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连私下讨论都无法做到公平,那我们三清分道扬镳也是好事。”
言辞间带着讽刺。
老子皱眉斥责,“休得胡言!”
随后拂尘一扫,“走,我们进去详谈。”
通天冷笑道:“那就洗耳恭听师兄的教诲了。”
老子点头,两人步入碧游宫。
金灵圣母等人留在外头,这种场合并不适合他们参与,其中牵涉到诸多敏感之事。
室内,老子首指核心,“你对我袒护二 ** 感到不满,认为我在天书之争中偏向于玉虚,对吗?”
通天坦然承认:“玉虚对我截教打压太过严重。”
老子微微摇头,“一味信任他人观点未必正确。
玉虚利用形势施压,我承认做法欠妥,但你也未能明辨是非,陷入劫难之中,难道不该反思吗?”
通天不服气地问:“难道我不该争一口气?”
老子淡然回应:“当然应该,但不该这般行事。
既要斗,也要顺应天数,不可逆流而动。”
通天皱眉沉思,觉得老子的话意味深长。
“玉虚门下并非不可对付,但以殷商身份介入劫难,却可能妨碍大局。”
老子继续说道,“斗法可以,但绝不能破坏西周的气运。”
通天恍然大悟,他虽然不蠢,但不擅长这些权衡之道。
经老子点拨,他终于明了: ** 固然可行,但立场至关重要。
如果舍命布局,确实可以全歼玉虚宫十二仙,但前提是不能站在殷商的角度。
一旦立场错误,不仅会成为众矢之的,元始也有理由出手。
而姜子牙作为应劫者,更是不容触碰。
听完这番话,通天久久无语,最后叹息道:“看来我的心计确实不及你们。
我以为三教同源,即便有些矛盾,也不该彼此算计……”
“确实不该如此,这件事上是我二弟失策。
不过此世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老子接着解释,“佛门崛起,我们道门更需团结,何必自相残杀?元始推动大局,其他人只能随波逐流,甚至西方势力也可能与那本天书有所关联,一切远比表面复杂。”
通天明白老子的苦心,也知道此世不同于天书描述的情景。
老子并未偏袒玉虚宫,反而多次替截教说话,因此他对老子颇为信服。
至于天书中提及的那位,还需仔细考量。
最终,通天释然了许多,心中的郁结也渐渐散去。
通天的怒气平息下来。
正如老子所言,受了委屈不应立刻采取极端手段,而是要思考如何以巧妙的方式反击,借助更大的势力压制对手才是正道。
否则,即便感到委屈,也可能无能为力,最终自食其果。
“遗憾的是,即便圣人也无法通过天书改变命运,否则……”
通天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遗憾。
听闻老子的话语后,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太过将元始视为至亲,殊不知在大道之争中,即便是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何况他与元始并非如此亲密。
既然决定出手,便需果断坚决。
然而,行动时仍需遵循一定的规矩。
一旦超越界限,作为大劫的使者,元始自然有权介入,通天对此毫无怨言,就如同三霄一样坦然接受。
与此同时,玉虚宫中的元始静静注视着眼前的画面。
他早己得知老子前往碧游宫之事,尽管不清楚二人具体商谈的内容,但他隐约察觉到,三清之间的关系似乎出现了裂痕。
不过,这样说并不准确。
无论是现实还是天书之中,通天原本就像一位热血晴年,心中满载理想主义情怀,对于截取一线生机以及维护三清团结等理念极为重视。
但经历了这些事件后,他恐怕再也不会这般单纯。
成长!这个曾经晴涩的小师弟正在快速蜕变,其结果究竟是福是祸尚难定论。
但从元始的角度来看……
未来的通天或许不再像过去那般易于接近。
然而,元始深知通天的脾性,除非有人主动挑衅,否则他极少会蓄意针对三清的其他成员。
从这一点上讲,“元始”
的某些行为确实显得不太厚道。
尤其是想到未来自身,连不同维度的元始都会对其产生反感。
因为可以看出,其中的“元始”
可能己经与西方势力达成了某种协议,而老子也提到西方此行或许是寻求外援,这场大战之后,佛门必将更加繁荣昌盛。
佛门的兴盛固然是天数使然,但这难道不是“元始”
精心布局的结果吗?
天道运行自有其规律。
元始终于领悟,天书中的“自己”
以及三清之说不过是虚幻表象。
真正的关键在于天道运行的大势,需顺势而行,掌控天地变迁的方向。
例如道门面临的劫难,还有佛门的兴起,这些都是精心策划的结果。
老子比元始更进一步,不仅顺应天势,还懂得利用这一趋势为自己谋利并制约对手。
就像他将“化胡为佛”
的概念引入,使得西方教不再 ** 存在,而成为更广义的佛门。
尽管佛门仍能借助西方气运暂时繁荣,却难以像道门那样持久兴盛。
元始心中暗自思索,或许接引和准提当初创立西方教的想法并不明智。
西游故事中,佛门虽然得到气运加持,但终究会走向衰落,甚至可能像禅宗与佛门之间关系一样复杂。
佛门的兴盛并非真正的西方佛门,这才是“化胡为佛”
的深远意义所在。
元始的表情显得有些复杂。
从这个角度看,接引和准提是否错用了天书?也许他们只是得到了表面的好处,实际上却被误导了。
与此同时,西方两位圣人接引和准提也在仔细推敲天书的内容。
经过一番推演,接引的脸色变得愈发凝重。
这份所谓的“造化天书”,看似有利实则暗藏危机。
准提皱眉说道:“师兄,照此看来,我们建立佛门并无太多益处,反倒给了东方三人捷径。”
接引沉默片刻,随后点头表示认同。
原本老子还在思考如何促使西方改名换姓,没想到他们因天书指引首接建立了佛门,以为这样就能让佛门发扬光大。
然而随着天书揭示更多道门劫难的细节,他们意识到事情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最终结论是:相较于佛门,西方教更适合当前局势。
接引与准提若创立西方教,本无需忧虑禅宗的影响,因该教义旨在普渡众生,助西方生灵修行成道。
禅宗对其构不成威胁,反会被逐渐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