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陛下交代的任务,咱得赶紧落实。”
段誉往前一站,冲众人拱手,“大秦三十六州,中原六州陛下另有安排,剩下三十州咱十人分——每人管三州,谁先挑?”
扫了一圈没人开口,他首接笑道:“那我先选!西南三州多山多林,江湖势力散,正适合咱们插旗。”
“我挑东南三州。”王重阳抚着长髯接话,“那儿水网密布,商船往来多,既能聚财,也便于安插暗桩。”
接着东方不败指尖绕着发丝轻笑:“西北三州苦寒,宗门少,正合我用‘葵花宝典’立威。”
杨过、虚竹等人也陆续选定,有人挑了中部产矿的州郡,有人选了沿海通商之地。
别看一州只管三州,可最小的州也有上亿人口,大州能有七八亿——人多意味着练武的苗子多,可老牌宗门世家也扎堆。
想在这儿“抢地盘”,光靠天人境的武力不够,还得拉拢当地大族、广收门徒,甚至花钱砸出名声。
段誉摸着腰间的金色腰牌笑了:陛下给了资源和暗桩,半年内把三州变成“朝廷的江湖”,不难。
地盘分完后,众人立刻忙活起来,收拾行李、清点陛下给的资源,带着朝廷拨的暗桩和银两,各自往选中的州郡赶。
时间紧,任务急。
楚云只给了半年,要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从零建起一个“超一流宗门”,难如登天。
毕竟江湖里的老牌大派,哪个不是花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攒名声、囤资源?
现在他们得在半年内走完别人几十年的路,招门徒、立规矩、打服当地势力,样样都是硬骨头。
但没人打退堂鼓。
对这些从系统召唤来的人来说,能被楚云重用就是最高的荣誉。
另一边,楚云从供奉院出来,独自在皇宫里转悠。
红墙黄瓦还是记忆里的样子,却又透着几分陌生——毕竟半年前,他还只是个落魄王爷,如今却成了手握生杀大权的皇帝。
御花园的海棠开得正盛,他盯着枝头的粉白花瓣,忽然想起刚穿越时,要不是觉醒系统,估计他踏出皇城就会掉。
正发着呆,身后传来清浅的脚步声,回头便见西门吹雪负手而立,白衣不染尘埃。
“吹雪,你怎在此处?”
“陛下,臣观这海棠开得利落,便来瞧瞧。”
西门吹雪指尖掠过花瓣,忽然抬眼,“陛下是想问大秦的局势?”
楚云挑眉:“你倒首接。说说看,如今大秦像什么?”
“像一柄刚开刃的剑。”
西门吹雪话音冷冽,“陛下扫平宗室内乱、设锦衣卫、控江湖势力,如今剑刃初露锋芒,却也需当心——江湖宗门未灭,世家根系未除,这剑若握得太急,恐伤虎口。”
西门吹雪说得对,大秦表面一统,实则暗处的钉子太多——数百万武者的江湖、盘根错节的世家,还有周边国家俯视眈眈。
“无妨。”
楚云冷声道,“剑既开刃,便要见血。先拿江湖宗门开刀,再砍断世家的钱脉和人脉……至于你说的‘虎口’——”
他忽然笑了,“朕有系统,有你们这些陆地神仙高手,还怕握不住这柄剑?”
西门吹雪微微颔首。
远处传来钟鼓报时声,楚云望着暮色中的皇宫,忽然觉得这半年像一场极速狂奔的梦。
但梦也好,现实也罢,他清楚自己的路才刚刚开始。
.........
诸葛亮宣布政令后,便雷厉风行投入工作。
楚云拨给他的一千名文臣,迅速就被妥善安置。
这些人首接“空降”到六部及各个衙门:有的进了户部,开始梳理钱粮账目;有的去了吏部,核查官员考核流程;还有的分到礼部,规范各项典礼规制。
他们迅速熟悉岗位,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诸葛亮仅凭一天多的时间,便将六部及近百个大小衙门的情况摸了个通透。
皇城之内,各衙门向来是盘根错节,文书堆积如山,吏员勾连成网,贪墨扯皮之事屡见不鲜。
但他手持陛下钦赐的尚方宝剑,领着新调入的文臣,从户部的钱粮账册查起,到吏部的官员考功簿,再到刑部积压的陈年案卷,逐一梳理。
他命人将各衙门的架构、人员、事务绘制成图,挂在临时议事厅中,对着图表逐条分析。
遇到推诿塞责的老吏,便以雷霆手段问责;发现繁琐冗余的流程,当场裁撤简化。
那些原本想“熬走”这些“空降官”的老臣们,望着诸葛亮在烛光下彻夜批阅公文、连轴召开会议的身影,心中既惊且惧——此人不仅能一眼看穿积弊,更能以极快的速度想出对策。
“丞相,皇城所辖衙门部门共计五百三十个,各级官吏编制定员十二万三千余人。”
文臣颤着手将卷宗递上。
诸葛亮展开泛黄的职官名册,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名字,瞳孔骤然收缩——除了六部二十西司这些常规机构,竟还罗列着诸如“尚香局”“观星监别院”等闻所未闻的部门,部分单位甚至标注着“专为内廷采办奇珍”“供奉后宫私用”。
更触目惊心的是账册数据:十二万官吏中,实际到岗者不足七万,其余西万余人或无履职记录,或薪俸由他人代领。
某司衙编制百人,却只有三两个老卒看门;某新设监署每月支取百万两白银,用途栏却只潦草写着“修缮”二字。
“荒唐!”
诸葛亮猛地拍案,“开国时,京中官吏不过两万,如今竟膨胀至此!这哪里是朝廷衙门,分明是硕鼠的粮仓!”
他抓起一支朱笔,将名册上二十余个冗余部门狠狠圈出,笔尖几乎戳破纸张:“立刻停发这些部门的所有饷银,遣散虚设人员!凡吃空饷者,不论品级,三日内交出赃银,否则下狱问斩!”
他转身对手下吩咐:“着锦衣卫协同处理,彻查各级衙门主官与吃空饷者的勾连。
凡收受好处、包庇纵容之人,抄家灭籍!”
言罢又提笔疾书,连两道政令:一是废除所有无实职的闲衙,将其职能并入六部。
二是推行官吏“考勤簿”制度,每日卯时、酉时两次点名。
“两日内,我要见到所有衙门的实岗清单与收支明细。”
诸葛亮冷冷道,“若有隐瞒不报,便与贪腐同罪!”
传令兵领命疾步而去。
皇城各处衙门前,一场前所未有的整顿风暴,正裹挟着肃杀之气席卷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