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年寡妇:我有灵泉养全家
荒年寡妇:我有灵泉养全家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荒年寡妇:我有灵泉养全家 > 第43章 县官实访,暗查山头规矩

第43章 县官实访,暗查山头规矩

加入书架
书名:
荒年寡妇:我有灵泉养全家
作者:
青春猪头美少女
本章字数:
4452
更新时间:
2025-07-01

第二天,虞青禾在墙上立了新牌:

【虞家山·盐粮双账法】

一、所有屯民工分维持不变,每十工为一票单位;

二、盐票:可兑换盐、柴、咸菜;

三、粮票:按工分比例兑换主粮,每日限兑;

西、娃娃每周核算,公布每户票值;

五、试工户单独立账,工多粮多,工少自吃老底。

王氏一听,炸了:“你还整起票子来了?咱这是要开银号?”

“咱不是开银号。”虞青禾冷静说,“咱是开活命的道儿。”

“现在不分账,以后就有人赖账。”

“吃多少、干多少、换多少,一张票写清楚,没人敢瞎吵。”

当天晚上,小满领着娃娃班剪票子,一张张白纸刷上浆糊,一面写“盐一两兑票”,一面画个小鸡图标。

赵老头看了,连连点头:“这法子好,我年轻时在码头帮人记账,就怕有人拿嘴吃饭,不拿手干活。”

第三天,小满拿着第一版票册,到粥棚门口登记:“今天只兑粥票三十张,盐票二十张。”

有人不懂,来吵:“我昨天干了西个小时,凭啥只给我一张粮票?”

“你那西小时是半天,登记是三工起兑一票,不够你得攒。”小满头都没抬。

“那我媳妇咋不给?”

“她做的是兔窝杂活,记在另册,今晚公示。”

再有人闹,王氏首接一勺子抄过去:“你不认账你上山吃草去,盐还要不要了?”

有个汉子小声问:“那票子能不能借?”

小满头都没抬:“你敢借,我明天就把你写成‘盐贷户’,一个月内还不上,你就别吃粥。”

王氏在旁边咧嘴:“你看你,连孩子都怕。”

“她怕得好,怕账才能稳。”

几天下来,整个山头全都按票办事。

粥棚后面挂着一块大板子,写着:

今日盐票总流通:157

今日粮票出兑:202

剩余库存:盐21两,粮47斤,干货37斤,兔皮7张,咸菜1缸半。

赵殊站在那看了会,拍着虞青禾肩膀:“你现在是真成总管娘了。”

“管啥总。”虞青禾抿口水,“我现在就是条账命。”

“要是不搞这个,咱屯再来一拨人,就得饿死一半。”

“你这主意要是让县里官听见,说不定真来学。”

“来学也好。”虞青禾抬头,“我就让他们看看,荒年不是靠苟,是靠人心算得清。”

那晚,小年拿着半张盐票跑回家:“娘!我今天刷锅三次,拿了半票!”

“那你想兑啥?”

“我想兑鸡蛋!”

“鸡蛋不兑,等你刷五次才能兑。”

“啊?”

“山头的规矩不是白立的,你想吃蛋,要拿命刷。”

第七天早上,天还没亮,屯口那边突然传来马蹄声。

不是寻常送菜的驴车,更不是逃荒的破布队,是规整的马,一匹不高但毛油亮的棕色马,车后头跟着三人。

为首一个穿布衫,腰束皮带,手里提着一卷羊皮纸,眼睛贼亮;其余两个一看就不是干活的,一个背着大包,一个提着笔墨本册。

还没进屯,就先喊了:“请问此处可是虞家山?”

赵殊当时正领人修渠,听见喊声,擦了把汗迎上去。

“你是哪的?”

“我们是清水县衙巡查组,下乡实地查看农业样板候选户。奉县令指示,特来访查虞家山屯务情况。”

“说白点,是不是来挑刺的?”王氏扛着柴从后头出来,首接一句砸过去。

那人笑了笑:“不敢不敢,我们只是带命前来,看看‘荒年有粮’是不是真的有账可查。”

赵殊嘴一咧:“那你算来对地方了。”

当天下午,巡查三人进屯,由赵老头、小满、虞青禾三人接待。

第一站,带他们去看仓库。

仓门三把锁,钥匙分别由三人管,取粮必须三人同时到场。

巡查的那年轻师爷模样的人皱了下眉:“这仓开一次,是不是太麻烦?”

虞青禾回得干脆:“麻烦一次,总比多一张嘴吃一口来的强。”

第二站,是公示栏。

师爷翻了翻公示牌,指着上头一行问:“这‘工分兑换机制’谁定的?”

小满站出来:“我定的,我娘改的。”

“你娘?”

“就是我身边这位。”

师爷微微一顿,眼里有点玩味。

“你们屯的事,都归你娘?”

“不是归她,是她记账,我们都看账。”

“这账能不能借我看看?”

虞青禾没说话,转身进屋,半刻后拿出厚厚一叠本子:“盐票、粮票、兔窝、鸡蛋、出勤、仓出入、粥棚……你想看哪本?”

师爷接过来,翻了两页,轻轻点头:“看得出,认真记了。”

第三站,去了粥棚。

那天正赶上一锅红薯粥刚出锅,粥香扑鼻。

王氏指着那锅:“这是我们一天的配比,按人头按票兑,不够吃的自己出工换。”

“那小孩怎么办?”

“孩子干活也有票,扫一锅灰、刷一口锅,能挣半票,够吃。”

师爷点点头,又绕去兔窝和鸡棚。

赵殊带他们看那鸡蛋报表、窝草更换记录,师爷忍不住问:“你们这是把鸡当职员管了?”

“不是。”赵殊笑笑,“是把鸡当饭碗养的。”

看了快两个时辰,三人一脸疲惫坐下,虞青禾递上热茶一碗:“还看吗?”

师爷叹口气:“看不动了,你们屯规太多。”

“规多命才稳。”虞青禾接话。

“我说句实话,你们这是咱县头一份看得出‘活’的屯。”他顿了下,话锋一转,“不过……”

“不过啥?”

“不过你们规矩太硬了,要是真选为样板,官里派人来跟,你们怕不怕?”

“你们要来吃饭,我们就少吃点;你们要来查账,我就多抄一份;你们要来指手画脚……”虞青禾语气平静,“那得看你们有多少票。”

“什么意思?”

“咱山头的规矩,不是靠权定的,是靠干定的。”

“你来吃,要干工;你来管,要交票;你来混日子,不好意思,这山不接。”

那师爷盯着她看了一会,忽然笑了。

“我记住你了。”

离开前,他站在屯口,回头说了一句话:“要是再有新地,新渠,新山头,你愿不愿再带一批人活一回?”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