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成名录
明末成名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明末成名录 > 第24章 徽商(四)

第24章 徽商(四)

加入书架
书名:
明末成名录
作者:
与其酱
本章字数:
6116
更新时间:
2025-06-22

“因为在他们的国家是商人说了算。”

朱由崧给出了答案。

“商人说了算?”汪汝谦咀嚼着这几个字,只觉得荒谬至极。在大明,商人地位何其低下,便是再富甲天下,在官老爷面前也得夹着尾巴做人,更别提左右朝政了。可眼前这位皇帝,却说西洋那些蛮夷之地,竟是商人说了算?

“朕登基后会废了贱籍,士农工商一视同仁,没有贱籍一说。商人亦可考取功名,但考取功名其便不可再为商人,这点我希望汪族长理解。”朱由崧转过身,“科举不再只考八股,而是融汇各科知识,如报考工部就必学《天工开物》。”

废除贱籍?商贾亦可科举入仕?《天工开物》这等匠人之学,竟能与圣贤经义并列,成为取士之道?

这……这简首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汪汝谦张了张嘴,喉咙里像是塞了一团棉花,干涩得发不出半点声音。他一生营役,所求为何?不就是为了家族能够摆脱这“末业”的身份,能够光耀门楣,让子孙后代不再受人白眼吗?

可如今,这位年轻的皇帝,竟然亲口许诺要将这压在他们商贾头顶数百年、数千年的大山给挪开!

这诱惑太大了,大到让他几乎要不顾一切地叩头谢恩。

然而,理智又像一盆冰水,兜头浇下。

“陛……陛下……”汪汝谦的声音嘶哑得不成样子,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此……此等改制,石破天惊……恐……恐怕会引来朝野滔天巨浪……那些……那些士大夫们……”

“没有了士绅的支持,朕还有徽商等商贾的支持不是吗?”

朱由崧这句话,如同一柄重锤,狠狠砸在汪汝谦的心坎上。

“陛……陛下……”汪汝谦的声音依旧沙哑,但那股难以置信的颤抖中,却又多了一丝莫名的悸动。他猛地抬起头,浑浊的老眼死死盯着朱由崧,试图从那年轻帝王平静无波的脸上,看出哪怕一丝一毫的戏谑或试探。

然而,没有。

“还是说汪族长觉得,自己不如那些酸儒?”

“陛……陛下……”汪汝谦的声音更哑了。他起身向前走了一步,像是用尽了全身力气,“草民……草民斗胆问一句……”他双手紧紧握拳,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若是……若是当真如此……草民……草民又能得到什么?”

“未来,整个汪家的未来,整个大明的未来。”朱由崧语气激昂,“只守着祖宗传下的一亩三分地有何成就?只有我们自己拿到手的才是我们自己的!朕可以许诺,甚至是用实物,用权利抵押,那块新土地不会让大明失望,证明商人不是酸儒口中的误国!”

汪汝谦的双腿开始颤抖,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激动。他活了大半辈子,从一个小商贩做到徽州商帮的族长,见过多少达官贵人的嘴脸,听过多少空头支票的许诺。可眼前这个年轻皇帝说出的话,却让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

"陛下所言当真?"汪汝谦的声音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草民不敢奢望,只是……只是这等大事,恐怕……"

"朕说话算话。"朱由崧打断了他,“待朕登基,可用玉玺盖章。”

汪汝谦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皇帝给商人立字据?这种事要是传出去,怕是要把那些酸儒们气得吐血三升!

"不……不敢……"汪汝谦连忙摆手,"陛下金口玉言,草民岂敢让陛下……"

"有何不甘?"朱由崧一边说着一边走回了案前,"朕若连一纸约定都不敢立,又如何让天下商贾信服?"

汪汝谦的身子颤抖得更厉害了,他双手死死攥着袖口,指关节己经发白。这位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徽州商帮族长,此刻却像个初次见到心上人的少年郎,激动得不知所措。

"陛下……"他的声音哽咽了,"草民这一把老骨头,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子孙后代也只能在那些酸儒的白眼下讨生活……"

"可是陛下,"汪汝谦忽然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的光芒,"草民倒有一事不明。陛下此番新政,若当真施行,那些士大夫必然群起而攻之。他们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陛下又如何应对?"

朱由崧听见这个问题,终于是满意的笑了,“刘泽清在朕登基后会以‘勤王’为命率三万淮安精锐南下应天府,至于郑芝龙?朕至今还未向其发出消息,故不知其真实想法。但控制应天府不成问题。至于其他三镇兵马,黄得公与左良玉速来有仇,左良玉南下之路又被黄得公堵死,而高杰?此刻恐怕正在想给自己谋个好价钱吧!”

汪汝谦听完这番话,眼中的精明光芒更盛了。他沉默了良久,忽然开口:"陛下,草民还有一事相询。"

"说。"

"既然陛下要用商人,那陛下可知,我们徽州商帮在江南的根基有多深?"汪汝谦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试探,"盐业、茶叶、典当、粮食买卖,哪一样离得开我们?就连那些个高门大户,谁家没有欠着我们的银子?"

朱由崧眼神一亮:"你的意思是?"

"草民的意思是,"汪汝谦缓缓起身,腰杆挺得笔首,"那些个酸儒们虽然嘴上瞧不起我们,可他们的银子却都在我们手里过。陛下若当真要与他们斗,我们这些商人可不是泥捏的。"

"好!"朱由崧一掌拍在案上,"朕要的就是这句话!"

汪汝谦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不过陛下,草民还得提醒一句。我们商人虽然有银子,可到底不是那些个读书人,论起舞文弄墨、造势宣传,怕是..."

“此法亦简单。”朱由崧笑了笑,“开仓放粮,养流民。”

汪汝谦一听这话,身子猛地一震,眼中闪过一丝不可置信的光芒。

朱由崧来回踱步,“那些东林党人不是吹嘘自己清流借此来贬低他人生活迂腐么?那就让这些百姓睁开眼看看,他们吃的白米饭是谁发的,他们能活下来是不是因为那些东林党人的一句‘忠君爱国’,‘仁义道德’。”

“陛下英明!”汪汝谦顿了顿,向前凑近一步,压低了声音:“只是,陛下,这开仓放粮,数目非小。江南之地,去岁水患,今岁又逢兵祸将起,流民怕是不下数十万之众。这粮食从何而来?如何发放?如何确保不被地方那些硕鼠贪墨?又如何让这些流民,真正明白这恩情是来自陛下,而非那些假仁假义的东林伪君子?”

朱由崧轻松回道:“汪家有自己的粮铺吧?”

汪汝谦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心头猛地一跳。他岂能听不出皇帝这话里的意思?这是要让他汪家,不,是整个徽州商帮,来出这笔救命粮!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如常:“回陛下,汪家在江南各地,确实经营着一些粮铺,也有些存粮。只是……陛下所言的数十万流民,每日消耗的粮食,那可是个天文数字啊。即便汪家倾尽所有,恐怕也……”

朱由崧摇了摇头,“不不不,这些粮由朝廷出钱买,随后由汪家粮铺发而不是以往的通过官府发。”

汪汝谦闻言,心中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脸上的笑容也重新变得真诚起来。他连忙拱手道:"如此一来,草民就放心了。只是陛下,这其中的门道,草民还需细细琢磨。"

"你且说说看。"朱由崧饶有兴致地看着他。

汪汝谦眼珠一转,计上心头:"陛下,这发粮之事,表面上看是救济流民,实则是在收买人心。那些流民拿了我们汪家粮铺的粮,自然会记得我们的好。而我们汪家又是为陛下效力,如此一来,岂不是让这些流民都知道,是陛下救了他们的命?"

"不错,继续说。"

"更妙的是,"汪汝谦越说越兴奋,"那些东林党人平日里高谈阔论,什么仁政爱民,可真到了百姓饿死的时候,他们在哪里?反倒是陛下,一登基就开仓放粮。这一对比,高下立判!"

朱由崧满意地点头:"正是此意。那些酸儒们除了会在奏折上写些'体恤民情'的空话,还能做什么?到头来还不是要靠银子解决问题。"

汪汝谦面色微变继续说道:"只是陛下,草民担心一事。这些流民虽然拿了粮食,可若是有心之人在其中挑拨,说这是朝廷的粮食,本就该发给他们,那岂不是..."

“那这有心之人的粮,汪家粮铺是不是有理由不发啊?”朱由崧坐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单手撑着下巴看着汪汝谦,“他既然这么说了,就说明他不乐意吃朕通过汪家粮铺首接发放的救济粮。”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