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位杂志社的主编确实称得上是一位颇具风骨的文化人。只见他此刻神情严肃,眉头微皱,一双锐利的眼睛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然后猛地大手一挥,大声说道:“咱们创办报社的理念,难道你们都忘了吗?我们要做的是坚守真实、公正和良知,传播正能量,为社会发声!可如今呢?仅仅因为这么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要随便向别人低头,抛弃我们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原则吗?如果连我们自已都不能坚守底线,那么今后咱们的报社还怎么能够继续办下去?又如何对得起那些一直支持我们的读者们?”
这番义正言辞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砸在了在场每个人的心头,让原本还有些嘈杂的会议室瞬间安静了下来。一众编辑们面面相觑,脸上纷纷露出了愧疚之色。的确,在得知这件事情越闹越大之后,他们当中不少人的内心深处也曾产生过类似的念头——要么赶紧跟林栋馨划清界限,以免受到牵连;要么索性把她推出去当替罪羊,好平息这场风波。
然而,正所谓“趋利避害乃人之常情”,面对可能给自已带来麻烦甚至危机的情况,人们往往会本能地选择保护自已。只是,当被自家主编如此严厉地训斥时,大家才意识到自已这种想法实在是太过自私和狭隘了。毕竟,在这个年代里,大多数文人心中仍然保留着一份对于理想和道德的执着与追求,他们渴望用文字去影响世界,改变社会。
沉默片刻后,终于有人忍不住开口问道:“那主编,依您之见,咱们接下来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听到这话,主编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对策。随后,他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很简单,既然有人胆敢挑衅我们的底线,那就必须得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这家报社可不是任人揉捏的软柿子!”
听到这话的主编,先是微微一怔,随后嘴角缓缓上扬,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轻声说道:“既然如今报纸上都充斥着各种埋怨之声,纷纷指责咱们报社的文章损害了知青们的声誉......那我们不妨就让这把火燃烧得更为猛烈一些吧!”
说完这句话后,主编稍稍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视过在场的每一位编辑,然后接着问道:“对了......你们当中有谁知晓林栋馨的详细住址吗?我计划亲自前往他的故乡登门拜访,并顺便与他商谈继续约稿之事!”
“约稿?”当这个词汇从主编口中说出时,众多编辑不禁面面相觑,脸上不约而同地流露出羡慕之色。毕竟,即便是如《中国青年报》这般声名远扬、具有权威性的国家级刊物,平日里想要投稿并成功发表作品也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普通人为了能让自已的稿件被选中,往往需要费尽心思、反复修改,但最终仍可能石沉大海。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林栋馨这样一个原本默默无闻、毫无名气可言的作者,仅仅是因为一篇关于知青话题的文章引发了广泛争议和关注,竟然就获得了如此难得的机会——不仅有望再次在这家顶级刊物上发表新作,而且还能得到主编亲自上门约稿的特殊待遇!若不是这次因知青事件而闹得满城风雨,恐怕以他之前的知名度和资历,根本不可能拥有这样的殊荣,甚至连进入主编视线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
然而,众多编辑心里都明白得很,如果报社决定对此事充耳不闻、佯装不知,或者干脆采取主动认错的态度,那么这场轩然大波可能不会持续太长时间,用不了多久便会渐渐平息下去。可是呢,假如自家主编一意孤行地继续向栋馨约稿,而她又接二连三地炮制出好几篇风格相似的文章来,那情况可就大大不同啦!到时候,恐怕真有好戏看咯!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时那个年代通讯手段相当落后不便,哪怕是作为消息灵通的报社一方,竟然也全然不晓得一直给他们提供稿件的林栋馨,实际上只是个尚未毕业的小小学生而已!
就这样,两个人匆匆忙忙地连夜搭乘火车赶到了苏州城。第二天一大清早,他们便迫不及待地来到了位于棉纺厂巷的栋馨家门口,并抬手敲响了房门。不多时,只听得屋内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紧接着门“吱呀”一声打开了,开门之人正是早起的武峰。当他听闻来人是专程从报社赶来找栋馨的时候,先是谨慎地查看了一下两人出示的相关证件,待确认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方才客气地将他们让进了院子里。随后,武峰转过身去,走到栋馨房间门口,轻轻地敲了敲门。
没过多久,伴随着一阵轻微的吱呀声,房门缓缓地被推开了。当两位编辑怀着满心期待,终于亲眼见到栋馨本人时,刹那间,两人惊得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出现在他们面前的这个小家伙,宛如一颗毫不起眼的小萝卜头!她那略显稚嫩的面庞上还带着几分孩童般的天真无邪,矮小的身材更是让人难以将其与成年人联系起来。这样的形象,与他们此前在脑海中勾勒出的那个成熟稳重、才华横溢的作者形象相比,简直有着天壤之别,差距之大令人咋舌,完全超出了人们正常的预料范围!
此时,栋馨眨了眨灵动的大眼睛,调皮地开起了玩笑:“哈哈,除了我以外,想必这个偌大的棉纺厂里应该找不出第二个叫林栋馨的人了吧?”
听到这话,其中一名编辑满脸狐疑地问道:“你是说......你就是我们一直苦苦寻找的林栋馨同志?而且还是那篇精彩文章的作者?”他一边说着,一边难以置信地上下打量着栋馨,似乎想要从她身上找出一些能够证明身份的蛛丝马迹。
栋馨则微笑着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地回答道:“没错,如假包换。”接着,她饶有兴致地看着眼前这两名中年人那面面相觑、一脸诧异的神情,不禁也跟着笑出声来,并反问道:“怎么,难道不像吗?”
面对栋馨如此坦然的态度,两位编辑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回应。他们原本满怀信心地从繁华热闹的四九城长途跋涉来到苏州,只为找到那位名叫林栋馨的作者。然而,现实却给他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居然会出现这样的乌龙事件。就在此时,整个房间仿佛被一层无形的薄纱所笼罩,那股子尴尬与滑稽交织在一起的氛围,就像是一场荒诞不经的闹剧正在悄然上演。三个人宛如雕塑一般,静静地伫立在原地,彼此之间的目光偶尔交汇,却又迅速地躲闪开来,谁都不愿意成为第一个打破这片沉寂的人。
差一点啊,真的就只差那么一点点,他们就要将林武峰或者庄超音错认成自已此行所要寻找的目标人物了!这其实也怪不得他们俩,毕竟若非亲眼所见,哪怕是那些整天与文字打交道的报社人员恐怕也难以置信——如此精彩绝伦、发人深省的文章,其作者竟然会是一个年仅十来岁的孩子!
相较而言,那位从大学里顺利毕业,且身为工程师的林武峰先生,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沉稳和干练之气;还有那位教书育人的庄老师,举手投足间尽显文质彬彬之态,确实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他们心目中那个名叫“林栋馨”的形象。
然而,尽管这场误会闹得有些离谱,但好在这两位来自杂志社的访客很快便回过神来,并开始落落大方地向众人做自我介绍。只见那位年纪稍长一些的男子率先微笑着开口说道:“大家好,我叫张望军,是《中国青年报》杂志社的主编。这位呢,则是我们杂志社的编辑许嵩同志。”紧接着,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此次专程前来拜访林栋馨同学,原本是打算跟她商谈约稿事宜的。不过在此之前嘛,我还想请教一下栋馨同学几个小问题。”说着,却见张主编也是看向了林栋馨眼中满是好奇之色。
“可以,主编您问吧。”
“栋馨同学,请问你今年多大,”
“十岁”
“那……这篇文章,当初你是基于什么原因写出来的呢?”
而对于这个问题,栋馨已经不是第一次回答,所以,也是侃侃而谈。“张主编,事情是这样的。由于我平日里都是在家里自学知识,学习结束后便能够自由自在地外出闲逛。我们家附近的那些小巷子里,时常聚集着许多从乡下来返城的知青。他们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闲暇之余就喜欢凑在一起谈论各种八卦消息。而我呢,作为一个小孩子,大家对我自然没什么防备之心。于是乎,我听到的事情越来越多。渐渐地,我开始特别留意起这些下乡知青们的状况来。后来呀,我发现了不少让人唏嘘不已的现象——好多知青为了能够顺利返回城市,竟然毫不顾忌与乡下的妻子或者丈夫解除婚姻关系,甚至就连亲生骨肉都弃之不顾……”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毫无疑问,当听完林栋馨这番条理分明、言辞流利的叙述之后,原本心里还存有些许疑虑、想要进一步追问细节的张主编,此时也不再犹豫,而是非常笃定地点头表示认同。
在他看来,这篇文章绝对是出自林栋本人之手,不可能是由旁人代为撰写的!要知道,文字这种表达方式往往最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想法和情感波动。它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毫无保留地映照出作者的灵魂深处。因此,通过阅读这段文字,张主编坚信眼前这个年轻的作者拥有着独特的思考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然而,与此同时,张主编心中不禁又涌起一丝复杂的情绪。因为此次前来邀约稿件,并不仅仅是单纯地欣赏林栋的才华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他有意借助这次机会,让林栋馨及其作品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从而引发社会各界对于相关话题的广泛讨论。只不过,究竟这样做会给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带来怎样的影响,一时之间谁也无法预料……!
假如对方是一名心智成熟、阅历丰富的成年人,那么面对这些风风雨雨,想必会波澜不惊、处之泰然。然而,如果对方仅仅是一个十来岁的稚嫩孩童呢?自已难道真的忍心将其牵扯进这般复杂纠葛的局面之中吗?
必须承认,身为一家杂志社的主编,张主编与那些一门心思想要制造轰动性大新闻的媒体同行相比,确实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他多多少少还保留着几分文人应有的操守和气节。
恰恰就在此时,林栋馨仿佛洞悉了张主编内心深处的忧虑一般,轻声慢语地说道:“张主编,依我看呀,您此番不辞辛劳、专程前来找我,恐怕不仅仅是为了约稿这么简单吧?要不然,以您身为杂志社主编的身份,每日需要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又怎么会不远千里从远方赶来苏州见我一面呢?”这番话语一经说出,更是令张主编对庄图南超乎常人的聪慧机敏感到惊叹不已,情不自禁地点头表示认同:“事实的确如此啊。”
“林栋馨同学,在此之前,由于你所撰写的那一篇文章,使得我们杂志社接收到了数量众多的读者来信!更为关键的是......其中的绝大部分信件都对我们杂志社刊登这篇文章的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和指责。”,”更不该纵容这样的作者造谣抹黑知青的形象!”
““啊,怎么会这样?”一声惊呼打破了原本还算平静的氛围,只见说话之人满脸惊愕,难以置信地看着前方。而旁边的黄玲和宋莹等人听到这话后,脸色也是瞬间变得煞白,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慌乱。她们怎么也没想到事情竟然发展到了如此地步,心中不禁为栋馨暗暗捏了一把冷汗。
要知道,这些年来下乡的知青数量可是相当庞大的,陆陆续续加起来足有上千万之多!虽说并不是所有的知青都选择了返城,但就算只有一部分人回来,那数量少说也得有几百万!如果让这么多人知晓了栋馨的真实身份,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给他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或者不利的影响。想到这里,众人的心头愈发沉重起来。
然而,与其他人不同的是,身为当事人的栋馨却表现得出奇淡定。她丝毫没有因为这个消息而感到惊慌失措,反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张主编,嘴角微微上扬,带着几分调侃地说道:“那您觉得呢?难不成这一趟,您是专门跑来追回我那点稿费的?”这句俏皮话一出口,就像是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顿时激起了层层涟漪。周围的人们先是一愣,随后便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不得不说,栋馨的这份镇定自若实在令人钦佩不已。在如此紧张的时刻,竟然还有心思开玩笑,仿佛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有人暗自感叹道,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天生大心脏吧,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都能够做到处变不惊;也有人认为这纯粹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毕竟年轻人往往更容易无所畏惧。但不管怎么说,此时此刻的栋馨无疑成为了全场焦点,她用自已独特的方式化解了凝重的气氛,让人刮目相看。
“那倒并非如此啊,栋馨同学。我的意思是呢,要说你的那篇文章抹黑了知青的形象,其实不太准确。依我看呀,在知青这个群体当中,确实存在那么一小撮人干出了一些有损知青形象的事儿,而恰好这些事就被你的文章给无情地揭露了出来。正因为这样,那些人才会气急败坏、恼羞成怒呢!”张主编一边摇头叹息着,一边感慨万分地说道。
也正是由于清楚地洞察到了这一事实真相,所以他毅然决然地摒弃了杂志社里其他同事们所提出的建议。既没有选择低声下气地向知青群体赔礼道歉,更没有打算把所有的责任一股脑儿全推到栋馨一个人的身上去。然而,也许就连张主编自已都未曾预料到的是,栋馨竟然还如此年轻!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我算是听明白啦。那张主编您莫非是想要借着这件事情来制造一个轰动一时的大新闻吗?”栋馨微微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地轻声问道,语气中透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