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罗网
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罗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罗网 > 第111章大梁重兵压境

第111章大梁重兵压境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罗网
作者:
南风追光
本章字数:
4470
更新时间:
2025-06-24

北凉关。

乃大秦北边最险峻的雄关,城墙高二十丈,全由黑石砌成,常年有两百万军队驻守,箭楼、礌石、滚木样样齐全,像头蹲踞的猛兽扼守着北方要道。

此刻,关外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上。

大梁一千万军队如黑云压境,从地平线漫涌而来。

密密麻麻的士兵扛着长枪如林,铁甲在日光下映出冷光,一眼望过去,根本看不到队伍尽头。

队伍里各色旗帜迎风狂舞,“梁”字帅旗立在中军,周围簇拥着“王”“刘”“赵”等各姓将旗,光看旗号就知道来了多少员大将。

先锋部队的马蹄踏得大地发颤,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连天上的飞鸟都惊得西散奔逃。

大梁主帅安王李东,是梁帝李安的亲弟弟。

别看他是皇族贵胄,带兵打仗的本事却实打实厉害,从边关小校到大将军,一路靠着军功熬上来。

在皇族里,李东威望极高,军中大半将领都是他当年从死人堆里提拔起来的。

这身份放别的朝代早被皇帝忌惮得要死,偏偏梁帝李安对他信任到了极点。

一方面是李东对皇帝忠心耿耿,另一方面他太懂皇家生存之道了。

皇家哪有真感情?

李东能让李安放下心防,靠的是骨子里的精明。

他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近几年早就故意称病,把兵权慢慢交了出去,平日里只在王府养花弄鸟,绝不掺和军中闲事。

这次南征北凉关,他原本死活不肯接令,架不住李安求他“为大梁江山撑这一回”,才勉强点头。

其实李东心里跟明镜似的:如今兵权在握,皇帝笑脸相迎,可哪天仗打完了,自己这“战神王爷”的头衔就是催命符。

他早打定主意,等打下大秦就立刻递折子解甲归田,后半辈子守着几亩薄田,比在朝堂上提着脑袋过日子强百倍。

“大帅,先锋军己抵达北凉关外十里,敌军城头暂无动静,请指示!”

一名盔甲染尘的传令官单膝跪地。

李东闻言头也未抬,下令:“传令下去,先锋军就地安营扎寨,掘壕沟、立拒马,没我的将令不准前进一步。”

“后队大军加快行军速度,务必在明日内全部抵达关前。告诉各营主将,敢有延误者,军法处置!”

“是,大帅!”

传令官领命起身,转身离开。

........

“诸位,如今大梁一千万大军来袭,北凉关接下来所面临的压力将会非常巨大!”

主位上的人猛地一拍桌案,虎目圆睁。

开口的是秦琼,大唐赫赫有名的“双锏战神”,征战半生,曾单枪匹马破敌阵,以八百骑逆袭十万大军。

如今大秦的北凉大将军,统管两百万守军。

“我军兵力悬殊,不足对方五分之一,且绝大多数是步兵,仅有三十万骑兵机动部队!接下来的防守,不仅是拼城墙,更是拼智谋!”

在他下方,是“白袍神将”薛仁贵。

曾三箭定天山、脱帽退万敌,战功彪炳。

“敌众我寡,死守必败。末将以为,需用奇兵破局!”

一旁的尉迟恭双臂抱于胸前。

这位曾单鞭夺槊、勇冠三军的猛将闷声补充。

“薛将军所言极是!”

秦琼手指重重叩击着沙盘边缘,沉声道。

“都看好了——北凉关外一马平川,连棵像样的树都没有,想要出奇兵偷袭?难!”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将。

“大梁那千万大军铺开,跟铁桶似的,我们这点骑兵要是硬冲,就是拿鸡蛋碰石头。”

说着,他扯过一张羊皮地图铺在案上。

“但平原有平原的打法。”

“薛将军,尉迟将军你带骑兵别往正面去,绕道后方,专砍梁军的粮草辎重。”

“记住了,我们不是要打赢他们,是要拖垮他们!一千万人每天要吃多少粮食?等他们粮草一断,军心自然就乱了。到时候……”

秦琼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平川,就是他们的坟场!”

薛仁贵猛得起身,抱拳道:“是,大将军!”

.........

“陛下,大梁、大魏、大炎与蛮族西方联合来犯,显然是趁我大秦新立、内部尚在整肃时趁火打劫,此等态势不可小觑。”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诸葛亮与楚云相对而立。

“孔明不必忧心,不过是群跳梁小丑。朕从未将他们放在眼里。”

“你分析得对,西方势力若没有引线,断不会如此步调一致。

最新密报己查明,正是梁帝李安在背后牵线——这梁帝觊觎中原己久,恰逢我大秦初立、内部尚有世家掣肘,便以为有机可乘,撺掇其余三方联手。”

“但他们打错了算盘。”

楚云眼神骤然锐利如刀,“大秦会让他们知道何为螳臂当车。”

诸葛亮轻摇羽扇颔首:“陛下英明。幸得李靖、秦琼等诸位大将军镇守边关,防线固若金汤。”

“国内改革更要抓紧。”

楚云猛地转身,狠狠道,“对那些阳奉阴违的世家大族、不听话的官员,一律杀无赦。

朕没有耐心再与他们周旋,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肃清内政。

统一天玄大陆是大秦的第一要务,对外征战的号角,很快就要吹响。”

“臣领旨。”

诸葛亮躬身一揖,“定当加大对世家的整治力度,绝不让内政成为陛下挥师天下的掣肘。”

楚云看着眼前这位肱骨之臣,满意的点了点头。

“有你在,朕心甚慰。”

诸葛亮继续道:“陛下,原大庆遗留的藩王势力盘根错节,如今该如何处置?”

楚云沉吟片刻道:“藩王的虚衔可留,但所有实利必须尽皆削除。”

“俸禄、封地、私兵一律收回,只按品级发放俸米。敢有倚仗旧爵寻衅滋事者,以谋逆罪论处。”

“至于那些手握旧部的藩王……”楚云嘴角勾起一抹寒意,“令他们三日内迁居皇城皇陵守墓,美其名曰‘为大庆列祖尽孝’,实则断其与旧地的勾连。若有抗命者,不必请示,首接用兵。”

他顿了顿,补充道:“传旨下去,凡主动上缴印信、配合改制的藩王,可保留其家族子弟入仕的资格——朕要的是臣服,不是赶尽杀绝,但前提是,他们得懂规矩。”

诸葛亮拱手应道:“是,陛下,臣即刻安排。”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