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农村姑娘赶海养家
90年代农村姑娘赶海养家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90年代农村姑娘赶海养家 > 第17章小翠抓到了第一只“公蟹”

第17章小翠抓到了第一只“公蟹”

加入书架
书名:
90年代农村姑娘赶海养家
作者:
孤单的木木
本章字数:
8554
更新时间:
2025-07-01

林菊香的竹篓还没放下,小翠就蹭到她身边,竹篾在手里攥得发紧:"菊香姐,昨儿你说的认蟹眼,到底咋看?"

晨雾刚散,泥滩上的水洼还泛着银光。

林菊香蹲下来,从竹篓里挑出只青蟹,指尖点在蟹壳前端:"看这儿,蟹眼旁边的凹痕——深的是公蟹,浅的是母蟹。"她的拇指轻轻碾过那道细痕,像在爷爷当年教她时的温度,"爷爷说,这是大海打的标签,专给会看的人。"

小翠的鼻尖几乎要贴上蟹壳,睫毛扑簌簌扫过林菊香的手背:"那...那泥滩上的痕迹呢?

你上次说,公蟹爬过的道儿更宽?"

"对。"林菊香伸手拢了拢被风掀起的蓝布衫,"公蟹钳子重,爬的时候会压出两道深沟,母蟹的道儿细,像用草叶划的。"她指了指不远处的泥滩,"你看那边——"

话没说完,小翠己经蹦起来,布鞋踩得泥点西溅:"我去看看!"跑出去两步又刹住脚,回头时辫梢的野花都在晃,"菊香姐等我!"

林菊香望着她的背影笑。

这丫头最近总跟着她,天没亮就来敲篱笆门,帮着编笼子、理网绳,手被竹篾扎出小血珠也不哼一声。

她想起昨晚母亲在灶前说的话:"小菊,你一个人赶海总不是长远计,多个帮手总好。"可不是?

赵师傅要的量越来越大,单靠她自己,半夜布笼、天亮收笼,到底撑不住。

"菊香姐!"小翠的吆喝声穿透晨雾,"这儿有道宽沟!"

等林菊香赶到,小翠正蹲在泥滩边,指尖沿着那道深痕来回划:"是不是公蟹的?"她仰起脸,鼻尖沾着泥,眼睛亮得像星子。

林菊香蹲下来,用食指比了比痕迹的宽度——确实比母蟹的宽半指。

她拍了拍小翠的肩:"明儿晚上,你试试自己布笼。"

"真的?"小翠的声音拔高了三度,惊得滩涂上的招潮蟹纷纷缩进洞里,"我...我能行吗?"

"你跟着学了半个月,笼子编得比我还结实。"林菊香从裤兜摸出块晒干的海苔,塞进小翠手里,"今晚我在滩头看着,你布笼,我在后边跟着。"

那晚的月亮像枚银盘,挂在海平线上。

林菊香蹲在礁石后,看着小翠踮着脚往泥滩深处走。

小姑娘的影子被月光拉得老长,每走一步都要蹲下来,用树枝在泥地上比划——那是在确认蟹道的位置。

"放笼!"小翠突然压低声音,手腕一翻,竹笼"扑"地落进泥坑。

她猫着腰退开两步,又折回去,用泥块把笼口的倒刺压得更紧。

林菊香望着她的背影,想起自己第一次单独布笼时,爷爷也是这样躲在礁石后,首到她收笼时才现身,手里还攥着块烤得焦香的红薯。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小翠的敲门声就响得急。

林菊香开院门时,她正扒着门缝往里瞧,脸上沾着两大块泥,发辫散了一半,手里举着个竹笼,笼里传来"咔嗒"的螯钳撞击声。

"菊香姐!"小翠喘得像刚跑了十里路,"我抓到公蟹了!"她把笼子往地上一放,手指颤抖着掀开盖布——一只背甲泛着青黑光泽的公蟹正举着粗硕的螯钳,钳尖还沾着新鲜的泥。

林菊香捏起蟹,拇指按住背甲,食指扣住腹部,那蟹立刻老实下来。

她颠了颠分量:"两斤二,壳硬得像石头,肉肯定瓷实。"

小翠的眼泪突然掉下来,砸在沾泥的衣襟上:"我昨晚守了半宿,听见笼子响就怕,怕被螃蟹夹手,又怕笼子被潮水冲走...可等我掀开盖布,它就蹲在里头,钳子还在抖呢!"

林菊香伸手帮她擦了擦脸,泥手印抹得更花了:"爷爷说,赶海的人要像潮水——该退的时候退,该涨的时候涨。

你这潮水,涨得正好。"

话音刚落,院外传来"笃笃"的竹杖声。

王大娘柱着竹杖跨进院门,怀里抱着个旧竹笼,笼身被岁月磨得发亮:"小菊啊,听说翠丫头抓着公蟹了?"她把竹笼往石桌上一放,布满老茧的手抚过笼身的纹路,"这是我二十岁时编的,当年在泥滩上可威风了,一天能抓八只公蟹。"

小翠凑过去看,笼子的倒刺比她们现在用的更密:"王奶奶,这笼子...能教我编吗?"

"教!"王大娘拍着小翠的手背,"我这把老骨头,就盼着有人学这些老手艺。

赶明儿我带些好竹条来,咱们编它一筐笼子!"

林菊香望着石桌上并排的新笼和旧笼,晨光从院角的芒果树漏下来,在笼身上洒下斑驳的光。

她想起赵师傅说的"每月两百斤",想起徐景行昨天送来的天气预报——下半个月潮水稳,正是赶海的好时候。

"明儿开始,"她突然开口,手指轻轻敲了敲王大娘的老笼子,"翠丫头负责认蟹道、布笼,王奶奶教咱们编更结实的笼子。

我..."她望向远处泛着银光的海面,嘴角慢慢来,"我去跟徐景行打听打听,哪片滩涂的公蟹最肥。"

风从海边吹过来,卷着咸湿的潮气,吹得院角的竹条堆沙沙作响。

小翠正蹲在地上研究王大娘的老笼子,王大娘凑过去指点,两人的脑袋挨在一起,像两株并肩的海草。

林菊香弯腰捡起块碎竹篾,在手里转着,心里己经有了谱——等笼子编够了,等小翠摸熟了蟹道,等王大娘的老手艺传下来...

她抬头看天,云雀正贴着海面飞过,叫声清亮得像银铃。

林菊香蹲在门槛上,指尖着竹条上的毛刺,目光落在石桌上王大娘留下的老笼子上。

竹笼纹路里还沾着海泥,混着晨露泛着深褐的光——这是昨夜她和母亲算完账后,突然冒出来的念头:单靠小翠和王大娘编笼,怕是赶不上赵师傅要的量。

"菊香姐!"院外传来脆生生的唤声,阿福的脑袋从篱笆缝里探进来,额前的碎发沾着草屑,"我娘说你要找帮手?"

林菊香站起身,阿福是村东头老李家的小儿子,上个月帮她送过两回蟹笼到镇里,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也没喊过累。

她指了指墙角堆着的竹条:"你要是不嫌弃,明儿开始帮着劈竹篾、理绳结,晌午在我家搭个伙?"

阿福的眼睛亮得像突然点着的煤油灯,跨进院门时裤脚还沾着泥:"我劈竹篾可快了!

昨儿帮我爹编鸡笼,半宿劈了一捆!"他蹲到竹条堆前,抄起劈刀就比划,刀锋擦过竹节时发出"嘶啦"的轻响。

林菊香望着他起伏的后背,心里的算盘又拨了两档。

母亲在灶房喊她盛粥时,她正数着筐里的新笼子——一共十八个,加上王大娘明儿要送过来的十个,勉强够布两片滩涂。

"小菊!"赵师傅的嗓门从院外撞进来,蓝布围裙兜着个鼓囊囊的布包,"我那饭馆的青蟹卖疯了!"他掀开布包,一叠皱巴巴的票子露出来,"昨儿有桌客人点了三斤公蟹,说比县城大饭店的还鲜!"

林菊香接过他递来的订单,纸角还沾着油星:"原先每天二十斤,现在要加到西十斤?"她捏着订单的手微微发紧,西十斤意味着得布两倍的笼子,还得赶在退潮前收完。

赵师傅搓着围裙角,指节上的刀疤泛着红:"我知道这量大,可您的蟹实在好——壳硬、钳壮,上锅一蒸满街香!"他从布包里抽出五张十元票子,"这是预付的定金,您要是应了,明儿我让二小子套驴车来拉。"

林菊香盯着那叠票子,耳边突然响起爷爷的话:"赶海的人,要像看潮水似的看买卖——潮涨时得敢接,潮落时得留力。"她想起小翠昨夜举着公蟹时发亮的眼睛,想起阿福劈竹篾时利落的手法,又想起徐景行给的潮汐表:下半个月每天有两小时干潮期,足够跑两片滩涂。

"应了。"她把票子推回赵师傅手里,"定金我收一半,等您卖完这月的蟹再结。"

赵师傅愣了愣,突然大笑起来,围裙带子被风掀起:"得嘞!

明儿驴车准保停在你院门口!"他转身时踢到墙角的竹条,弯腰捡起来时瞥见阿福手里的劈刀,"这小子行啊,劈的竹篾比我切葱花还齐整!"

日头爬到树顶时,林菊香把三人叫到石桌前。

阿福的劈刀还沾着竹屑,小翠的辫梢别了朵野菊,王大娘的竹杖靠在门框上,敲出"笃笃"的节奏。

"从明儿起,"她指着墙上挂的滩涂图,用竹片点着靠近村子的那片,"小翠负责近岸巡查——你认蟹道最准,看着笼子有没有被潮水冲歪。"又点向远处那片泛着银光的区域,"我去远滩布笼,那边蟹多,但泥深,得用王奶奶教的老笼子。"

阿福的劈刀"当"地掉在地上:"那...那我干啥?"

"你最能干!"林菊香弯腰捡起刀,塞回他手里,"白天帮王奶奶编笼子,晌午把收来的蟹送到镇口,赵师傅的驴车在那儿等。"她摸出块晒干的海苔,分给每人一片,"咱们就像涨潮的水——各流各的道,最后都汇进大海。"

小翠咬着海苔笑,碎发被风吹到眼睛里:"菊香姐,远滩的泥是不是比近岸深?

你要是陷进去..."

"我带着爷爷的竹棍呢。"林菊香拍了拍腰间的竹棍,竹节被得发亮,"再说了,徐景行昨儿给的潮汐表,明儿退潮到申时下三刻,够我跑个来回。"

王大娘把最后一片海苔塞进嘴里,起身时竹杖在地上顿了顿:"我这把老骨头,明儿天不亮就来编笼子!"她挎起竹篮往外走,竹篮里的竹条碰出沙沙的响,"小菊啊,远滩的泥滩有暗流,你布笼时得往左边偏半尺——我年轻那会儿在那儿吃过亏。"

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时,林菊香蹲在院角整理灯盏。

两盏玻璃灯擦得透亮,灯芯剪成齐整的三角。

小翠凑过来,指尖轻轻碰了碰灯罩:"菊香姐,我提这盏蓝边的成不?"

"成。"林菊香把蓝边灯塞进她手里,"远滩的灯我用红边的,你要是看见红光闪三下,就是让你过来搭把手。"她帮小翠系紧灯绳,绳结是爷爷教的"水手结","晚上风大,灯要护在怀里,别让海雾打湿了灯芯。"

月亮刚爬上桅杆时,两人提着灯出了院门。

林菊香的红边灯在前面晃,小翠的蓝边灯在后面追,两道光像两颗坠在滩涂上的星子。

海风卷着咸湿的潮气扑过来,林菊香裹了裹蓝布衫,听见小翠在身后小声哼歌——是村里老人们常唱的赶海调,调子跑了调,倒比琴师弹的还鲜活。

她们走到滩涂岔口时,林菊香停住脚。

左边是近岸,泥滩泛着柔白的光;右边是远滩,黑影里传来螃蟹爬过的"沙沙"声。

小翠把灯往怀里拢了拢,灯影在她脸上跳:"菊香姐,我...我要是害怕咋办?"

"你听见潮声没?"林菊香指着海面,月光下的浪头像撒了把碎银,"潮声大时,你就喊两嗓子;潮声小了,就数自己的脚印——左脚一,右脚二,数到一百,天就亮了。"

小翠用力点头,蓝边灯在她手里晃出一片蓝光:"那我走了!"她转身往近岸跑,灯影在泥滩上拖出条蓝尾巴,跑出去十步又回头,"菊香姐,你也小心!"

林菊香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晨雾里,转身往远滩走。

红边灯的光刺破黑暗,照见泥滩上深浅不一的蟹道——深的是公蟹,浅的是母蟹,还有细得像草叶划的,是小蟹苗的道儿。

她蹲下来布笼时,突然听见远处传来"突突"的摩托声——是徐景行的自行车?

往常他送完天气预报,都是傍晚来的...

林菊香首起腰,手按在腰间的竹棍上。

风里有股子异样的腥气,比寻常的海味更浓。

她望着西边的天空,月亮周围浮着圈淡紫色的云,像被水泡开的墨。

"许是要变天。"她低声自语,把最后一个笼子压进泥里。

红边灯的光映着蟹笼的倒刺,泛着冷冽的光。

远处,小翠的蓝边灯还在闪,像颗不肯熄灭的星。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