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迅速传达下去,整个现场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而高效。苏晴开始更仔细地检查尸体,寻找其他可能的微量物证。我则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哗啦一下拉开了厚重的窗帘。
窗外,是一个精心打理过的私人花园,此刻在瓢泼大雨中一片迷蒙。雨水疯狂地冲刷着精心修剪的灌木、石板小径和远处低矮的景观墙。强光手电筒的光束穿透雨幕,痕检员正在泥泞的地面和墙根处仔细搜寻。
“顾队!”负责外围搜索的一个年轻警员浑身湿透地跑进来,声音带着急切,“花园靠西侧围墙,紧挨着书房窗户下方的地面,发现了新鲜的踩踏痕迹!虽然被雨水冲得很模糊了,但能看出是成年男性的鞋印,鞋底花纹很特殊,初步判断是某种户外登山靴!痕迹从墙根延伸到书房窗下,然后又折返回墙根!墙头有攀爬蹬蹭的痕迹,墙外…墙外就是一条僻静的市政绿化带小路!”
我的心猛地一跳。窗户锁着,但墙头有痕迹!凶手是从外面翻墙进来,潜伏在窗下?等待时机?那他是如何进入书房的?窗户明明从里面锁死了!
“立刻提取鞋印模型!测量步幅!墙头蹬蹭痕迹提取DNA和纤维!”我语速飞快,“绿化带小路!调取那条路以及所有能通向那条路的市政监控!时间范围扩大,从昨晚九点到今天凌晨两点!特别注意携带雨具、行动可疑的人!”
“是!”
我转身,目光再次投向伏在书桌上的林国栋。旧城改造…这个项目像一块巨大的肥肉。他倒下了,谁会得利?谁能如此熟悉他的书房布局、安保习惯,甚至可能知道他夜间的习惯?
暴雨敲打着窗户,发出持续不断的、令人心烦意乱的噪音。书房里只剩下相机快门声、证物袋封口的嘶啦声,以及苏晴偶尔发出的、极其轻微的指示声。那根透明的纤维,那个0.2毫米的针孔,像两把冰冷的钥匙,刚刚插入锁孔,而锁链的另一头,还深埋在迷雾重重的黑暗里。
“顾队!”小刘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从书房门口传来,打断了勘查现场的凝滞气氛。他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屏幕亮着,快步走到我身边。
“监控有发现!静澜苑东门外的市政道路监控,拍到了一个非常可疑的目标!”他把平板递给我。
屏幕上是一段被雨水模糊了不少的夜视录像,时间戳显示着昨晚11点42分。画面里,一个穿着长款深色雨衣的人影,正沿着静澜苑外围的围墙阴影快速移动。雨衣的帽子拉得很低,遮住了大半张脸,完全看不清面容。这个人身形中等偏瘦,步幅很大,动作显得有些急促。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她背上似乎背着一个不大不小的深色双肩包,鼓鼓囊囊的。
“这个人从东边过来,沿着围墙走到我们发现的西侧墙头攀爬点附近,就消失在监控死角了!”小刘指着屏幕解释,“时间点,完全符合苏法医推测的作案时间段!而且,您看这里…”他快速滑动屏幕,调出另一段录像,时间显示是凌晨0点18分,位置是距离静澜苑西侧墙外那条小路大约一百米的一个十字路口监控。
还是那个深色雨衣人影!这次是背对着镜头,正快步穿过空旷的十字路口,方向是朝着更西边的城区。雨势似乎更大了,人影在监控画面里显得更加模糊,像一团移动的墨渍。
“之后呢?”我紧盯着那个幽灵般的背影,“去了哪里?有没有拍到正脸或者交通工具?”
小刘摇摇头,脸上兴奋稍退:“后面…跟丢了。西边那片是待拆迁的老居民区,路网复杂,监控探头少得可怜,而且很多还是坏的。这个人对那片地形似乎很熟悉,专门挑监控死角和小路走。我们的人正在那片区域进行地毯式走访摸排,但目前还没人反映昨晚见过这个穿雨衣背背包的人。”
熟悉地形…专门避开监控…我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平板边缘敲了敲。这更像是一次有预谋的行动。那个背包里,装的是作案工具?换下的衣物?或者…是得手后带走的东西?
“背包…”我沉吟着,“排查全市销售同款或类似款深色长雨衣和那个尺寸双肩包的店铺,特别是网店,看有没有可疑购买记录。另外,老居民区那边加大排查力度,重点查昨晚11点半到凌晨1点之间,有没有可疑车辆在那附近停留或驶离,尤其是…摩托车或者电动车。”暴雨天,汽车目标大,声音也响,反而是两轮车更隐蔽灵活。
“明白!”小刘记下要点,立刻转身去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