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城市被一层灰蒙蒙的薄雾笼罩,空气中弥漫着潮湿和尘埃混合的沉闷气息。林默坐在他那辆有些年头的吉普车里,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方向盘。挡风玻璃上,雨刮器有节奏地刮开细密的雨丝,视野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如同他脑海中纠缠的线索。
蓝心诊所。
这个名字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他思绪的迷雾。富豪陈启明浴缸中溺毙,鞋底那片幽蓝的金属碎片;画家陈薇那幅精准得令人窒息的预知画,画角诡异的齿轮印记;名医张正梦游时在停尸台上刻下的彼岸花,渗出的冰冷脑脊液;退休工人李国栋家中那台滋滋作响的老式收音机,隐藏的7.07Hz次声波;还有白领王莉莉所在的“深蓝之光”写字楼那面“吃人”的墙,检测到的12.5Hz异常共振……
这些看似孤立的、被警方草率定性为意外、自杀或精神问题的案件,其核心人物——陈启明、张正的妹妹张雅、李国栋的亡妻周梅、甚至王莉莉父亲王振国的死亡疑点——都诡异地指向了同一个地方:蓝心诊所。一家位于城市边缘,口碑两极分化,以服务高端客户和拥有“前沿神经修复技术”闻名的私人医疗机构。
林默的记者本能和刑警经验都在尖叫:这里绝不仅仅是一家诊所。它是漩涡的中心,是那只看不见的、操纵着这些离奇事件的手掌的掌心。
他调取了所有能查到的公开资料和坊间传闻。蓝心诊所的主治医生李文渊,背景神秘,履历光鲜却缺乏细节,有传言说他与深蓝生物集团关系匪浅。诊所的治疗项目标榜着“精准神经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快速修复”、“潜能激发”等词汇,收费高昂,预约排到了半年后。然而,在少数匿名投诉中,却夹杂着“治疗后出现奇怪梦境”、“行为异常”、“感觉身体里有异物”等令人不安的描述。
“苏瑾,蓝心诊所的资料你那边有什么新发现?”林默按下车载蓝牙,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显得有些低沉。
苏瑾冷静的声音从听筒传来,伴随着实验室特有的轻微仪器嗡鸣:“尸检样本的交叉比对有突破。陈启明脑脊液中的齿轮状结晶,其微观结构和元素组成,与张正血样中检测到的、与他妹妹张雅病历中不明残留物高度吻合的神经毒素,存在同源性。都含有一种无法完全解析的有机金属化合物,暂命名为Reso-9。另外,李国栋家收音机杂音的次声波特征,与王莉莉在写字楼墙体检测到的异常共振频率,虽然数值不同,但波形特征极其相似,像是…同源技术的不同应用模式。”
林默的心沉了下去。这不仅仅是巧合,是铁证。“同源性…Reso-9…不同应用模式…”他咀嚼着这些词汇,“蓝心诊所,很可能就是这些‘应用’的源头或者关键节点。”
“可能性极高。”苏瑾肯定道,“而且,陈薇的福利院背景调查显示,她幼年接受过多次所谓的‘艺术潜能激发’治疗,地点就在蓝心诊所的儿童分部,那个地方…十年前被一场不明原因的大火烧毁,资料残缺。档案照片上,诊所的院徽…”她顿了顿,“是一个被简化线条勾勒的向日葵轮廓,中心嵌着半个精密的齿轮。”
林默猛地踩下刹车,吉普车在湿滑的路面上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停在路边。他的瞳孔骤然收缩。
向日葵!又是向日葵!
富豪陈启明案发现场,陈薇那幅预知画角落的印记;张正梦游时留下的血字旁,苏瑾U盘外壳上在红光下显现的模糊图案;匿名警告信上粘稠的幽蓝色油渍,似乎也带着某种扭曲的花瓣形状…这些碎片化的印象,此刻被苏瑾提供的诊所院徽信息瞬间串联起来!
一个清晰而冰冷的逻辑链条在他脑中形成:蓝心诊所,使用着一种基于Reso-9和相关神经技术的秘密手段,进行着某种实验或治疗。这些手段导致了陈启明的离奇死亡、张正的梦游和被控制行为、李国栋的“通灵”幻觉、王莉莉所在写字楼的群体异常、以及陈薇的预知能力。而那个向日葵齿轮印记,就是他们无处不在的标记!诊所的焚毁,很可能不是意外,而是毁灭证据!
“向日葵…齿轮…”林默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苏瑾,这诊所就是个毒瘤。我马上去现场看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首接的物证。特别是关于那个‘回声计划’的线索,还有…陈薇的过去。”
“小心点,林默。”苏瑾的声音透着一丝凝重,“对方手段狠辣,能制造富豪溺亡、医生梦游、老人幻觉、群体恐慌…烧掉一个诊所对他们来说轻而易举。带上记录仪,保持通讯。”
“明白。”林默挂断电话,深吸一口气,重新发动汽车。目标明确:城郊,蓝心诊所旧址。那里虽然被烧毁,但废墟之下,或许还藏着能揭开这重重迷雾的关键碎片。雨点密集地打在车窗上,仿佛为这场即将到来的黑暗交锋敲响了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