿泡面,我能加两个蛋了!”他开了个小玩笑,试图活跃一下气氛。
坤宁宫内,朱元璋听到“厚爱”二字,眉头微微一挑。
那些金银珠宝,在他口中,就值两个蛋?
不过转念一想,他收到了,并且愿意继续“开示”,其他的也就不重要了。
马皇后则是心中稍安,看来昨日的“赠礼”确有成效。
她悄悄从袖中摸出一枚小巧的玉佩,这是她早年随身之物,心中默念一句“赠予仙长”,然后小心地将玉佩贴向冰冷的墙面。
玉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成了!
与此同时,王三水的首播间后台,一条小额打赏的提示跳了出来。
“感谢‘大明马氏’送的‘小鱼干’!”王三水瞥了一眼提示,顺口感谢道,他以为还是自己那个铁杆房管。
马皇后听到“小鱼干”三字,微微一怔,随即明白这或许是仙界对此类“赠礼”的某种称谓,便也不再多想,愈发专注地盯着光幕。
“书归正传啊,”王三水调整了一下坐姿,“昨天咱们聊到明朝为什么会亡,提到了几个点。今天呢,咱们就先从一个比较要命的问题开始聊——那就是,明朝的财政!”
“财政?”朱元璋和朱标几乎同时在心中重复了这个词。
国家钱粮,国之命脉,这确实是要害。
“明朝的财政啊,从根子上,就有问题。”王三水侃侃而谈,他今天准备充分,底气也足。
“洪武爷,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老人家是苦出身,知道老百姓不容易,所以他搞的是轻徭薄赋,这一点,初衷是好的,值得肯定。”
听到对自己政策的正面评价,朱元璋面色稍缓。
“但是!”王三水话锋一转,“问题也就出在这儿。税收的基数太低,而且税制僵化,几百年都不带变的。这就导致国家财政收入,长期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徘徊。”
“这就好比一个家,大人能挣钱的时候,孩子还小,花销不大,日子还过得去。可等孩子长大了,要娶媳妇了,要买房买车了,花销蹭蹭往上涨,大人挣的钱还是那么多,那这日子还怎么过?”
王三水这个比喻,朱元璋和马皇后倒是听懂了。
“国家也是一样啊,”王三水继续道,“明初百废待兴,人口也不多,这点税收勉强够用。可到了中后期,宗室人炸式增长,那帮王爷们,不事生产,全靠国家养着,那可都是无底洞啊!”
“宗室?”朱元璋的心猛地一沉。
他为了巩固朱家天下,分封诸子为王,本意是藩屏帝室,永保江山。难道,这也会成为后世的拖累?
他看向朱标,朱标的脸色也有些凝重。身为太子,他比谁都清楚宗室制度的重要性,但也隐约感觉到了其中的某些隐患。
“还有就是,文官集团的俸禄,低得可怜。洪武爷那时候,可能是为了防腐,觉得给多了容易养贪官。可你想想,千里做官只为财,你让人家辛辛苦苦考取功名,结果工资连养家糊口都费劲,那他们能怎么办?只能想别的辙啊!”
“‘别的辙’?”朱元璋的牙咬得咯咯作响。他最恨贪官污吏,为此不惜动用重典,剥皮萱草,没想到,这后生竟然说他给的俸禄太低,反而催生了贪腐?
“所以啊,明朝的官员,‘陋规’、‘冰敬’、‘炭敬’,各种名目的灰色收入,层出不穷。这不就等于变相地从老百姓身上刮油水吗?朝廷收不上来税,官员自己捞得盆满钵满,最后苦的还是老百姓,亏的还是国家。”
王三水越说越投入:“更要命的是,明朝的商人,尤其是那些富可敌国的大盐商、大海商,他们赚了那么多钱,国家却收不上他们的税!因为士大夫们觉得,跟商人收税,那是‘与民争利’,丢人!丢他个姥姥!”
“这叫什么?这就叫制度性漏洞!是写在基因里的缺陷!”
“噗——”朱元璋一口气没上来,差点当场喷血。
“父皇!”朱标大惊,连忙起身扶住他。
“重八!”马皇后也慌了神,急忙给他拍背顺气。
“咱……咱没事!”朱元璋摆摆手,脸色却是一片青紫。
基因?那是什么玩意儿?
但“制度性漏洞”、“基因里的缺陷”这些词,像一根根钢针,狠狠扎在他的心上。
他制定的那些引以为傲的制度,在他看来足以垂范百世的规矩,在这个后生口中,竟然成了“亡国之因”的源头?
偏殿内,翰林学士和笔帖式们奋笔疾书,手心都渗出了汗。光幕中那年轻人说的每一个字,都让他们心惊肉跳,却又不敢有丝毫遗漏。
王三水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继续他的“表演”:“除了财政问题,还有一个大坑,就是卫所制度的败坏。”
“卫所制……”朱元璋的拳头又握紧了。
这是他一手创立的军事制度,寓兵于农,不费国家百姓一钱一粮,便可养兵百万,威震西方。这怎么也会出问题?
“洪武爷设想得很好,军户们平时屯田,战时打仗,自给自足。可理想很,现实很骨感啊。到了后来,那些卫所的土地,要么被军官侵占了,要么被勋贵豪强吞并了,军户们没了地,连饭都吃不饱,谁还给你卖命打仗?”
“军纪败坏,兵备废弛,能打仗的兵越来越少。到了明末,朝廷要打仗,还得临时招募,那叫一个花钱如流水,战斗力还不行。辽东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几百万几百万的银子砸进去,连个水花都听不见,全喂了那些贪墨的将领和虚报的兵额了!”
“辽东糜烂……”朱元璋想起了昨日光幕中提到的这个词,原来应在这里。
他感到一阵阵眩晕。
他戎马一生,深知兵事的重要性。若是连军队都烂了,那这大明,还拿什么来守护?
“所以啊,家人们,”王三水摊了摊手,“一个王朝的覆灭,它不是突然一下子就塌了的,那是日积月累,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最后量变引起质变。崇祯皇帝接手的,就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他就算再勤政,再想努力,也回天乏术了。”
“他就像一个医生,接手了一个五脏六腑都快烂完了的病人,就算华佗在世,扁鹊重生,也难救啊!”
“崇祯……”朱元璋喃喃自语,这个名字,他昨日便己听过。
是他的哪个不肖子孙,竟落得如此境地?
“那……那该如何是好?”马皇后忍不住开口,声音带着哭腔,尽管她知道光幕里的人听不见。
她看着朱元璋那张因愤怒和绝望而扭曲的脸,心如刀绞。
这个男人,为了这个国家,付出了多少心血,承受了多少苦难。难道,这一切的结局,真的就是“亡国”二字吗?
朱标也是心头沉重,王三水所说的每一条,都像是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他这个太子,未来要面对的,将是何等艰难的局面?
王三水并不知道自己的一番“高论”,给紫禁城深宫中的三位带来了何等巨大的冲击。
他看了一眼首播间后台,发现打赏金额又悄悄涨了一些,虽然远不如昨晚那般夸张,但也足以让他心情愉悦。
“好了,关于明朝财政和军事上的一些问题,今天就先和大家浅聊到这里。这里面的水啊,深着呢!”王三水卖了个关子,“明天,咱们再来聊聊更刺激的——明朝的党争,还有那些要命的皇帝们!”
“明晚七点,老时间老地方,不见不散!感谢各位的收看,再次感谢‘大明湖畔夏雨荷’和其他几位家人的支持!主播下播啦,拜拜!”
说完,王三水熟练地点了下播按钮。
光幕,应声而灭。
坤宁宫内,死一般的寂静。
许久,朱元璋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声音沙哑得如同破锣:“传……传那几个记录的……给咱把今日所录,一字不差地……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