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贾政下了值,回到了院中,刚在赵姨娘的服侍下换了衣裳,己经得知消息的王夫人就派了金钏来请。
打发走了金钏,赵姨娘扑到贾政怀里嗲声嗲气地撒娇道:“老爷,奴家还要求您办一件事呢,偏太太这时候来打扰。”
贾政将有五旬的年纪,被一个小他二十多岁,年轻貌美的这么一娇嗔,老男人的心儿都化了,只得好生地哄道:“我就去看看什么事,忙完了一准儿就回来,不会耽误事的。”
赵姨娘却不依不饶,扯着贾政的衣袖不放,“不嘛,老爷上次也是这么说的,结果一去就是很久...”
贾政被她撩拨得心头火热,却又碍于府里的规矩,只好安抚道:“乖,太太必然是有事才叫我,我去去就回。等我回来,你有什么事,老爷我都给你办了。”
赵姨娘先得了许诺,这才松开了手,临了还在贾政耳边轻吹了口气:“那老爷可得快点,奴家近来新学了一首曲子,还想着今晚唱给老爷听呢。”
“好,好,我尽快回来。”
出了屋门,贾政脸上的笑意渐渐褪去。他整了整衣冠,恢复那副端方严肃的模样,只是步伐却不自觉地加快了些——想来还是对赵姨娘所说的曲子念念不忘。
穿过月亮门,贾政走了没多少步路就到了正室。
王夫人正坐在炕上转动着佛珠,见贾政进来,也只是略微抬了抬眼。她将佛珠放在了矮几上,淡淡行了一礼:“老爷来了。”
贾政十分不喜王夫人这副面孔,自顾自地在上首位置坐了,接过金钏奉上的茶:“太太唤我,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今日请老爷过来,实则是为了一件喜事。璋哥儿如今己到了婚配的年纪,又立了业,他父母不在身边,我这个做长辈的若不替他张罗一下,岂不耽误了?”
贾政不觉点头,赞同道:“不错,还是太太想得周到。太太既叫了我来,想必是有了合适的人选吧?”
“正是呢。我琢磨了很久,觉得林姑娘竟是极好的。两人都与府上有亲,若是成了,也是亲上加亲的好事。”
王夫人并未提及周璋对林黛玉有意,只说是自己深思熟虑后选的人选,以免贾政觉得周璋有非分之想。
虽然如此,贾政还是眉头微皱,沉吟片刻后摇头道:“璋哥儿虽不错,但以林家的家世而言,他还望尘莫及啊。此事只怕不太妥当,妹夫不会同意的。”
王夫人见贾政如此反应,并不意外,她也知道两人门不当户不对。不过她心中早有准备,对此仍有一番解释,便挤出了一丝笑容,说道:
“老爷说得是,我也知道林家门第高,若依照往常情理来讲,璋哥儿确实有些高攀了。”
“只是...敏妹妹去世得早,玉儿幼失怙恃,家中又无兄弟扶持,那些上等的诗书权贵人家,未必愿意娶她为妻。而且玉儿身子单薄,日日不离汤药,怕是难以担当宗妇之责。”
“即便有人愿意,也难保不是冲着林家的富贵去的,未必会真心待她,若是嫁入高门,反倒要受委屈。”
贾政也知世情如此,并未立即反驳,只是抚须沉吟,显然是在认真思索。
王夫人见状,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心中一喜,便继续说道:
“况且前几日妹夫随信来时也曾提过,他年近半百,己无续室之意,只托我们好生照料玉儿。我们既受人之托,自当忠人之事,不仅要抚养玉儿,教她明理,更要替她寻个好人家。”
“若是一时疏忽,选错了人家,让玉儿受了委屈,日后我们有何颜面面对林妹夫?又如何对得起敏妹妹的在天之灵?”
她顿了顿,语气更加恳切:“因此,依我之见,不必拘泥于家世门第,只要能让玉儿过得幸福,便是最好的选择。璋哥儿这一两个月住在宁府里,每日勤学不辍,我们都是看在眼里的。”
“他英姿神俊,少年老成,办事极有分寸,日常出入府上也守礼尊规,与玉儿站在一起,倒像一对璧人。若二人能成,不仅玉儿有了依靠,我们也算完成了妹夫的嘱托,岂不是两全其美?”
贾政听完王夫人这番言辞恳切、情真意浓的话,思索片刻,觉得颇有道理,便点头道:
“太太所言极是。若是替玉儿选错了人家,反倒辜负了妹夫的托付。还是太太想得周全。既然如此,我这就去书房写信,遣人送去扬州,与妹夫商议此事。”
贾政往外走了两步,就要去书房写信,却忽地停下脚步,转身问道:“光顾着说玉儿了,还不知璋哥儿对此事是何想法?”
“老爷放心,我己问过璋哥儿,他对玉儿也十分中意。”
贾政这才彻底打消了顾虑,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便再好不过了。”
见贾政己被自己说动,王夫人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又故作谨慎地叮嘱道:
“老爷,此事毕竟只是我们一家之言,妹夫同不同意还未可知。为免节外生枝,此事暂且不要声张。万一事情未成却传扬出去,反倒损了玉儿的名节。”
她虽口口声声为林黛玉的名节着想,实则却是担心贾母得知此事后会横加阻拦,因此特意提醒贾政保密。
“太太说得是,此事确实不宜声张。”
贾政点头称是,王夫人这才催促着贾政去书房写信,竟是一刻都不想等了。
进了书房,金钏开始准备笔墨纸砚,轻手轻脚地磨好了墨汁。
贾政提笔沉吟片刻,斟酌了一番言辞,这才落笔写道:
“如海贤弟台鉴:
久未通函,甚念。玉儿自进府中之后,一切安好,贤弟无需挂怀。今有一事相商,特修书奉告。府中有一侄儿,名唤周璋,年方十八,品性端正,谦谦君子,今岁中得武状元,现于京中任职参将。此子虽出身武官之家,然行事稳重,待人谦和,颇有才识。近日闻其有意于令爱黛玉,特此修书,望贤弟斟酌。若贤弟有意,可回信相商,再议细节。盼复。
愚兄贾政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