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圣临唐:跨世群雄劫
兵圣临唐:跨世群雄劫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兵圣临唐:跨世群雄劫 > 第14章 雪盐之术

第14章 雪盐之术

加入书架
书名:
兵圣临唐:跨世群雄劫
作者:
南国极光
本章字数:
10322
更新时间:
2025-07-08

烛火在雕花铜灯里摇曳,将留守府正厅映得煌煌如昼。李渊着案上横刀——刃口寒芒似水,正是新做的龙鳞宝刀,削铁如泥。

李渊说道:“张公子之炼铁新法,世上无双,可令太原军如虎添翼。大家敬张公子一杯。”

张林说道:“大家的兵器都可以用新铸的龙鳞精铁,重新打造,但只有岳云例外。”

岳云不高兴了,拉了一下穆桂英的衣袖说:“姐姐,你帮一下弟弟,张大哥欺负我。”

穆桂英笑容满面地问道:“张林,这是何故?”

张林笑着说道:“岳云力大无穷,双锤各重八十斤,只有他砸飞别人的兵器,那有谁能砍坏他的双锤呀?程咬金大哥,你的大斧能砍坏岳云的双锤吗?”

程咬金说道:“砍不了,他一锤就可以将我的大斧震飞了。”

张林说道:“岳云的一双大锤,好像是上古兵器,不可不用。”

众人大笑。穆桂英笑着点了点岳云的额头:“听见没?你的锤子金贵着呢,张大哥是夸你厉害。”

"痛快!"程咬金拍案震得酒盏乱颤:"张兄弟这炼铁法,当浮三大白!"

秦琼问道:“请问张公子,为什么胸甲只护胸前,不护背后?”

穆桂英也敏锐地接话:“是呀,背后亦是要害,敌军包抄或溃败时最易受袭。只护胸前,是何深意?”

> *OS (张林暗赞):桂英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首接切入战场实际痛点。*

张林低头心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时,我军用的三三战术也适合古代战争,该如何说出此三三战术的出处呢?还是说来自天竺吧。

张林说道“一般的盔甲是用皮做的,较轻,故可做成前心和后背一样,但我们现在做的是铁甲,如前心和后背都做,可能太重,长途行军时,会很累,并且会耗费大量铁甲,可能供应不上。

现在我们不到5万士兵,但将来可能有二十万,或者更多。”

武松说道:“那敌人如果是从背后进攻怎么办?”

张林说道:“想办法不让敌人从背后进攻自己。”

程咬金说道:“张林是喝醉了吗?敌人怎么会只从正面进攻,而不会从背后进攻呢?”

张林说道:“各位听过三三战术吗?”

程咬金说道:“没听说过,是什么战术?是什么你早想好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主意了,所以安排我们只打胸甲,说来听听。”

张林说道:“我们目前在战场上和敌方交战时,是不是各顾各的,单兵战术呢?”

秦琼说道:“当然先顾好自己,单兵作战,自古如此。”

张林说道:“三三战术,就是改变单兵作战的战法,三人背靠背同敌人作战,那背后是安全的,三人为一小组,如果有人受伤了,旁边的人可迅速补位,始终保持三人的组合。

两个小组互相靠近,作为一个班。互相帮助,这是三三战术,可有效减少士兵的伤亡。”

秦琼说道;“张兄高见,真是闻所未闻,但却有道理,故只穿胸甲即可。”

程咬金问道:“张兄的三三之术,出自何处?怎么从没听说过?是否又是老和尚说的?”

张林说道:“程大哥真是聪明,此三三之术源出于西城天竺国,老和尚云游天竺见过,他告诉我的。”

> *OS (张林内心尬笑):万能老和尚再次背锅!总不能说这是PLA步兵操典吧?*

程咬金说道:“这老和尚是谁呀?这么厉害,什么都知道,难道是神仙吗?”

李世民说道:“不管这老和尚是谁,但张兄的三三战术,确实可以大幅度减少士兵的伤亡。大家举杯,为三三战术干杯。”

众人举杯一饮而尽。

张林问道:“李公子,你那两百亲兵都过关了吗?”

李世民说道:“只有五人不达标。”

李渊问李世民:“这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说道:“张公子的练兵之法却确实不同凡响,上次去五台山寻宝时,他要求白天上山寻宝,晚上教士兵十招六合军刀法。

另叫武松教士兵两招腿法。叫秦琼教士兵箭法,要求二十步中靶心,射程过百。大幅度提高了士兵的实力。”

张林说道:“这些过关的士兵将来可作为领队,将来去教其他新的士兵,这样可以迅速推行全军。

将来的十招刀法,两招腿法,百步射程的箭法,可作为我军的必须过关的考核课程,不过者继续训练,首到合格才可上战场。”

李渊说道:“张公子大才,深谋远虑。大家敬张公子一杯。”

满座轰然举杯时,李世民却盯着面前两碟炙羊肉。左侧撒着运城粗盐的肉块泛着灰黄,右侧则铺着层细雪似的结晶。他各夹一筷入口,剑眉骤然扬起:"同是羔羊炙,为何右碟毫无涩苦?"

"李公子尝出来了?"张林笑着击掌,两名仆役抬上木盘。盘中琉璃盏内,雪盐折射着晶芒,竟似碎钻铺就的小山。

长孙无忌突然抽动鼻翼:"这盐香...竟带着松柏清气?"

"怪哉!"秦琼的银箸敲得瓷盘叮当响,"某征战多年,竟不知羊肉能鲜嫩至此。"他腕上旧疤随动作起伏,正是当年毒箭痕。

程咬金早将两盘肉各撕半只,络腮胡上沾满油星:"左边这盐苦得腌鞋底都嫌!定是管庖厨的偷工减料!"话音未落,他手中羊骨掷向廊下,惊得端菜的仆人打翻漆盘。少量雪盐洒在青砖缝间,竟凝出霜花似的六棱晶簇。

李世民霍然起身,腰间的玉带擦过案角:"庖丁何在!"

庖正张年如秋叶跪伏阶前:"禀二公子.…白盐是张公子给的..."他袖中抖出个鲨皮袋,穆桂英刀穗一卷,盐袋己落入李渊掌心。

"此物价值千金。"长孙无忌轻抚圆领袍上的墨渍——这位留守府的谋士的指尖,还带着连夜核对账簿的朱砂印,"《盐铁论》载'齐之渠展盐,燕之辽东煮',却不及此盐半分晶莹。"

张林站起来,龙泉剑柄缠着的雪盐袋叮咚作响:"此乃西域天竺雪盐,是老和尚所赠。"他捻起盐粒迎向烛火,棱角折射出七彩晕光,"那高僧云游西海,说西域早有雪盐之法,天竺国豪门大族之户,都用雪盐。

但刚才大家所用的雪盐,却是我用老和尚所授之法制成的。”

李世民问道:“你懂雪盐之术。”

张林说道:“当然,这是是粗盐经过多种工艺加工,提纯所得。如果我们将来起兵,需大量的钱财,虽我们找到了秦始皇的一个宝藏,但远不够用,雪盐可以聚财。”

李渊问道:“如何操作?”

张林说道:“将河东的三成左右的粗盐提纯为雪盐,说我们找到了来此西域的雪盐之法,可产雪盐。

粗盐卖给朝廷的价格不变,但雪盐说工艺复杂,成本高,可报比粗盐贵一倍的价格卖给朝廷,这样我们有利可图。

将来会像西域天竺国一样,雪盐的用量越来越多的,全国有钱人都会用雪盐,我们会赚更多的财富,为起兵作准备。”

长孙无忌说道:“张公子言之有理,此雪盐定会风靡全国,为我们广积财宝。”

李世民说道:“张公子,那该如何操作?”

张林说道:“可成立雪盐坊,专门负责生产雪盐。在太原郊区选一地方,打深井十口,用于取水溶粗盐。

造窑制炭,因用量大,光靠买可能不够用,不如自制,如有富余,可供北郊唐天工冶铁坊用。

选二百名忠诚士兵守卫,不让闲人进入,注意保密,选一百名百姓为明资匠,用本地人,付高工钱。

现在尽快安排人将雪盐样品送上朝廷,取得我们生产雪盐的批复。”

李渊说道:“长孙无忌,你明天动身,将样品送到洛阳,取回批文,和朝廷商量好,朝廷收购雪盐之价为粗盐的两倍。”

太原府西郊三十里,三百玄甲军持陌刀立如铁松。程咬金一斧劈断碗口粗的界桩:"从这到汾河,鸟都别想飞进来!"

岳云的弩手伏在十丈高的哨塔上,箭头寒光扫过盐坊木墙。墙内百名工匠正夯土筑基,每人腰牌刻着"并州匠籍"——皆是张林从太原三县挑的良家子,祖上三代都查过牒谱。

"这夯土的力道,比娘子关城墙还实!"秦琼双锏插入地基,竟只没入三寸。**穆桂英蹲身抓起一把土,捻了捻湿度,又观察夯土的层次,对监工道:“土层需再压三遍,尤其墙角处,要能抗住雨水冲刷。盐坊最忌渗水返潮。”** 她的细致要求让监工连连称是。

这百名工匠,建好房子和围墙后,留下来当雪盐坊的伙计,生产雪盐,工钱比外面的普通工钱高出三成,众工匠开心不己。

二十辆牛车碾过官道,麻袋缝里漏出的粗盐晶在阳光下泛灰。张春花捧着账簿清点:"运城盐湖这月供粗盐八百石,李大公子倒是守信。"

"他敢不守信?"穆桂英七星刀穗扫过盐袋,**刀尖灵巧地划开一个麻袋小口,拈起几粒粗盐放入口中细品,随即柳眉微蹙:“这批次盐味苦涩,杂质比上月多了一成。李建成管着盐湖三年,出的盐苦得能喂马。”** 她忽然旋身,刀尖精准抵住押运官的咽喉:"这袋盐潮气太重,说!路上淋过几次雨?或是掺了次货?"

押运官抖如筛糠:"姑奶奶明鉴!过霍州时遇山匪劫道,洒了...洒了半车...小的该死,贪便宜补了些劣盐..."

"山匪?"常遇春的铁锹拍碎路旁青石,"明日某带兵平了霍州山头!"

> *OS (张林看着穆桂英验盐):行家啊!这品控意识,搁现代就是质检总监!*

盐坊中央,放置着十个张林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而做的过滤器,似蒸面包的竹蒸笼,不过以木为材,正方形,长三尺,宽三尺,高一尺,底部为木条格状,上放过滤布,称之为过滤木盆。

另做十个贮液盆,也是长三尺,宽三尺,高一尺,但底部为密封的,贮液盆旁开出液口。过滤好的清液从此口流入木桶,然后由伙计提去蒸灶。

一个过滤器由三层过滤木盆,加一个贮液盆组成。

**头层**:柞木炭碎铺满粗麻布,程咬金抡锤砸炭,黑灰沾得络腮胡如锅底:"这炭比婆姨的眉粉还细!" **穆桂英检查炭粒粗细,要求工匠过筛两次,确保均匀。**

**二层**:细葛布绷在檀木框上,岳云带兵卒用银针试孔:"漏过一粒粗盐,军棍二十!" **穆桂英亲自抽查布孔密度,用发丝穿过测试,不合格者当场更换。**

**三层**:运城产的丝绸流光溢彩,穆桂英**不仅用剑穗拂过布面检查平整度,更将布对着阳光细看透光均匀度**:"运城的潞绸与杭缎,蜀锦齐名,果然名不虚传。此层最是关键,务必确保无瑕疵。"

**底层**:贮液盆接住清液,由出液口流到木桶,刘伯温蘸水画符:"这卤水清得能照见紫微星!"

百口大缸列如军阵,草木灰撒入粗盐水的刹那腾起白烟。"要搅够九百转!"张春花敲着铜锣,工匠们齐唱《盐工号子》,木桨翻起黄褐泡沫。

长孙无忌盯着沙漏:"沉淀满六个时辰,少一刻钟..."

"盐质发苦!"张林接口,掀开瓮盖惊飞雀群。卤水映着朝霞,竟泛出翡翠色。

> *OS (张林看着翡翠色卤水):杂质沉淀效果比预想好!接近现代精制盐的纯度了。*

伙计将沉淀好的粗盐液装入木桶,提到过滤器进行过滤,然后将过滤好的清液提到蒸灶旁,进行蒸水。

蒸灶前,李世民赤膊拉动风箱,火舌舔着铁锅底:"火候怎辨?"

"看盐之花!"张林撒把粗盐,"初如蟹眼,再似鱼鳞,三如虎纹时下卤水!"

张林说道:“成了,停火,下铁锅起盐,”

两个伙计,用木勺将雪盐从铁锅装入木桶,只见雪盐晶体细小,质地细腻,状如雪花,色泽白中透亮,尝一下,略有点甜味。**穆桂英也取了一小撮细品,点头道:“入口即化,毫无涩感,比西域贡品更胜一筹。”**

当晚,李世民在雪盐坊,大开宴席,宴请二百士兵,一百伙计,以及众英雄好汉,李世民举杯说道:“大家辛苦了一个多月,终于制出雪盐了,不过大家注意,此法来自西域天竺国,要保密,如果谁敢泄密,一旦被我查到,会祸及家人。大家辛苦了,干杯。” **穆桂英亦举杯,目光扫过全场,带着无声的威严:“雪盐乃我军命脉,望诸位谨记二公子之言,守口如瓶。”**

众人举杯同饮。

李世民问岳云:“有没有发现可疑之人?”

岳云说道:“有几个人想来窥视,被我们赶走了。”

太原府衙前立着鎏金牌匾:"钦命雪盐坊"。

太原城南门轰然洞开,九旒龙旗猎猎作响。钦差崔元礼蟒袍玉带,手持鎏金圣旨踏过朱雀街。他身后十八名金吾卫铁甲森然。

"圣人口谕——"崔元礼展开黄绫,目光扫过李渊的幞头,"太原产雪盐,品质极佳,朕心甚慰。"

夜宴上,七尺水晶盐台映着烛火,雪盐凝成汾河舆图。

"此酒贺祥瑞!"崔元礼举盏遥敬。程咬金举着酒坛和武松二人对饮。

张林轻叩玉磬,盐台轰然崩解。雪盐凝成《禹贡》九州图,太原处腾起白雾:"《周礼》有云,盐乃天地精华。

钦差崔元礼说道:“皇上己下旨,宫中用盐只用雪盐,恭喜李大人。”

有一天,张林,穆桂英,岳云,程咬金,武松,常遇春,刘伯温,徐宁,张保,王横等人正在吃晚饭,但上菜特别慢,急得程咬金乱叫,厨娘陈丽过来说:“对不起,今天上菜有点慢。”

穆桂英温言问道:“陈嫂,是何缘故?可是人手不足?”

陈丽说:“怪老天爷。近半个月老下雨,城中柴火价格上涨了五成,很难买到干的柴火,我们买的柴火不够干,不好烧,你看我满脸都是烟灰。”

穆桂英说道:“不怪你,怪老天爷,你慢慢做,我们等一下没关系。” 她递过一方干净手帕给陈丽擦脸。

> *OS (张林看着烟熏火燎的陈丽):柴火...湿柴...等等!山西!我怎么把那个‘黑金’给忘了?!*

张林突然间想到,山西还有一个黑宝贝!

> *OS (张林内心狂呼):煤!石炭!遍地都是的石炭啊!这玩意儿耐烧又便宜!解决燃料问题的终极答案!*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