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成名录
明末成名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明末成名录 > 第36章 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

第36章 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

加入书架
书名:
明末成名录
作者:
与其酱
本章字数:
3428
更新时间:
2025-06-22

都察院,独立于六部之外是明朝监察全国文武百官的重要职位,而六科给事中则不同,其手中最也有监察权,却是监察六部事务及皇帝诏令。正所谓品级不大,权力却大的吓人,说的便是这六科给事中。但这原本属于明朝的“白细胞”在这乱世都沾染上了名为贪腐的“病毒”,不但失去原有职能更化为了权斗工具,不禁让人唏嘘。

但朱由崧现在还不打算整治这都察院与六科给事中,他们手里的权力实在太大。如同在嘉靖朝时嘉靖帝欲追封生父兴献王为皇帝,礼科给事中张翀等激烈反对。在万历朝户科给事中姜应麟阻挠皇帝废长立幼。

要镇住这些言官只有政变一条路。

朱由崧不断在脑中思索着如何依靠手里的资源制衡群臣,特别是扳倒钱谦益这个东林最大的代表人。东林可以用,但不能信。他朱由崧能信的只有兵,只有手里的兵才是值得信任的。

解学龙战战兢兢地退出了偏殿,一路上冷汗如雨下,袍袖都被汗水浸透。他深知这三天时间里,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的下场,而和他一样的还有两人,一人是刚才通知他过来的吏部尚书张慎言,另一人便是最早被福王昭见的户部尚书高弘图。

他们三人各有各的心思,却又被同一根绳子绑在了一起。朱由崧的狠厉他们都见识过了,那可不是开玩笑的。解学龙摸了摸自己的脖子,总觉得上面还残留着福王锐利目光的寒意。他得赶紧想办法,这不是为了福王,而是为了自己的脑袋。

解学龙脑子中出现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若是崇祯上台时如同现在的福王一样,又何至于如今被闯贼逼得自挂煤山?

这个念头像一根毒刺,猛地扎进解学龙的脑海。是啊,若是先帝有这般铁腕,或许大明还有救。可现在想这些有什么用?如今是这位铁腕的新君要拿他开刀了!他现在不是感慨江山社稷的时候,而是要想想怎么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不,是保住自己的脑袋!

织造局那摊子烂账,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里面牵扯到的人,上上下下,盘根错节,真要彻查,不知道要拉下多少人。他解学龙自己,屁股底下也未必干净。

解学龙越想越是心惊肉跳,额头上的冷汗又冒了出来。他擦了擦汗,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眼下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替罪羊,一个分量足够,又能平息福王怒火的替罪羊。

他脑中闪过无数个名字,最终定格在了一个人身上——织造局郎中,李沾。

这个李沾,是前任首辅周延儒安插进来的人。周延儒倒台后,李沾仗着自己是织造局的老人,又有些门路,依旧在织造局作威作福,贪墨公款更是家常便饭。解学龙早就看他不顺眼了,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时机。如今,正好拿他开刀!

一来,李沾的贪腐罪证确凿,不怕查;二来,李沾是周延儒的余党,动了他,也能向福王表明自己与旧党划清界限的决心;三来,一个区区郎中,分量不轻不重,既能震慑宵小,又不至于牵连太广,引起更大的动荡。

与解学龙这边不断寻找替罪羊不同,偏殿内的朱由崧是在思考何时让刘泽清进这应天府勤王。依照从淮安赶来的赵虎所言,淮安百姓己大半在迁往扬州的路上,整个淮安城除了留下工匠以及士兵以外别无他人,刘泽清依照朱由崧的安排随时准备将淮安城变为一个炼狱。

而汪汝谦也没让朱由崧失望,当真是将那些南迁的淮安百姓以及流民纳入了徽商名下的田地并大开粮仓以救济百姓。当朱由崧看到赵虎带来的这个消息时,虽然他心里早有准备却还是没想到:在江南这群徽商名下真的有那么多田地。

“哼,这汪汝谦倒是比这朝中重臣都听话。”朱由崧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案。

既然解决了淮安的问题,现在的问题便到了江南。虽然朱由崧知道自己政令不出应天府,即便是再好的政策执行不下去都是白纸一张——没用。即如此,这官僚系统,特别是朝中这几个尾大不掉的朝中重臣要么听自己的话,要么就死路一条。

而这一切都需要刘泽清率兵入了这应天府,所以他朱由崧还需要赵虎去做一件事。

“赵虎。”朱由崧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末将在!”赵虎单膝跪地,声音洪亮。他知道,福王,不,现在是新君了,又有新的任务要交给他。每一次任务,都意味着生死考验,但也意味着飞黄腾达的机会。

“你去一趟湖北黄得公那,就说朕...”朱由崧在脑海中思索着如何稳住黄得公不会和刘泽清一样南下还阻挡住左良玉和高杰一起南下,“朕许他一个王位...许他开府招贤纳士。”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