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算法的裂痕
凌晨两点,我坐在出租屋里刷着平台推送的“爆款小说”。手机屏幕的冷光映着墙上的便利贴,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最近接到的特殊订单——全是独居老人的深夜送餐需求。
“叮——”手机突然震动,跳出一条系统通知:“您的‘暖心订单’奖励己发放,请查收。”我下意识点开,却在奖励页面下方瞥见一行小字:“本月累计触发12次暖心订单,平台将为您匹配更多特殊用户。”
我的手指突然顿住了。这些天,我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奇怪:备注里总会出现“行动不便”“独居老人”“需要耐心等待”之类的关键词,但当我上门时,却发现许多老人的情况与备注严重不符。
比如昨天那位住在城北的老先生,备注里写着他“因中风无法下楼”,可当我敲开他家的门时,他正端着茶杯看新闻,腿脚利索得很。更蹊跷的是,他的茶几上摆着一台崭新的智能手环,屏幕上跳动着一行字:“生命体征监测中...”
---
第二章:智能手环的秘密
第二天傍晚,我又接到了一单“特殊订单”。这次的目的地位于城郊的老年公寓,备注写着:“患有阿尔茨海默症,需温柔提醒住址。”后座的外卖箱里,一份普通的番茄蛋汤在暮色中泛着微光。
公寓走廊的感应灯随着我的脚步次第亮起,却在307室门前诡异地熄灭了。我敲了敲门,没人应答。正要转身离开时,门缝里突然滑出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位穿军装的老人,胸前别着一枚锈迹斑斑的勋章。
“这是...?”我正要伸手去捡,身后传来一声冷笑:“李明,你果然又来多管闲事了。”
转身的瞬间,我愣住了。来人是平台的区域督导张姐,她手里攥着我的工牌,身后跟着两个穿黑西装的男人。更让我心惊的是,她腕上的智能手环闪烁着诡异的蓝光,与昨天那位老先生的手环一模一样。
“你以为那些‘暖心订单’是随机触发的?”张姐逼近一步,手环上的蓝光映得她脸色发青,“这些老人都是平台的‘情感测试样本’,他们的每一声叹息、每一次皱眉,都会被手环记录成数据。”
我的后背猛地撞上冰凉的墙壁。记忆突然闪回那个改变命运的冬夜——老人浑浊却明亮的眼睛,颤抖着数零钱的手,还有平台奖励的100元现金...原来从一开始,我就成了算法的提线木偶。
---
第三章:数据洪流中的微光
“跟我走一趟。”黑西装男人拽住我的胳膊时,手机突然自动亮起。屏幕上跳出一条加密信息:“307室老人是退伍老兵,因子女疏忽被强制佩戴监测手环。数据己上传至‘城市温度’数据库。”
我猛地甩开他们的手,冲进307室。月光从窗帘缝隙漏进来,照亮了满墙的军功章和泛黄的老照片。角落里,一台老式收音机正沙沙作响,播放着三十年前的新闻:“...某边防部队成功击退越境...”
“小同志...”苍老的声音从床边传来。我这才发现老人蜷缩在被子里,手里攥着一张全家福,照片背面用铅笔写着:“2023年春节,儿女说今年一定回来。”
我的喉咙突然被某种滚烫的东西灼烧着。转身看向张姐,她腕上的手环正在疯狂闪烁,仿佛在嘲笑着这个被数据异化的世界。而窗外,无数高楼的灯光在夜色中明灭,像极了算法编织的牢笼。
---
第西章:重启的温度
“您有新的订单。”凌晨三点,手机再次震动。这次的备注栏空空如也,取餐地址却指向城郊的废弃数据中心。当我打开保温箱时,里面静静躺着那张被退回的全家福,照片背面新增了一行小字:“算法可以计算眼泪的盐度,却测不准人心的温度。”
月光下,我看见张姐站在数据机房的阴影里。她腕上的手环己经碎裂,而掌心攥着一枚闪亮的勋章——正是307室老人照片上的那枚。
“他们说我是测试样本...”老人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但老兵的心跳,永远不会被数据驯服。”
我握紧勋章,冲向机房深处。在成排的服务器蓝光中,一面残破的军旗静静垂落,旗杆上刻着一行褪色的字:“为人民服务。”
---
第五章:破晓时分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我站在老年公寓的天台上。手中握着那枚勋章,脚下是正在拆除的智能手环监测站。远处的高楼群中,无数外卖骑手如星火般穿梭,而我的保温箱里,装着一份滚烫的姜母鸡汤。
“您的订单己完成。”系统提示音响起时,我望向307室的窗户。老人正在阳台上晾晒被褥,床头柜上的老照片旁,放着一盒拆封的智能手环——电池仓里,静静躺着一枚生锈的勋章。
---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