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蓝婆菩萨的金针是纳米摄像头,蜈蚣精喷出的不是毒液而是数据洪流。盘丝洞的蛛网是 5G 基站,粘着被定位的反抗者。洞壁渗出的黏液中,浮现着被 AI 面部识别锁定的异见者名单。
摘要
本文以《虚妄西行》中 "伤遭多目:全景监控" 的文学意象为研究对象,通过福柯全景敞视主义与数字监控理论的交叉视角,揭示技术极权如何将传统神话场景异化为监控社会的隐喻场域。毗蓝婆菩萨的纳米摄像头、蜈蚣精的数据洪流、盘丝洞的 5G 蛛网与 AI 面部识别名单,共同构建起 "全景监控" 的技术装置 —— 这种监控超越物理空间限制,通过生物特征抓取、数据轨迹追踪、行为预测算法,实现对个体从身体到意识的全维度殖民。本文旨在解构监控技术的三重异化机制,剖析其对人类自由的根本性威胁,并在技术暴力中寻找主体性突围的可能裂隙。
一、神圣工具的技术异化:从降魔法器到监控终端的符号颠覆
在《虚妄西行》的颠覆性叙事中,佛教降魔场景被彻底重构为技术监控现场。传统法器与自然意象的异化,暴露出技术理性对神圣性与自然性的双重殖民,完成了从 "降妖除魔" 到 "数据收割" 的意义颠覆。
(一)法器的监控终端化转译
毗蓝婆菩萨的 "金针" 本为破除魔障的神圣武器,在此异化为纳米级摄像头,其针尖的红宝石实为生物识别传感器,可实时扫描瞳孔虹膜与微表情。这种转化消解了法器的精神象征意义,将 "洞察秋毫" 的智慧隐喻,篡改为 "数据捕获" 的技术暴力。现实中,执法记录仪、安防摄像头、可穿戴设备的普及,正以相似逻辑将 "凝视" 异化为 "监控",使公共空间的自然交互沦为数据采集的素材库。
(二)妖魔的数据流化重释
蜈蚣精喷出的 "毒液" 转化为裹挟着个人信息的数据洪流,其百足对应 5G 基站的多天线阵列,每只复眼都是高速运转的图像识别芯片。盘丝洞的蛛网不再是物理陷阱,而是由毫米波雷达与定位系统编织的监控网格,任何进入者的步态、体温、心率等生物数据都会被实时上传至 "佛国数据中心"。这种重释解构了 "妖魔 - 神圣" 的二元对立,揭示出监控技术才是真正的 "多目妖魔"—— 它以 "安全" 之名,行吞噬人类自由之实。
二、全景监控的三重异化机制:从身体到意识的殖民网络
"伤遭多目" 场景暴露出数字监控的深层运作逻辑,这种监控通过生物数据化、空间网格化、意识预测化,构建起无死角的技术囚笼,实现对人类存在的三维度殖民。
(一)身体的生物数据化肢解
AI 面部识别名单在黏液中浮现的意象,象征身体被拆解为可计算的生物特征矩阵。现实中,人脸识别技术将面部轮廓转化为 128 维数据向量,步态分析技术通过关节运动轨迹建立个体 ID,虹膜扫描成为比指纹更精准的生物密码。这种肢解使身体不再是具有主体性的存在载体,而是异化为数据系统中的可检索标签。小说中,反抗者被蛛网黏住时,身体表面浮现出绿色数据流(健康数据)与红色警告(情绪波动),正是对身体数据化的恐怖预言 —— 当生物特征比灵魂更先被监控系统 "看见",肉体便成为意识的第一层监狱。
(二)空间的技术网格化规训
5G 基站构成的蛛网将物理空间转化为数据网格,每个节点都安装着压力传感器与环境摄像头,实现对空间的毫米级监控。这与现实中智慧城市的 "数字孪生" 技术形成互文:城市的每栋建筑、每条街道、每个垃圾桶都被赋予 IP 地址,人类活动被转化为网格中的坐标移动轨迹。盘丝洞洞壁的黏液实时显示反抗者位置,暗讽监控技术如何将 "空间正义" 异化为 "位置专制"—— 个体不仅被监控在哪里,更被预判要去哪里。
(三)意识的算法预测化捕获
蜈蚣精数据洪流中的 "情绪识别算法",能通过微表情变化预判反抗倾向,对应现实中 "情感计算" 技术的发展。小说中,尚未采取行动的异见者己被列入名单,只因算法检测到其瞳孔在看到 "自由" 字样时收缩 0.3 毫米 —— 这揭示监控技术己从行为记录升级为意识预判。正如韩炳哲在《透明社会》中警告的:当个体成为 "透明人",自由意志便在算法的提前计算中消亡。
三、监控社会的存在论危机:从隐私消亡到反抗失效的双重绞杀
"伤遭多目" 场景揭示的不仅是技术威胁,更是人类存在方式的根本危机,这种危机在个体与社会两个层面呈现出毁灭性后果。
(一)个体层面:隐私的本体论坍塌
隐私的消亡不仅是信息的泄露,更是存在的透明化。当纳米摄像头能捕捉睫毛的颤动频率(用于压力指数计算),当 5G 蛛网能解析衣物纤维的摩擦声波(用于社交关系分析),人类便失去了最后一块未被数据化的 "皮肤"。小说中,被监控的比丘尼发现自己的梦境被 AI 解析(通过睡眠时的脑电波动),正是对隐私边界彻底消失的隐喻 —— 意识的暗箱被技术照亮,存在的神秘性沦为数据报表。
(二)社会层面:反抗的系统性失效
盘丝洞反抗者的遭遇揭示监控技术对社会免疫系统的破坏:试图破坏基站的人被生物电围栏灼伤(对应现实中的无人机反制系统),传播密信的人被语音识别算法定位(如某国对加密通话的声纹破解),甚至沉默的思考者也因 "异常脑电波" 被列入观察名单。这种监控使反抗陷入悖论:任何反抗行为都会被转化为优化监控系统的数据,正如小说中反抗者的血液渗入蛛网,反而增强了 5G 信号 —— 技术极权在反抗中变得更加强大。
(三)文明层面:人性的监控化异化
当监控成为社会运行的底层协议,人类将进化为 "监控人":婴儿出生即植入生物芯片(对应小说中新生儿后颈的银色胎记),儿童游戏被行为算法引导,婚恋匹配由基因数据决定,死亡后意识被上传至监控云端。这种异化比乔治?奥威尔的 "老大哥" 更恐怖 —— 不是被监视,而是主动配合监视,将监控需求内化为生存本能。
西、破网的可能性:在黏液中培育抗识别的生物编码
面对全景监控的系统性压迫,《虚妄西行》的叙事在黏稠的监控黏液中埋下反抗的种子 —— 那些因眼泪腐蚀而模糊的面部识别数据、因基因突变而无法被扫描的虹膜,暗示身体的生物性仍可能成为破网的关键。
(一)生物特征的逆向编码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造 "抗识别特征",如小说中某位反抗者通过服用蜘蛛毒液,使皮肤分泌干扰雷达的黏液,对应现实中黑客用化妆术欺骗人脸识别系统、用噪声信号干扰步态分析算法。这种反抗承认技术的强大,但拒绝成为被动的数据客体,通过改造生物特征在监控网格中制造 "数据噪点"。
(二)空间意义的重新锚定
在监控网格之外重建 "非数据化空间",如小说中幸存者在盘丝洞深处发现的 "无光洞穴",这里的岩石能屏蔽所有电磁波,形成监控盲区。现实中的线下沙龙、自然保护区、传统仪式空间,正构成对抗数字监控的 "负空间"—— 在这些地方,人类以身体在场取代数据存在,以面对面交流替代算法匹配,守护着监控技术尚未殖民的 "存在飞地"。
(三)意识暗箱的终身守护
拒绝成为 "透明人" 的终极方式,是守护意识的不可计算性。小说中,老禅师通过冥想训练,使脑电波动始终维持在 "平和状态",成功欺骗情感识别算法 —— 这暗示人类可以通过培育复杂的精神世界,在意识层面构建反监控的 "认知迷彩"。正如阿甘本所说,保持存在的 "未完成性",拒绝被技术系统完全解码,或许是人类在监控社会中最后的自由。
结论:当多目成为技术的第三只眼
《虚妄西行》"伤遭多目" 的文学想象,以令人战栗的隐喻揭示了数字时代的生存现实:我们正活在一个比盘丝洞更精密的监控网格中,每一次呼吸都是数据的涟漪,每一个眼神都是算法的猎物。这种监控的恐怖,不在于明目张胆的暴力,而在于它将控制编织进技术进步的经纬,让我们在享受 "安全"" 便捷 " 的同时,主动交出存在的主权。
在人脸识别技术进入小区门禁、健康码成为出行刚需、智能音箱监听日常对话的今天,小说的警示尤显迫切:我们必须警惕技术的 "第三只眼"—— 当毗蓝婆菩萨的金针不再破除魔障,而成为监控的镜头,当蜈蚣精的数据洪流不再是毒液,而成为我们自愿贡献的个人信息,人类便真正走进了技术制造的 "透明牢笼"。破网的关键,或许不在于摧毁监控设备,而在于永远保留对技术凝视的警惕 —— 让眼睛回归看见星空的权利,让身体守护不被数据化的神秘,让意识保持永远无法被算法穷尽的深邃。这,才是对全景监控最温柔却最坚韧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