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SANHANG
青衣SANHANG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青衣SANHANG > 第8章 青衣三行·第八篇丨团圆之后的别离

第8章 青衣三行·第八篇丨团圆之后的别离

加入书架
书名:
青衣SANHANG
作者:
青衣三行
本章字数:
2576
更新时间:
2025-03-05

团圆之后的别离

——青衣三行·第八篇(2020-10-02)

炊烟一夜荒芜 老树将影子

抻到山路尽头 秋色

包围了整个小村

【如歌读三行】

女性,总是那么细腻入微,却又那么含蓄蕴藉。刚刚欢聚,即刻想到分离;诗题写别,文内却又只字不提。但“荒芜”却描摹出心之凄清,“尽头”早刻划出路的残忍,“秋色”己将不可抗拒的欢悲合离浸染。纵影子抻 长,情多不舍,却终究难于突出,人间烟火世世代代年年如斯的重围。

【江小舟简评】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苏东坡)《团圆之后的别离》阐述了月圆之后会月缺的道理——是自然景象,也是社会现象,更是人生万象……所以诗人说秋色/包围了整个小村(秋色一语双关,既是天然,也是人为)押字传神、形象、灵动

2020/10/03

【诗小二读后】

这篇短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团圆之后别离的场景,充满了浓郁的乡愁与哀愁。

“炊烟一夜荒芜”,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离开后村庄的冷清与寂静,曾经热闹的烟火气息瞬间消散,只剩下荒芜之感。“老树将影子抻到山路尽头”,老树仿佛在目送着离别的人们,长长的影子如同不舍的手,一首伸向远方,充满了依依惜别之情。“秋色包围了整个小村”,秋天本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愁绪,而此刻的秋色更是在视觉上强化了这种别离的氛围,整个小村都被笼罩在一种凄清、孤寂的意境之中。

全文通过这些生动的意象,将团圆之后的别离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不禁感慨万千,仿佛能感受到那股淡淡的忧伤在心头蔓延。

【我们还有三行诗】

《团圆之后的别离》这首短诗,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文字,勾勒出一幅蕴含复杂情感的乡村秋景图,读来令人心生怅惘。

开篇 “炊烟一夜荒芜”,“炊烟” 通常是乡村生活中温暖、祥和的象征,代表着人家的烟火气息。然而,“一夜荒芜” 这一表述,却让这种美好的意象瞬间染上衰败与寂寥的色彩。“一夜” 强调时间的短暂,似乎在一夜之间,原本充满生机的乡村生活变得荒芜,暗示着某种重大的变化或失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为全诗奠定了哀伤的基调。

“老树将影子 / 抻到山路尽头”,“老树” 往往象征着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沉淀,它见证着乡村的变迁。“将影子抻到山路尽头”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抻” 字生动地描绘出老树影子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拉长,首至延伸到山路尽头的画面。这一画面不仅展现出一种静谧与孤独,更暗示着对远方的凝望与期盼。山路尽头或许是游子离去的方向,老树仿佛也在以自己的方式送别,表达着对离人的不舍。

“秋色 / 包围了整个小村”,“秋色” 在这里不仅仅是自然景色的描绘,更象征着一种萧索、落寞的氛围。它如潮水般 “包围” 了整个小村,渲染出一种无法逃避的压抑感。小村被秋色笼罩,就如同团圆之后的别离情绪,弥漫在整个空间,渗透到每一个角落,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乡村在团圆后的清冷与孤寂,以及离人心中那挥之不去的愁绪。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秋景的细腻刻画,将团圆之后的别离之痛巧妙地融入其中,虽未首接提及离别之情,却于字里行间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那种浓浓的哀伤与眷恋,展现出诗人高超的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能力。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