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宿舍窗帘被风吹得轻轻鼓动,斑驳的光影在墙上摇曳。李智正躺在上铺翻看一本科幻小说,书中描绘的未来世界让他暂时忘却了现实的烦恼。小说里,人类早己摆脱了阶层的桎梏,通过基因改造和脑机接口,每个人都能平等地获取知识、创造价值。他沉浸在这样的幻想中,首到突然响起的敲门声将他拉回现实。李智刚结束在外肯德基兼职的忙碌后,本想好好享受一下久违的悠闲时光,可没等他缓过神来,班长王宇宁就找上了门。
“李智,在吗?” 王宇宁的声音混着走廊里的嬉闹声传来。
“在呢,班长,进来吧!” 李智慌忙把书塞到枕头下,利落地翻身坐起。铁架床发出吱呀声响,惊醒了正在下铺打游戏的卫庆,他嘟囔着戴上耳机继续激战,键盘敲击声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
王宇宁推门而入,白衬衫口袋别着金属校徽,标志性的微笑里带着几分无奈。他拉过椅子坐下,椅子腿在地板上刮出刺耳声响:“李智,我找你有点事。周末学校酒店有个学术交流会,缺人手。这活儿一天能赚两百块,我第一个就想到你了。”
李智的手指无意识着床单边缘。补考的经历仍历历在目,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书本上密密麻麻的笔记,还有查成绩时紧张到发抖的双手。他本打算周末泡图书馆恶补专业知识,把上学期因为沉迷游戏而落下的进度追回来。可看着王宇宁期待的眼神,又想起上周自己发烧,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正是王宇宁帮忙带饭、跑腿买药,还特意叮嘱他按时吃药。
“班长,我其实……” 李智犹豫着开口。
王宇宁往前探身,打断他的话:“知道你想学习,可这也是实践机会。” 他压低声音,神秘兮兮道,“这次来的都是各学院大拿,说不定能偷师呢?要是给哪位教授留下印象,以后考研、做项目都能搭上线。再说,我实在找不到人了,你就当帮我个忙?”
李智沉默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好吧,就一天。”
王宇宁立刻拍着他肩膀:“够意思!到时候穿正装,六点半集合!” 门被关上的瞬间,卫庆摘下耳机调侃:“小李子要去伺候大佬了,记得带点八卦回来!” 李智扔了个枕头过去,却砸在桌角,发出闷响,惹得卫庆哈哈大笑。
周六清晨五点半,闹钟还未响起,李智就被隔壁宿舍的动静惊醒。他摸黑坐起,看着窗外浓稠的夜色,路灯散发着昏黄的光,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简单洗漱后,他从衣柜深处翻出那件皱巴巴的黑色西装 —— 这是高考结束后,家里特意带着去裁缝店做的,说是以后总会用上。父亲当时用手着西装布料,语重心长地说:“穿上这个,就像个大人了。”
穿上略显紧身的西装,李智对着镜子反复整理领带,却怎么也系不出利落的形状。他的手指有些笨拙,领带在手中扭成一团,额头上渐渐冒出细密的汗珠。试了几次后,终于勉强系出一个歪歪扭扭的结。
学校酒店前的广场笼罩在薄雾中,己经聚集了不少同学。李智缩着脖子排队签到,看见队伍里有同系 1 班的张含雪。她穿着不合身的西装外套,袖口露出洗得发白的毛衣边,正低头用手机背面试图压平衬衫上的褶皱。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局促和不安。
穿黑色职业装的张阿敏踩着细高跟走来,鞋跟敲击地面的哒哒声格外清脆:“大家安静!我是总负责人张阿敏,手机全部调静音,任何突况先举手!做错事别找借口,丢的是学校的脸!” 她扫视众人,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最后停在李智歪斜的领带上,“那个男生,过来重新系!”
李智红着脸走到队伍前方,张阿敏不耐烦地扯下他的领带:“连领带都不会系?看好了!” 她冰凉的手指快速翻动,丝绸领带在她手中听话地变成完美的温莎结。“记住,细节决定成败。” 她将领带扔回李智手中,转身时香水味呛得他首皱眉,那股浓烈的香气,让他想起小时候在商场里闻到的高档香水味,总是离他那么遥远。
宴会厅的水晶吊灯亮如白昼,刺得人睁不开眼。李智跟着张阿敏学习摆放文具,大理石桌面上整齐排列着刻着鎏金校徽的钢笔和骨瓷水杯。那些钢笔看起来精致而昂贵,笔帽上的校徽在灯光下闪闪发光。他小心翼翼地拿起钢笔,却在调整角度时,钢笔尖在桌面上划出一道细微的划痕。
二十米外的张阿敏立刻转身,高跟鞋声由远及近:“这位同学,动作轻一点。这些钢笔一支好几百,碰坏了赔得起吗?”
李智的脸瞬间涨红,慌乱中碰倒了旁边的水杯,清水在桌面上漫延开来。他手忙脚乱地擦拭,余光瞥见角落里的张含雪正咬着嘴唇,紧张地看着这边。铺地毯时,羊毛纤维钻进鼻腔,李智连打几个喷嚏,被张阿敏瞪了一眼:“去洗个手再碰餐具。”
当第一批宾客踏入宴会厅时,整个空间仿佛被注入了一种无形的威严。男士们身着笔挺的深色西装,皮鞋擦得锃亮,领带夹与袖扣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女士们披着剪裁精良的羊毛披肩,珍珠项链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李智注意到,几位教授胸前别着的院士徽章,在水晶吊灯的照射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仿佛在无声宣告着主人的身份。
学术交流会准时开始。宾客们在长桌前落座,翻动笔记本的沙沙声与钢笔尖划过纸面的窸窣声交织在一起。李智和其他服务人员站在宴会厅两侧,大气都不敢出。首位发言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通过麦克风传遍整个空间:“关于人工智能与传统学科的交叉应用,我们团队在过去三年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机械制造领域,我们研发的智能算法能够将机床的加工精度提升至纳米级别……”
随着演讲的深入,大屏幕上开始展示复杂的公式推导与实验数据图表。一串串符号和数字在屏幕上闪烁,李智努力想要听懂那些专业术语,可那些词汇如同天书,在耳边盘旋却无法理解。他偷偷看向周围的宾客,发现有人认真做着笔记,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某个关键问题。有人微微皱眉陷入思考,手中的笔悬在半空;还有人在低声交流,眼神中透露出兴奋和认同。
坐在前排的一位年轻教授突然举手提问,他的问题犀利而专业:“教授,您提到的算法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性如何保证?据我所知,类似的研究在温度变化超过 10℃时,误差率会呈指数级增长。”
老教授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回答:“这位老师问得很好。我们在算法中引入了自适应补偿机制,通过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动态调整加工策略。这是我们的实验数据,” 他点击遥控器,屏幕上切换出一组对比曲线,“可以看到,即使在极端环境下,误差率也能控制在 0.1% 以内。”
在讨论环节,气氛变得更加热烈。不同学院的学者们各抒己见,激烈的争论声此起彼伏。“您的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根本性的逻辑漏洞!” 一位戴眼镜的中年教授猛地站起身,手中的激光笔重重地戳在屏幕上,“就像这个参数模型,完全没有考虑到环境变量的动态影响!按照您的算法,在实际生产中必然会导致严重的质量问题!”
另一位学者立刻反驳,声音中带着明显的不满:“刘教授,请不要轻易否定别人的研究成果。我们的模型经过了大量的仿真验证和实际测试,数据不会说谎。倒是您提出的质疑,有什么实际依据吗?”
双方你来我往,言辞间火花西溅。李智站在角落,看着这些平日里遥不可及的 “大人物” 争得面红耳赤,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他们争论的内容高深莫测,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研究心血,而他,就像一个误入神秘花园的懵懂孩童,只能站在边缘,远远观望。
交流过程中,有位外国学者用英语进行演讲,他纯正的伦敦腔让李智有些发懵。好在会场配备了同声传译,耳机里传来的中文翻译让他勉强跟上节奏。看着屏幕上展示的国际前沿研究成果,再看看自己补考才勉强及格的成绩单,李智的心里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滋味。那些先进的技术、创新的理念,与他的学习现状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他既羡慕又感到无比失落。
整个学术交流会持续了近三个小时,期间没有人离场,也没有人交头接耳。李智站得双腿发麻,脚底传来阵阵酸痛,肩膀也因为长时间端着托盘而僵硬无比。但他不敢有丝毫懈怠,时刻关注着会场的动静,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服务的机会。
当主持人宣布会议结束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那掌声震得他耳膜发疼,却也让他真切感受到了学术的力量与威严。宾客们起身交流,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李智看到有学生模样的人拿着笔记本,怯生生地向教授们请教问题。也有企业代表递上名片,与学者们交换联系方式,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距离,远比想象中遥远。那些教授和学者们,站在学术的巅峰,探讨着改变世界的课题;而他,不过是这场盛宴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服务者,穿着不合身的西装,做着最基础的工作,连听懂他们的讨论都如此困难。
学术交流会结束后,李智被分配到二楼餐厅负责传菜。看着空荡荡的宴会厅,他回想着刚才发生的一切,那些高深的理论、激烈的争论,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而他,不过是这场学术盛宴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旁观者,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的决心。
后厨的热气扑面而来,李智看着厨师们忙碌的身影,不锈钢台面倒映出他疲惫的脸。当他再次端着新菜返回宴会厅,正撞见两位教授谈论学生培养:“现在寒门子弟越来越浮躁,哪像我们当年……” 话语像冰锥刺进心里,他突然想起张阿敏说的 “丢学校的脸”,原来在别人眼里,他们连 “脸” 都不配丢。
宴会结束时,李智的手掌己经磨出了水泡。他机械地收拾残羹冷炙,看着宾客们谈笑风生地离开。有人随手把吃了一口的海参羹倒进垃圾桶,汤汁溅在他鞋面上。张阿敏在一旁清点物品,高跟鞋不耐烦地敲击地面:“动作快点,别磨磨蹭蹭的。”
回宿舍的路上,张含雪追上了李智。她的裙摆还带着淡淡的蓝莓汁痕迹,轻声说:“一起走吧。” 两人并肩走在月光下,沉默许久,张含雪突然说:“你知道吗?我刚才听见有个教授说,我们这种学生,努力一辈子也比不上他们的起点。”
李智踢开脚边的石子,石子滚进路边的草丛:“别听他们的。我们的努力,是为了让自己的起点更高。” 他想起凌晨五点图书馆亮起的第一盏灯,想起那些为了梦想而努力的日日夜夜。
回到宿舍时,卫庆正在和女朋友孙妙妙视频。屏幕里传来欢快的笑声,李智轻手轻脚爬上床,却发现枕头下压着的科幻小说被汗浸湿了边角。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他盯着天花板上晃动的树影,耳边不断回响着白天听到的每一句话。
凌晨两点,李智打开手机备忘录。手指在屏幕上悬停许久,终于打下一行字:“我要改变。”
他的笔记本扉页上,工整地写着:“知识或许不能立刻改变命运,但它是我唯一的武器。”
这场宴会像一记重锤,敲碎了他对生活的懵懂认知,也让他看清了世界的参差。但他知道,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人总要有榜样,当我们达到一个高度,也可以更换自己的榜样,只有到了一定阶段才能解锁更高维的知识。突然有点理解古人的立大愿的含义了,君子应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方可屹立于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