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日的暖阳
颜日的暖阳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颜日的暖阳 > 第70章 那就做个志愿者

第70章 那就做个志愿者

加入书架
书名:
颜日的暖阳
作者:
承天恩泽
本章字数:
10224
更新时间:
2025-05-28

五月的上海终于放晴,阳光穿过图书馆的落地窗,在李智的笔记本上投下菱形光斑。他盯着《战略管理》课本上的 SWOT 分析图,钢笔尖悬在 “机会(Opportunity)” 一词上方,却鬼使神差地写成 “失去(Loss)”。橡皮反复擦拭留下的毛边,像极了他此刻破碎又混乱的内心 —— 这是程栩栩离开后的第三十七天,他依然会在凌晨三点惊醒,伸手摸索身旁空荡荡的位置,仿佛那个会抢他被子、笑着调侃他 “睡觉像只虾米” 的女孩还在。

“智哥,又走神了?” 前排的王宇宁转着钢笔回头,这位同班班长的白衬衫永远笔挺,胸前的校徽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下节课要交小组作业,你负责的 PEST 分析部分完成了吗?”

教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翻书声,坐在斜后方的林乐乐探出头来,推了推圆框眼镜:“智哥最近这状态,怕是被爱情的子弹击中还没痊愈呢!” 她随手转着自动铅笔,本子上画满了歪歪扭扭的小人,“不过话说回来,咱们这作业进度,王宇宁你可得盯紧点智哥,别到时候小组分数被拖累啦!”

李智望着班长神采奕奕的模样,想起上周班会他主持 “职业规划分享会” 时侃侃而谈的样子。再低头看看自己的笔记本,“程栩栩” 三个字被反复划掉,留下凌乱的墨团,就像他这段无疾而终的感情,只剩满目疮痍。

“昨晚改到两点,还剩行业趋势部分。” 李智扯了扯皱巴巴的卫衣领口,书包侧袋的保温桶随着动作晃了晃,内壁发黑的薄荷茶渍在阳光下格外刺眼。那是程栩栩最爱喝的,曾经他每天早起半小时,就为了给她送去一杯温热的薄荷茶。王宇宁挑眉看了眼那个保温桶,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把自己的保温杯推过去:“喝杯黑咖啡?我带了挂耳。”

远处传来辩论赛的喧闹声,穿正装的女生从窗前走过,马尾辫上的樱花发圈晃得他眼眶发酸。曾经程栩栩也爱用这种发圈,说 “樱花是春天的勋章”,可属于他们的春天,早己在争吵与误解中凋零。王宇宁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轻轻咳嗽了一声:“智哥,今晚团建要不要参加?新街口新开了家剧本杀店。”

“不了,你们去吧。” 李智低头翻书,却把页面翻得哗哗响,试图用这声音掩盖内心的烦躁。手机在桌面震动,是卫庆发来的消息:“今晚老地方烧烤,来吗?王欣说她室友的表姐想认识你。” 他盯着屏幕,拇指在键盘上悬停,最终锁屏。在他心里,似乎再也装不下其他人,那些美好的回忆,就像一把把钝刀,时不时在心头剜上一下。

林乐乐凑到他身边,瞥见手机屏幕:“哟,卫庆又在给你介绍对象呢?我说智哥,天涯何处无芳草,程栩栩都走了,你也别一棵树上吊死啊!” 她掰着手指,“上次那烧烤局,王欣室友的闺蜜可漂亮了,你都没正眼瞧人家,太浪费机会啦!”

午休时,食堂的电视正在播放军事纪录片,画面里的士兵在边境线上巡逻,寒风卷起漫天飞雪,他们被风吹红的脸庞写满坚毅。李智盯着屏幕,突然想起祖父的军功章,总是被擦得发亮,却从来不许他问战争的细节。那些沉默背后,究竟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智哥,看什么呢?” 王宇宁端着餐盘坐下,餐盘里的糖醋排骨冒着热气,“下午没课,要不要和我去做志愿者?” 他掏出手机,屏幕上是志愿者招募海报:“关爱军人疗养院 —— 诚邀您用爱温暖最可爱的人”,海报上老军人布满皱纹却依然坚定的眼神,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李智咬了口青菜,看着海报上的 “文艺演出” 字样,眉头皱成了一团:“做卫生、陪聊天就算了,为什么还要表演节目?他们可是军人,需要这种形式主义的关怀?” 话语里满是不屑与抵触。

“智哥你这话说得不对,” 王宇宁放下筷子,眼神严肃,“我爷爷也是退伍军人,他说最难受的不是训练苦,是脱下军装后没人记得他们的故事。” 他夹起一块排骨,“上次我给张爷爷读《参考消息》,他握着我的手说,这是他三个月来第一次和人说这么多话。”

这时,卫庆端着一碗牛肉面坐下,闻言插了句:“就是啊智哥,我爷爷以前也是当兵的,退伍后总爱念叨部队里的事儿,可现在年轻人谁愿意听这些老掉牙的故事?咱们去陪陪他们,说不定能让老爷子们开心点。”

李智想起祖父临终前,总对着墙上的合照发呆,照片里的战友都己离去,只剩他一个人守着记忆。或许孤独,才是军人最大的敌人。“行吧,什么时候?” 他听见自己说。王宇宁笑了,露出整齐的白牙:“就知道你会答应,两点在南门集合,我借了班长办公室的钥匙,拿上志愿者马甲就走。”

此时,旁边桌的几个志愿者正在讨论:“听说这次去的疗养院有个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可厉害了!”“真的吗?那咱们可得好好准备节目,让爷爷们开心开心。” 他们的对话,让李智心里泛起一丝好奇,但更多的还是不以为然。

林乐乐从隔壁桌探过身,眨着眼睛:“我也想去!上次王宇宁去做志愿者,回来说那些爷爷可有意思了,还会讲好多打仗的故事。智哥,咱们一起呗,说不定还能挖掘点素材,写进我的小说里!”

周六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李智跟着志愿者队伍走进军人疗养院。白色的建筑被爬山虎覆盖,宛如披上了一层绿色的铠甲。走廊尽头的宣传栏里,贴着泛黄的老照片:年轻的士兵们站在坦克旁,笑容里带着青涩的骄傲,眼神中满是对祖国的忠诚。王宇宁熟门熟路地领着他往三楼走,路过护士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正握着护士的手念叨:“小李啊,今天有没有我的信?” 声音里满是期待与失落。

“那是陈奶奶,” 王宇宁小声说,“她儿子在边疆当兵,三年没回来了。去年建军节她儿子寄来的军功章,她逢人就拿出来看。” 李智望着陈奶奶佝偻的背影,心里微微一颤,那枚军功章,或许就是她全部的精神寄托吧。

他们被分到了 307 房间,推开门时,一股陈旧的木香扑面而来,夹杂着淡淡的樟脑丸味。靠窗的床上坐着位穿中山装的老人,胸前别着三枚军功章,正对着窗外的香樟树出神。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身上,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刘爷爷,我带新同学来看您啦!” 王宇宁笑着打招呼,老人转过头,脸上的皱纹里漾起笑意,像春风吹过干涸的河床。

“小王啊,你上次说的那个... 那个短视频软件,怎么发弹幕来着?” 刘爷爷扶了扶老花镜,目光落在李智身上,“这小伙子看着面善,像我孙子刚入伍时的模样。”

“刘爷爷,这是李智,我们班学霸。” 王宇宁从包里掏出个保温盒,“您看,我带了食堂的糖醋排骨,您尝尝?智哥,快过来帮刘爷爷剥橘子。”

李智有些局促地在床边坐下,笨拙地剥开橘子,手指微微颤抖。刘爷爷身上淡淡的樟脑丸味萦绕在鼻尖,让他想起了祖父。突然,刘爷爷指着他的手腕:“小伙子,你这手表是海鸥牌的?和我当年发的那块一模一样。” 老人的眼神变得遥远,“1953 年,我在丹东...”

李智顺着刘爷爷的目光望去,老人布满老茧的手正轻轻着床单,仿佛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他的讲述断断续续,却像一幅画卷在李智眼前展开:冰天雪地中,战士们啃着冻硬的土豆,却依然坚守阵地;枪林弹雨中,战友倒下又站起,用生命捍卫着祖国的尊严。李智听得入神,内心的抵触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眼前这位老人,对所有军人的敬佩。

此时,隔壁房间传来其他志愿者的笑声:“张爷爷,您看我画的坦克像不像?”“像!太像了!和我当年开的那辆一模一样!” 欢快的对话声,让整个疗养院都充满了生机。

林乐乐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手里拿着画本:“智哥,我刚才给陈奶奶画了幅画像,她可开心了!还说等她儿子回来,要把画像寄给他看。” 她翻着画本,“你说,这些爷爷们年轻的时候,是不是都特别帅?”

下午的文艺演出在疗养院的小礼堂举行。礼堂里摆放着整齐的长椅,墙上挂着 “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的横幅。李智本想躲在后台帮忙调试音响,却被王宇宁拽到幕布前:“智哥,压轴节目就靠你了,刘爷爷说想听《打靶归来》。”

“我五音不全,还是你上吧。” 李智想往后退,却被班长按住肩膀。幕布拉开的瞬间,他看见台下坐着的老人们,有的戴着助听器,有的由护工推着轮椅,眼神里却透着期待。陈奶奶坐在第一排,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红绸手帕,那手帕上绣着 “赠给最可爱的人”,字迹己经褪色,却依然鲜艳夺目。

“日落西山红霞飞...” 王宇宁率先开口,清澈的嗓音在礼堂里回荡。李智咬咬牙,跟上旋律:“战士打靶把营归...” 他的声音有些颤抖,生怕自己唱不好。前排的刘爷爷跟着打起了拍子,旁边的赵爷爷用手在膝盖上敲着节奏。唱到 “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时,后排的一位老爷爷突然站起来,用沙哑的嗓音和着,胸前的军功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演出结束后,陈奶奶拉住李智,把红绸手帕塞给他:“小伙子,唱得真好,这是我当年慰问演出时用的。” 手帕触感柔软而粗糙,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奶奶,您当过文工团团员?” 李智接过手帕,眼中满是惊讶。

“是啊,” 陈奶奶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星光,“那时候我们在坑道里唱,战士们啃着压缩饼干也要跟着唱。小王你还记得吗?你上次唱的《我的祖国》,张爷爷听了首掉眼泪。”

王宇宁挠挠头:“奶奶,我那破嗓子,您还夸呢。”

一旁的志愿者小吴凑过来:“奶奶,下次我们再给您表演《英雄赞歌》,好不好?”“好!好!” 陈奶奶连连点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李智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心里暖暖的,原来自己的一点点付出,就能给这些老人带来如此多的快乐。

卫庆从后台跑过来,拍了拍李智的肩膀:“行啊智哥,平时深藏不露,唱歌还挺有一手!你没看见刘爷爷他们听得多入迷,这节目效果,杠杠的!”

傍晚离开疗养院时,夕阳把香樟树的影子拉得很长。王宇宁抱着一箱旧书,额头上挂着汗珠:“智哥,刘爷爷把他的战斗日记借给我们了,明天去图书馆一起整理吧?”

李智没说话,伸手摘了片香樟叶,放在鼻尖轻嗅。远处传来军号声,是疗养院在播放《强军战歌》。激昂的旋律中,他想起刘爷爷摸着手表说 “当年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胜仗” 时的自豪,想起陈奶奶展示军功章时眼里的光,突然明白,有些故事必须被记住,有些情感值得被传承。

“王宇宁,” 他突然说,“下周班会能不能安排个‘军人故事分享会’?我想让刘爷爷他们来给同学们讲讲。”

班长转头看他,阳光穿过他的睫毛,在眼底投下金色的光斑。李智知道,自己眼里一定也有了光 —— 那是被老人的故事点燃的,关于责任与热爱的光。

“早就该这样了!” 王宇宁一拍大腿,“我正想找你商量呢,咱们班可以和疗养院共建,以后每月组织一次志愿活动。智哥,你负责策划,我去拉赞助,怎么样?”

晚风带来香樟的气息,李智望着疗养院门口的 “光荣之家” 牌匾,想起程栩栩离开时他问 “恋爱一定要有结果吗”,而此刻他忽然懂得:有些相遇本身就是意义,就像志愿者活动不是为了感动谁,而是让温暖有处可栖。就像这些老军人,他们把青春献给了祖国,即使岁月流逝,他们的精神依然值得被铭记和传承。

其他志愿者们也纷纷围过来:“我可以负责联系媒体,让更多人知道这些爷爷们的故事!”“我来设计宣传海报,肯定特别好看!”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热情与期待。

林乐乐挥舞着画本:“我来画宣传插画!把爷爷们年轻时候的样子画出来,肯定超吸引人!智哥,你说咱们这活动要是办起来,会不会成为全校的标杆?”

回到宿舍己是深夜,整栋楼都陷入了沉睡。李智打开电脑,屏幕蓝光映着他的脸,像实验室的那些夜晚,但此刻他的眼神坚定。键盘敲击声里,他写下标题:“青年责任意识与情感成长的成长日记”。

手机在一旁震动,是王宇宁发来的消息:“智哥,刘爷爷说等咱们整理完日记,要送你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亲自签了名!” 附带一张照片:老人戴着老花镜,捧着书笑得像个孩子,扉页上写着 “赠李智同志:永远向前”。

李智保存图片,设为桌面背景。窗外,五月的夜风带来远处的汽笛声,他想起白天陈奶奶说的 “最可爱的人永远年轻”,突然伸手摸向书包侧袋的保温桶。犹豫片刻后,他把保温桶收进衣柜最上层,换上王宇宁送的挂耳咖啡包。那些关于过去的回忆,他决定好好珍藏,但生活还要继续,他有了新的方向和目标。

凌晨三点,他终于写完最后一个段落。保存文档时,他看见窗外的天空己经泛起鱼肚白。晨光里,香樟树的枝叶轻轻摇曳,像在诉说新的故事。

他摸出手机,给卫庆回消息:“烧烤摊见。” 发送键按下的瞬间,屏幕亮起王宇宁刚发的朋友圈:一张志愿者合照,刘爷爷和陈奶奶站在中间,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李智盯着照片,嘴角扬起了半个月来第一个真心的笑容。

五月的雾正在散去,阳光里,新的责任与热爱正在悄然生长。那些关于爱与成长的答案,从来不在终点,而在沿途的每一次相遇与懂得中。李智知道,自己己经走出了失恋的阴霾,在与这些老军人的相遇中,找到了人生新的意义和价值。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