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别人的故事路过
——青衣三行·第十二篇(2020-10-06)
爱 以风声以雨声
以无声 跃入人海
化作一朵不起浪的水莲花
【如歌读三行】:
三个”以……声”动宾短语的并列,烘托出爱的炽热。从风声→雨声→无声,逐层降温,由大而小,首至”不再起浪”了无声息。作者善于造势,又善于开合。遍悟人间情事,大抵循此规律。能由轰轰烈烈到如诉如泣至最终成为一朵即便在大海里也能静如处子的睡莲,这一”化”的蜕变,剔透安然,委实难得。
2020/10/07/09:47
【初心浅读】
初看题目,有一份漠然,细读诗体,却是一份怅然,从别人的故事路过 ,别人的故事里,我曾以风般热烈,以雨般缠绵地爱过,最后却以无声的沉默静静地看着那个“别人”离开,消失在茫茫人海,在作者心中化作水莲花般美好的回忆和一份默默的美好祝福,人生总有一些情是有缘无份,缘来有爱,缘尽无恨,一别两宽,互相祝福,该诗朴素平静却饱含情义。
【唐朝兄弟浅读】
爱,原本就是一个不安静的词性:名时名,动时动,形容时很形容......
爱,又是个不安份的心跳......
当主人公于街边见到一幕幕这动人的波澜时,自己的心湖却己波澜不惊。
此时的诗人以莞尔回应,回想过去的种种风雨,竟己经可以泰然:
主人公是幸福的!祝福诗人!
【秦淮情怀简评】
清代王夫之说过:“诗人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窃以为,对微诗的鉴赏品味应建立在读者自我思考的基础上,使“诗人心中之诗”最终成为“我心中之诗”。基于此,笔者就大胆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展独立的理解和想象,放飞思维的翅膀,去寻找诗中意境和意韵之美。
水莲花打伞经过盛夏的池塘,恰好遇见唐朝的诗歌,周遭尽是意境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概括诗文内容;或揭示作品线索;或奠定感情基调。标题中的“故事”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句从故事里的声音入手,写两人爱的真挚、轰轰烈烈、不顾一切;第二句,用意还是写声音,平静地坠入爱河,本来人海就是人间爱河汇成的,此地无声胜有声;未句暗说无声,通过故事里的移步换景,借水莲花形象,表现诗人对别人婚姻美满、温馨、安然、静逸的艳羡。
水莲花打伞经过盛夏的池塘,恰好遇见唐朝的诗歌,周遭尽是意境
写到这,让我想起王菲一首经典流行歌曲《传奇》,刘兵作词。“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微诗《从别人的故事路过》(以下简称《故事》)与这首《传奇》歌词,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写他人的爱情故事,一个写自己的爱情故事。《传奇》一开始的“无意中多看了你一眼”是铺陈,中间用了西个排比句表达思念,也让思念更加立体,具有空间感,最后引出相爱的两个人终生相守的信念。《故事》以声音作贯穿,同样用三句复沓式,描述相爱的过程,交待爱的时空,最后也归于婚姻。
水莲花打伞经过盛夏的池塘,恰好遇见唐朝的诗歌,周遭尽是意境
欣赏此诗,不得不提及诗人,巧妙运用了三个“以……声”的复沓句式。复沓,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运用复沓,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增强语言节奏感。将部分词句反复吟唱,形成一种回环美,起到一唱三叹的效果。
“唯有源头活水来”,诗人不断在生活的源头,善于观察,发掘诗意,激活微诗创造力和生命力。为她的努力付出,带给我们分享而致谢!
水莲花打伞经过盛夏的池塘,恰好遇见唐朝的诗歌,周遭尽是意境
【寒山石微型诗例话0412】
生活,就是一条流淌的爱河。匆匆人流中,不断地演绎并隐匿着多少爱的故事或传说。
且听,云想衣《从别人的故事路过》:
爱 以风声以雨声
以无声 跃入人海
化作一朵不起浪的水莲花
水莲花打伞经过盛夏的池塘,恰好遇见唐朝的诗歌,周遭尽是意境
或风声或雨声或无声,或轻声细语或热烈奔放,或如泣如诉或沉静内敛,或甘洌甜润或痛彻入骨,或一个回眸或一生托付,或地久天长或曾经拥有……无论什么状态,一个“爱”字,便是这涌流的人海中一朵圣洁的水莲花,纯洁了我们的灵魂。
当然,这个“爱”,应不只是缠绵相依的爱情。它还是博大深广的亲人之爱,更是人与人之间无处不在的关爱、友爱,是水莲花般不掺杂任何渣滓的人间大爱。
我们每个人都在走过别人的故事,也成为别人走过的故事;我们都在别人的故事中取暖,同时也以我们的故事温暖了他们。因了这所有爱的故事,才有了生活的丰富多彩。
岁月无痕,人生有迹;与爱同行,温暖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