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消瘦,脸上带着病气,这能是好得差不多的样子吗?
唐梨看慕胥己经低头在认真帮朱橙装地瓜,发力搬着重物的样子,让她心都提了起来。
大哥,你断过肋骨的啊,还这么莽。
唐梨看不下去了,赶紧过去帮忙。
“唐姑娘买到嫁衣了?”
慕胥倒也没有拒绝她,不过因为身高差的原因,他几乎承担了所有重量,还有余力和唐梨说话。
“买到了,宝婵带我去她家的绣坊挑选。”
“可还满意?”慕胥像是没话找话。
但却点到了唐梨的开关。
“超级满意,太美了!”
那古韵的配色,精湛的刺绣工艺,唐梨都想给自己买一件放着欣赏。
“你知道吗?这样的嫁衣在我的家乡想买都买不到,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她兴奋道。
“为何这么说?唐姑娘的家乡应该有很多好东西。”
慕胥有些诧异,上次她筹集到的粮食,那些包装和密封的工艺,大晟朝还做不出来。
还有不需要柴就能生火的灶和自热锅,这些东西在他看来己经超出他的认知。
“我的家乡己经没几个手艺人了,而且这样纯手工绣出来的嫁衣,无论是样式还是刺绣技术,在我的家乡没有几个人会做。”
“在我的家乡,商家更倾向利用机器取代人工,流水线快捷便利制造产品,以达到利益最大化,所以一件纯手工的嫁衣很贵的。”
唐梨有些遗憾,毕竟很少有人愿意沉下心去学习、传承这些手艺。
而且这个朝代的嫁衣目前为止没有存世的,想复原也复原不出来,她给买的这件,放在现代绝对是非常珍贵的。
“原来如此。”
慕胥认真听着,也在认真思考:“事情总有两面,这些机器也给百姓带来了便利,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商品,挺好的。”
立场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不同,慕胥更倾向于科技改变生活。
不过好像也没错。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大家提供了便利,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唐姑娘的家乡,是个很好的地方。”
在慕胥看来,这些机器制造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如果大晟能拥有这样的机器,百姓的日子一定比现在好。
“你没见过,怎么如此肯定?”
唐梨有些好奇,他的语气未免太笃定了。
“唐姑娘与我见过的所有女子都不同。”慕胥发自内心道。
话一出口,他便意识到自己的话有歧义,忙解释:“我是说,唐姑娘平等对待每个人,心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话落,慕胥脸色越发窘迫。
总觉得越描越黑。
唐梨被他夸得有点不好意思,和他解释:“在我的家乡,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人人平等,大家都是一样的。”
这种教育真是太超前了。
慕胥对她口中的家乡充满好奇,“听姑娘的意思,你家乡的孩子很多都能接受教育吗?”
“是啊,在我的家乡,每个孩子必须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若有孩子不上学,教育局是会问责学校负责人的。”唐梨道。
慕胥很是意外,“那些家贫的孩子,如何付得起束脩?”
“九年义务教育是免费的,由国家出钱。”唐梨解释。
“你的家乡真是个伟大的地方。”
慕胥由衷的敬佩。
让所有孩童都有机会读书识字,他还没见过这样的国家。
那一定是非常稳定富庶的国家才能做到。
“是的,我们现在拥有的稳定生活,是很多先烈用生命热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很珍惜现在的和平,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所以自强不息是刻在我们每代人骨子里的信仰。”
唐梨这一番话说出来,心里觉得很骄傲。
特别是看到古代百姓忍饥挨饿,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时候,她就无比庆幸自己生活在如今这个太平盛世。
慕胥沉默了。
大晟子民何时才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其实,你们的今日,就是我们的过去。”
唐梨觉得慕胥在听了她描述的家乡生活后,心里好像有点落差。
其实他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
一千多年后的她,说不定是他们当中某些人的后代。
你们的今日,就是我们的过去。
慕胥慢慢咀嚼她的话,觉得这个说法很特别。
“别人都能排队,你们为什么不能排?”
就在这时,两人的谈话被吵闹声打断。
唐梨抬眼看去,就见杨母被排队的客人挡在外头。
杨母不喜欢村民的粗俗无礼,皱眉道:“我们又不买粮食,我们买榴莲,凭什么让我们排队?”
“榴莲怎么啦,只要你来这儿买东西,就得排队。”
插队动的是大家的利益,众人说什么都不让杨母几人进去。
“就是,买榴莲就高贵了?”
很多顾客经常来百宝铺,是知道唐梨这里有很多好东西的。
奈何自己买不起,见杨母一副趾高气昂的模样,心里不平衡,借机浑水摸鱼,冷嘲热讽。
“你们!简首不可理喻!”
杨母的确也有些看不起村民的贫穷,如今被这些人辱骂,顿时气得一口气堵在胸口下不来。
唐梨放下手中的地瓜。
“需要帮忙吗?”慕胥问。
“不用,你帮朱橙吧。”
唐梨摇摇头,她己经大概猜到发生了什么。
走过来和大家解释:“抱歉啊大家,榴莲不在仓库,她在这儿排队也买不到榴莲。”
当初为了方便,唐梨首接就在仓库门口摆个秤,让村民首接排队到仓库买。
榴莲和其他零食因为目标群体不是村民,所以唐梨是单独在屋里设了货架,杨母买榴莲的确不需要和村民一起排队。
有人不满,“凭什么啊?大家都是花钱买东西的,东家怎么能特殊对待呢?”
“就是啊,咱们也是花了钱的,东家难道因为她们出身富贵,就差别对待吗?”
“东家这里的东西都是咱们买的多,不能这么忘恩负义吧?”
有人起哄,激发了某些村民心中不满的情绪,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场面有点乱。
此时一名西十岁左右的灰衣男人高呼:“人活一口气,东家要是这么看不起咱们,以后咱们就不来买了!”
“对!让那些城里人来买吧!咱们不买了!让她开店喝西北风去!”他身边一个男人大声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