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寄居鼓浪屿(二)
——青衣三行·第二十西篇(2020-10-18)
乔装一条会唱歌的海豚
流放音乐之岛
以潮汐来合奏嘉禾
【茶余饭后】
据鼓浪屿相传,很多年前有小孩落水被海豚救起,因此上岛的时候会看到海豚的雕像,夏天海水青蓝,运气好的时候能看见海豚戏水,当地特别喜爱海豚,也呼吁大众保护海豚。为何要乔装成一条会唱歌的海豚,能吗,不能,也能,将所有思绪寄托在海豚身上,以表诗者对鼓浪屿的流连忘返,嘉禾即为稻谷,风吹稻浪,潮汐拍岸......在这座音乐之岛,如此和谐的音律美,谁不会沉醉其中?
【诗小二读后】
逐梦音乐岛:《想寄居鼓浪屿(二)》的奇幻遐想
《想寄居鼓浪屿(二)》以新颖独特的视角,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在鼓浪屿追逐音乐梦想的奇幻画卷,充满着浪漫与诗意的情怀。 首句“乔装一条会唱歌的海豚”,诗人展开奇思妙想,将自己设想为“会唱歌的海豚”,这一形象不仅灵动可爱,更赋予了整首诗欢快、活泼的基调。海豚以其灵动的身姿和美妙的叫声闻名,“会唱歌”的设定强化了这种与音乐的紧密联系,也暗示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天赋,仿佛自己能像海豚般自然地演绎出动人旋律。 “流放音乐之岛”,“流放”一词看似带着无奈与漂泊,然而结合“音乐之岛”鼓浪屿,却别有一番意味。它传达出诗人甘愿投身于这个充满音乐氛围的地方,全身心地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如同将自己放逐于音乐的海洋,尽情享受与探索。这种表述展现出诗人对鼓浪屿深深的向往以及对音乐纯粹的追求。 “以潮汐来合奏嘉禾”,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意境。“潮汐”是大海富有规律的律动,“嘉禾”指代鼓浪屿,这里将自然的潮汐与鼓浪屿联系起来,设想以潮汐的节奏与鼓浪屿的音乐氛围共同“合奏”,描绘出一幅人与环境、自然与音乐和谐交融的美妙画面。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鼓浪屿音乐文化的独特理解,也表达了希望与这片土地、与自然共同创造美妙音乐篇章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独特的想象,将自己幻化为会唱歌的海豚,在鼓浪屿这个音乐之岛上,与自然一同奏响音乐的旋律,充分展现了对鼓浪屿音乐魅力的痴迷,以及对音乐梦想的执着追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与奇幻的艺术魅力。
【我们还有三行诗】
1. 意象与意境
乔装一条会唱歌的海豚:这一意象富有想象力和浪漫色彩,海豚象征着自由和欢乐,会唱歌的海豚则增添了音乐的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音乐的热爱。
流放音乐之岛:鼓浪屿被誉为“音乐之岛”,这一意象不仅描绘了鼓浪屿的音乐氛围,还传达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向往和归属感。
以潮汐来合奏嘉禾:潮汐象征着自然的节奏和力量,嘉禾则代表了丰收和希望。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2. 情感表达
对自由的向往:通过“乔装一条会唱歌的海豚”和“流放音乐之岛”,诗人表达了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海豚在海中自由游弋,象征着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对音乐的热爱:鼓浪屿以其丰富的音乐文化而闻名,诗人通过“流放音乐之岛”和“以潮汐来合奏嘉禾”,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音乐生活的向往。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以潮汐来合奏嘉禾”,诗人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追求。潮汐的自然节奏与嘉禾的丰收景象相结合,象征着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3. 语言风格
简洁而富有韵律:全诗仅三行,语言简洁明了,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意境。每个词语都经过精心挑选,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
生动的细节描写:如“乔装一条会唱歌的海豚”和“以潮汐来合奏嘉禾”等细节描写,不仅形象生动,还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使画面更加鲜活。
总结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对自由、音乐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每个意象都富有深意,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复杂的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这种情感的层次丰富,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