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见到了江锦舟,陆晴觉得今天的天空都格外的蓝,初春的风都变得温柔了很多。
等她迈着轻盈的步伐下了公交车,走起路来都不由自主的蹦蹦跳跳起来,少女心思己经全然被江锦舟占据。
快到家的时候,她才想起今天只顾高兴,忘了问江锦舟和家里到底怎么样了?
自己怎么这样呢,一会儿妈妈他们要是问起来该怎么办?
可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都怪那个傻子,自己不问,他也不知道告诉自己,就知道傻笑。
陆晴平复了一下心情,还揉了揉自己的脸,这才打开门走进家门。
爸爸妈妈,大哥己经下班回家了,嫂子因为孩子还小暂时没去上班。
桌子上的饭菜己经摆好,看来都在等她回来。
陆晴笑盈盈的说道:“妈,我回来了。”
赵美华看到女儿今天这么开心,和前几天简首是判若两人,打趣道:“我们家闺女这是碰到什么喜事了,快和我们说说为什么这么高兴。”
陆晴脸一红,心里有点发慌,支支吾吾地说:“哪有什么喜事,就......就是随便逛了逛。”
陆丰也跟着凑热闹,“那让我猜猜,不会是今天见到江锦舟了吧?”
看陆晴一副心虚的样子,赵美华惊喜的问道:“闺女,是不是真的?你去见锦舟了?”
陆晴本来也没打算隐瞒,于是羞涩的点点头,“我今天碰巧去北大那边有事,就顺便去看看他上学没有?”
然后又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补充道:“我可不是特意去找他的。”
家里人都是心知肚明,方雨笑着拉长声音道:“原来是这样呀,我就说嘛,我们家晴晴才不会想江锦舟呢,不过我就奇怪了,北大那边到处都是农田,就是不知我们家晴晴有什么事要去那边?不会去踏青了吧?”
陆丰配合的说道:“也没准,这不就这么巧碰到江锦舟了吗,两个人踏青更有意思。”
“妈,你到底管不管我哥哥和嫂子。”陆晴羞得满脸通红,拉着赵美华的胳膊撒娇。
陆永辉赶紧打圆场,“好了,好了,先吃饭。”
赵美华不满的的看了看丈夫,“你是不是当上领导就忘了锦舟了?饿了你就先吃,没人拦着你。”
说完拉着陆晴的手笑着问道:“闺女,快和妈说说锦舟在学校过得好不好?你咋不让他来咱们家呢?”
陆永辉......
我不就说让吃饭吗?这和记不记得江锦舟有什么关系?你说我冤不冤?
陆晴想到江锦舟,嘴角不由的上扬,“他在学校很好,精神状态都不错,他还带我参观了北大呢。”
“那就好,那就好,他说没说他家里的事?”
好悬,幸亏陆晴早有准备,“妈,他没和我说,不过他说了下个周末来看你们,到时候应该会亲自告诉你。”
“真的吗?那我可得提前买一些好吃的,这次我亲自给锦舟做,哎呀,也不知道那孩子都爱吃什么?”
赵美华是真的喜欢江锦舟,现在江锦舟的地位在她这里可是除了孙子,排在第二位,一听江锦舟周末要来,那激动的差点手舞足蹈。
陆丰他们也都很高兴,他们是从心里真正的感谢江锦舟。
陆晴他们一家人为江锦舟能来家里开心。
二零一六年的陆晴这些天却在为江锦舟准备什么礼物发愁。
过完年父母又张罗着要回家了,陆晴对陆平安说道:“爸,你身体刚恢复,腿还不能太用力,你都干了这么多年了,也不差这几天,房子我租了一年,就算不住人,人家也不给退房租,你就听我的,休息一年,想干活以后再干也可以。”
陆平安听说这套房子一年的的租金就好几万,可心疼坏了,可是听到不给退,一个劲的拍大腿,最后想想闺女也说的对,自己确实暂时不能干重活。
想了想叹了口气,“到最后还是拖累了你呀,那就听你的,房子一到期我们就回家。”
把父母搞定,陆晴总算放下心,她进了一些烟酒,把烟酒店开了起来。
她打电话给陈凯和林志炫问他们有没有时间来参加自己的小店开业。
没想到陈凯他们还真的很给面子,开业当天真的来到了现场。
陆晴也没有叫其他人,烟酒店就这样悄悄的开业了,本来陈凯觉得陆晴开这么个小店叫他们干嘛?
当陆晴把几瓶老酒又放到他们面前时,他们终于明白了陆晴的用意。
这算不算挂羊头卖狗肉呢?这样说好像有点贬义。
不过不管怎么样,他们又收获了好几瓶老酒,也不枉此行。
这样双方都皆大欢喜,陆晴也收获了几十万。
这次交易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友谊,陆晴把烟酒店交给弟弟经营。
还别说,平常的买卖还不错,每天除去开支还能挣不少,这倒是个意外之喜。
陆晴没有着急去卖江锦舟给寄过来的古董,她现在最着急的是想给江锦舟什么回礼,总不能白占人家便宜吧。
人和人交往得有来有往才行,再说江锦舟这样的大金主必须得伺候好才行。
送钱?也不是不行,陆晴这段时间倒是又收了些钱。
可是想到江锦舟目前的情况,光送钱肯定不行,再多的钱,他也不敢花,别因为这个再害了他。
吃的用的?他一个人能用多少?估计上次给他寄过去的还没吃完呢,而且现在他在念大学,人家那个年代大学可是包吃包住的。
家用电器?摩托车汽车?七八年好像也不敢用。
愁人啊!而且她想给江锦舟找一个钱过明路的办法,他一个穷学生大手大脚花钱,别引起有心人注意就麻烦了。
要是再过两年就好了,那样就可以自己做买卖了,那她就有办法了。
她在街上漫无目的的闲逛找灵感,突然看到一座大厦的广场里正在举办签售会。
一个作家正在给读者签名,那队伍排的老长了。
陆晴灵光乍现,她终于想到了一个适合江锦舟干的事情,挣钱多,还能出名,空闲时间就能干。
那就是让江锦舟写书,给报纸和杂志社投稿。
七八年可没有网络小说,娱乐活动也很匮乏,人们特别喜欢看书,看报纸。
要是把后世的一些经典小说给江锦舟发过去,让他当个文抄公,那可是一个名利双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