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下来的位置,邢大爷全都安插了前十七次重生里,对他还算忠心的人手。
为什么要说还算呢?
因为老吴王这一辈子庸碌无为,到了老年还很有些糊涂古怪,而且都七十岁了,快入土了,除非是长期伺候在他身边受过好处而且还没投靠上府里公子的,不然谁会忠心于他呀?
也就是一批为人比较老实,只想安生做事,图个安稳,不想投靠任何一方的,在邢大爷重生以后,看到老吴王行事公正,竟然有清明之相,这才渐渐地有了那么点忠心的……也就是说原本这人的本性就不差,是属于可以培养出忠心来的。
其实除了庄子外,王府还有大量的房产和店铺。
这些财产,对于邢大爷来说,倒不是那么着急清理。
毕竟,房产就在那里,再怎么贪污腐败,也没法子把地皮抠走。
至于说有那种私下里借来谋利的硕鼠,顶多养肥了再杀就是。
总之,这种财富是恒定的,只要王府的权势还在,就永远也捞不走。
铺子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只有田庄,才是王府能维持的根基。
乱世里什么是根本?
粮食啊!
没有粮食,拿什么来养活军队?
邢大爷在委派这些人去接任庄头时,已经下了死命令。
今年所有庄子上出产的粮食,一粒也不许往外卖,除了少许存留以备庄中村民所需外,都要送到王府来。
眼看着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邢大爷觉得胜利的天平也在渐渐向自已倾斜,每天也能放松一二,健健身,教教孙子孙女,享受一番天伦之乐什么的。
而薛长史的日子却是不大好过。
薛家三姑娘病倒了。
据说是薛三姑娘去城外碧光寺里为已故的大娘祈福,回来的路上不巧遇上了大雨,雨天路滑,马车倾倒,三姑娘摔落下车,虽然没有什么大碍吧,但还是淋了雨,好不容易回了自家,这不就发起高烧来了么?
也正是因此,原本正议着的亲事,也就此推迟了。
邢大爷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其实他倒也不是非得逼着老薛的孙子娶他的女儿。
就是想看看那老小子五雷轰顶的表情包而已。
毕竟,等到薛家事败,那是一个人也别想逃出去。
自然也就没什么婚嫁了。
京中来宣旨的钦差,是正午时才进了析城城门的。
这位钦差大人,石公公,原本在皇宫中,是淑妃身边的得力大太监。
淑妃生下的是五皇子,当初也很是得宠过一阵子。
五皇子顺利长大,如今也是夺嫡的皇子之一。
五年前,那也是风头正劲,呼声极高的,可惜棋差一着,被皇后一系暗算,淑妃暴毙于宫中,此后五皇子就被压了下去。
不过,这两年五皇子似乎又有翻身的迹象。
而这位石公公,也在淑妃殒命后在宫里得了个有点实权的小职位。
因此这不是就来给吴王府宣旨了么?
老吴王之前,压根没见过石公公。
当今皇帝是他的侄子辈,侄子的宠妃的大太监,也确实没啥机会能见得着。
在老吴王眼里,这位四十有五的石公公就是个年轻小太监而已,有啥可值得多瞧一眼的?
然而在邢大爷重生的其中一世里,吴王府被抄,吴王因谋逆被赐毒酒,这位石公公,也在里头掺和得挺欢。
这一次,邢大爷自然是会好生料理这位石公公的。
石公公昂首挺胸,手捧圣旨,身边带着四名小太监,四名侍卫,迈着大步由王府正门走进去,直接来到了银安殿。
银安殿内,老吴王早就带着文武属官,以及王府中五房人等,挤挤挨挨,加起来也差不多一二百号,齐齐跪接圣旨。
石公公大声念着圣旨,眼角的余光,就落到了老吴王和吴王长子身上了。
果然,老吴王颤颤巍巍,垂垂老迈。
而吴王长子则是笨拙臃肿,怯懦不堪。
难怪,这世子之位,会被夺了去呢!
至于跪在吴王长子身侧的二公子,虽然似乎身上的伤还未好利索,可这会儿也仿佛吃了百年老参一般,激动得两眼灼灼放光,仿佛饿狼瞧见了鲜肉。
此时的石公公,只觉得自已地位尊崇,手掌大权,嗓门越发地高了几分。
可惜圣旨也有念完的时候,看到老吴王抖着声音,带着王府众人齐声高喊遵旨谢恩,石公公只得微感遗憾地将圣旨交到老吴王手上。
这位老吴王,是挺能活的呀。
都七十岁了,怕是也没几年了,看看,这双手握着圣旨,还一个劲儿地发抖,啧啧啧,也该传位给儿子们了吧?
邢大爷捧着圣旨起身的时候,甚至还踉跄了下,得亏有身边的老内侍给扶住了。
邢老大虽然早就有心理准备,知道自已世子之位不保,但终还是有一丝侥幸心理,如今这只靴子总算落了地,他只觉得背上仿佛有几百根芒刺一般,恨不得地上有缝,让他给钻进去。
大夫人的眼泪早就下来了,她这会儿就想快点回大房的宫院之中,放声大哭一场。
王爷不是偏爱诚哥儿么?
怎么竟然坐视诚哥儿的父亲被抢了世子之位?
二房两口子这会儿却是如沐春风,嘴角都快要咧到了耳根后了。
只还有些惋惜,这圣旨上怎么不添上一笔,让老二为世子呢?
二房的儿女们也个个喜形于色。
三房的邢老三在大牢里住了好些天,后来才转到了三房宫院中,这些日子过得心惊胆战的,原本好歹是中年微微发福,这会儿的体重却是少说也瘦了二三十斤。
连带着三房的孩子们也都看着神情恓惶。
四房的人倒最是轻松,邢老四被关了这么些日子,这会儿终于能借着这个时机出来透透气,那眼神一刻也不闲着,滴溜溜地四处乱转,只在那些样貌秀美的宫女身上打转。
而五房的邢老五,则是眼帘低垂,一脸的深思。
五夫人此时已经出了月子,虽然五房上下都被禁足,但供给并不缺,邢老五不能出门,只得天天到五夫人处打卡,同媳妇调笑几句,再逗一逗自已唯一的儿子,反倒是趁了五夫人的心意。
因此五夫人调养得面色白里透红,容光焕发的,只觉得万事皆足,只是为长房略有惋惜而已。
众人谢了恩,老吴王身边的老内侍正要拿荷包给石公公,却被旁边的二公子给抢了先。
邢老二早就准备好了一份厚礼,这厚礼可比什么珠玉金银的贵重多了。给出去的荷包里,可是有有一份地契的!
还是京城一家地段很好的五进宅子的地契。
邢老二早就盼着这一天了。
为了这一天,他跟薛长史两个可是筹划了好些年。
所以,他早就花出去大笔的银子,为他各种疏通关系,就是担心真到了哪一日,薛长史上奏的折子被哪个环节故意给拖延下来,拖它个一年两年,甚至消失不见了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他还在寸土寸金的京城里,买下了几个宅子,就为了能出手的时候派得上用场。
这会儿虽然给出去上万两银子,他这心里也是快乐着的。
石太监一捏那个褐色缎面荷包,只觉得轻飘飘的,就知道,那里头定然是更为昂贵之物,心里便如同吃了蜜一般的甜。
他用那光溜溜无一根胡茬的下巴,满意地轻轻点了点头。
要不说这趟差事,是个好差呢!
在皇城里,他这样的,见了谁也怕得罪了背后的贵人。
可等出到地方呢,就算是老吴王这样的老辈藩王,见了自已还不是得以礼相待?客客气气?
不光是好吃好喝好招待,还能挣到十年也挣不到的大钱呢!
此时邢大爷耷拉着眼,身边还有老内侍扶着,十分精力不济的模样,中气不足的说了句,“还请天使去精舍歇息。”
如果依着一般流程,这石太监,旨也宣完了,礼也收了,也就该下去歇着了,石太监虽然有些遗憾如此风光时刻竟然如此短暂,但也还是点了点头,应了一声,准备往外迈步……
却听到一个洪亮的声音兀然响起。
“天使且留步!”
这话一出,满堂俱静。
众多目光都朝发声之人瞧过去,这才发现,原来站出来拦住石太监的,居然是薛长史!
此时此刻,除了少数人心知肚明外,大部分人都是懵的。
薛长史要跟石太监说什么?
这是什么场合,有什么话,不能私下里再说吗?
看看,老吴王殿下,这会儿精力不济,都快要睡着了。
石太监同薛长史是没见过的。
不过他俩虽然没见过,但可以说是早就互相知道对方。
薛长史这些年刻意在京城里经营出的人脉网,这网里,就有石太监。
当然了,石太监在这里头,也不过是个小角色而已。
石太监面上不动声色地看向薛长史。
“不知道这位是……”
只看薛长史在老王爷身边的站位和官袍,就能推断出来,这位必然是长史了。
不过石太监还是刻意地问了句。
薛长史却是一撩袍服,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臣要出首,吴王,吴王他年老昏聩,得了癔症,时不时有犯上狂悖之举,臣请天使明察,将吴王的病症上达天听,早日为吴王府选定新任世子且接任新吴王,再派遣京中名医,使吴王能静养治病……”
这话一出,满殿俱静,一时落针可闻。
除了极少数早知道有这一出的,大部分的人都懵了。
还是那种被人一棒子打到了顶门,眼也花了,耳也鸣了,心思也不会转了!
薛长史,他,他刚刚说了什么?
这意思,是老王爷疯了?老糊涂了,不但不能理事,而且还干出了好多犯禁之事?
还请天使上奏皇上,要给王府定下世子?
自古世子都是立嫡立长。
大公子已经被废,那轮下来,可不就是二公子了?
更何况三公子可是犯了大错,如今正闭门思过呢。
咦,等等。
五公子可也是嫡子来着,五公子也有资格被立为世子呀!
不过如果立世子这事儿不在王爷手里,那到了京城中,就只能看上头会属意哪位公子了。
还有,薛长史说老王爷犯上昏聩,老王爷什么时候犯上了?又什么时候昏聩了?
说实话,老王爷因为刺杀之事,勃然大怒,要清理王府,其实也是合情合理的呀!
大部分的属官和内侍们心里这般想,也是因为邢大爷这两个月以来,大刀阔斧地清理出了好些个蛀虫内奸。不然的话,这会大部分人的心里定然会觉得薛长史说得一点没错了。
满堂皆静了足足有几十息的工夫,方有邢大爷身边的老内侍指着薛长史破口大骂。
“姓薛的老匹夫!你竟敢在天使面前污蔑王爷!是不是以为天使在此,王爷就不能处置你这信口雌黄的奸贼!”
薛长史正是这般想的。
他本是个善于隐藏心思的人,多年谋划,所图甚大,眼看就要成功,可老吴王这种种的举动,都让他心里直发慌。
属官中他的人手,已经被清理得十不存一了。
庄头里投靠了他的,也或杀或撵,只剩下两三只漏网之鱼了。
甚至老王爷还要让他的女儿嫁给他的孙子……
他不敢赌啊!
万一,真的是老王爷知道了点什么。
那他老薛家,包括二公子,都要万劫不复!
索性,一不作二不休,趁着天使在此,老吴王就算一时怨恨他,既不敢拘束天使,也不敢真要了他的命,毕竟,那个犯上的证据一出,老吴王的王位立时不保,没准等来的就是毒酒一杯,再不济也是圈禁到死。
老吴王一除,二公子继承王位,就算他受了一时之苦,也会时来运转,当他的无冕之王,真·太上王。
石太监的脸皮不由自主地抽动了几下。
是,临来的时候,他那比他小几岁的干爹是跟他交待来着,说是吴王府二公子最是个知情识趣的,还有那薛长史,也极聪明,若是……那啥,将来他们在吴地,就不知道能捞上多少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