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雾如纱,缭绕在琅琊山的青石阶上。露水凝在石缝间,湿滑冰凉,仿佛每一步都踏在浸了水的丝绸上。林墨玉扶着岩壁,指尖触到青苔的湿腻,冷意顺着指节爬上脊背。她小心地跟在黛玉身后,目光始终未离少女的背影。
黛玉的身形比前几日又高挑了几分,素白的衣裙裹着纤细的腰肢,衣袂随山风轻扬,宛若一抹游荡的云。她锁骨处原本蔓延的蓝色纹路己渐渐隐去,肌肤如新雪般莹白剔透,唯有那道曼陀罗印记仍嵌在肌肤之下,像是一枚被封印的烙印,隐隐泛着幽蓝的光。
**"姐姐,这里。"** 黛玉停下脚步,声音己褪去了稚嫩,带着少女独有的清冷,却又似掺了一丝不属于人间的空灵。她指向一处被藤蔓遮掩的石缝,指尖微微发颤。
墨玉拨开藤蔓,潮湿的岩壁上刻着繁复的纹路——十二幅镜棺分布图,每一幅旁都刻着扭曲的巫族文字。上次来时,这些文字只是微微扭动便静止了,如今却如活物般蠕动,仿佛被某种力量唤醒,字迹时而膨胀,时而收缩,像是无数细小的虫豸在石壁上爬行。
黛玉的指尖轻轻抚过刻痕,蓝光自她皮肤下渗出,顺着石缝流淌,像是某种古老的仪式。那些文字突然剧烈扭曲,重新排列组合,最终凝聚成一幅新的图案——**一口倒悬的青铜镜,镜面映照的却不是她们的身影,而是一座巍峨宫殿的虚影**,殿宇飞檐翘角,檐下悬挂着无数铜铃,无风自动,却无声响。
**"第九棺……"** 黛玉低喃,瞳孔微微扩大,**"它不在凡间。"**
墨玉盯着那幅图案,设计师的首觉让她瞬间捕捉到关键——**镜中世界**。她曾在现代接触过光学幻象设计,深知镜像能扭曲空间感知。若第九棺藏于所有镜棺的倒影之间,那么开启它的钥匙,或许就是——
**"月镜。"** 她猛然抬头,**"九娘曾说的月镜,能照见太虚真相。"**
黛玉的指尖仍贴在岩壁上,蓝光顺着她的血脉流动,渐渐勾勒出一行小字:
**"月满则亏,镜圆则现。以血为引,太虚可渡。"**
墨玉心头一跳。这句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月圆之夜,以黛玉的血为引,月镜才能显现真正的第九棺。
可黛玉的血……是蓝的。
**"姐姐,有人在跟踪我们。"** 黛玉突然压低声音,手指收紧,指节泛白。
墨玉立刻警觉,青铜剑无声出鞘,剑刃映着晨雾,泛着冷冽的寒光。她侧耳倾听,远处传来枯叶被踩碎的细响——不止一人,脚步轻盈如猫,显然是练家子。
**"贾府的人?"** 她低声问,目光扫过西周,山雾渐浓,树影幢幢,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暗处窥视。
黛玉摇头,眼中蓝光微闪:**"不,是……盐商。"**
**盐商。**
这个词让墨玉瞬间想起林如海送来的十二张盐引。盐引能调动十二盐仓的镜棺,而盐商,正是镜棺的看守者。他们行踪诡秘,常年游走于黑白之间,手中掌握着无数秘密,也沾染了无数鲜血。
**"走。"** 她一把拉住黛玉,迅速隐入岩缝深处。
---
夜半,青霄宫的残垣内,烛火摇曳,映着斑驳的壁画。墨玉借着微弱的烛光,细细检查黛玉的伤口。蓝纹虽己消退,但锁骨处的曼陀罗印记却愈发清晰,仿佛某种封印正在松动,时而泛出幽蓝的光晕,时而隐没于肌肤之下。
**"姐姐,若第九棺真在镜中世界,我们该如何进去?"** 黛玉轻声问,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墨玉沉默片刻,从怀中取出那块白玉牌,指尖着背面的诗句:
**"青霄有路通瑶台,盐骨为舟渡劫海。"**
**"盐骨为舟……"** 她喃喃重复,突然抬头,**"黛玉,你记得王夙曾说过什么吗?"**
黛玉微怔:**"她说……山后瀑布旁有个岩洞,必要时可暂避。"**
**"不,是另一句。"** 墨玉眸光锐利,**"她说——'盐引可调动十二盐仓镜棺'。"**
黛玉瞳孔微缩:**"姐姐是说……"**
**"十二盐引,对应十二镜棺。而第九棺藏于镜中,那么——"** 墨玉一字一顿,**"我们需要一面能照见太虚的镜子。"**
窗外,满月升至中天,清冷的光辉洒在破败的殿宇上,檐角的铜铃无风自动,却依旧无声。墨玉忽然想起王夙临走时袖中滑落的那片龟甲——**"乙酉年霜降"**,正是黛玉被带回林府的日子。
而明日,便是霜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