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风吹骨响
——青衣三行·第九篇(2020-10-03)
沙蚀兵马 沉落 沉落
草根本无居所
夕阳点燃一片刺耳的磷火
【江小舟简评】
夕阳点燃一片刺耳的磷火(夕阳也暗示新生)《荒漠风吹骨响》如微型3D电影,令人震撼(有立体感)此诗中草根也有象征意义,并富有律动(押韵)
【茶余饭后】
风吹骨响,源自于动漫电影《姜子牙》的一个情节,话说把死去士兵的骨头做成风铃,吹风过清脆响,要是能让玄鸟听到且感动,玄鸟会飞往荒漠把他们的灵魂带回故乡。
【我们还有三行诗】
诗歌赏析
整体氛围营造:这首诗以 “荒漠风吹骨响” 为题,开篇便奠定了一种荒凉、肃杀且带有神秘色彩的氛围。短短三行,勾勒出一幅大漠中历经岁月沧桑的衰败景象,引发读者对历史与自然、生命与消逝的思考。
意象解读
“沙蚀兵马,沉落,沉落”:“沙蚀兵马” 描绘出曾经的军事力量或辉煌场景,被无情的沙漠侵蚀,逐渐衰败、沉落。“沉落,沉落” 重复使用,强化了这种消逝的过程,仿佛能看到历史的尘埃一点点将往昔的荣耀掩埋,暗示着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变迁,让人联想到曾经的金戈铁马己在岁月中化为乌有。
“草根本无居所”:荒漠中的草根象征着顽强的生命,但即便如此坚韧,却 “无居所”,凸显出环境的极端恶劣,连生命力顽强的草都难以扎根立足,进一步渲染了荒漠的荒芜与残酷,生命在这片土地上显得如此脆弱和无奈。
“夕阳点燃一片刺耳的磷火”:“夕阳” 本是一种常见的自然景象,通常给人以宁静、悠远之感,但在此处与 “刺耳的磷火” 相连,形成强烈反差。磷火常与死亡、神秘相关,“点燃” 赋予了动态感,仿佛夕阳唤醒了这片荒漠中隐藏的神秘与诡异。“刺耳” 一词将视觉感受转化为听觉感受,使磷火的出现更具冲击力,给人以惊悚、不安的感觉,仿佛是历史的幽灵在这片荒漠中发出的哀号。
情感表达:诗歌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传达出对消逝的历史、脆弱的生命以及荒芜自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往昔辉煌不再的叹惋,也有对生命在恶劣环境中挣扎的悲悯,还有对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呈现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哀伤的情感基调。
从创作角度的分析
语言凝练:作为三行诗,语言极为精简,却能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浓缩其中。每个词语都经过精心挑选,没有多余的修饰,却能精准地传达出作者想要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思想,展现了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独特的感官融合:“夕阳点燃一片刺耳的磷火” 一句,将视觉上的夕阳与磷火,与听觉上的 “刺耳” 相结合,打破了常规的感官界限,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让读者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荒漠的神秘与诡异。
留白艺术:诗中没有过多阐述历史背景或情感缘由,留下了大量的空白供读者想象。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去填补这些空白,解读出属于自己的故事,使诗歌具有丰富的解读空间和持久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