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有才准备等秋收以后就开始让村民种菜,毕竟现在麦子还长在地里,不能直接挖了吧。
要真那样干,肯定会被喷死,搞不好本来就不太好的名字,更是要迎风臭十里。
不过可以先开开荒,把后山的树都砍了,开春都种上果树。
果树林边上建鸡棚,里面放养走地鸡。
还可以养养梅花鹿,听说很是滋补,以后可以多吃,让陈雪茹也跟着享福。
在建一个养猪厂,连专门喂猪的人选贾有才都选好了,这在农村可是好活,这么好的职位绝对不能便宜了外人,就让自已的大侄子媳妇贾张氏干了。
还去什么城里,城里有什么好,好好待在农村喂猪得了。
还要在两山之间的山沟外面垒坝,蓄水建水库,可以养鱼,养鸭。
正经农田全弄成菜田,这里离四九城还是有些远。
距离近的肯定更占优势,要想把想法落实在贾家村,种的菜还要不一样。
办法总是有的,比如大棚反季节蔬菜,国内现在的化工基础肯定做不了塑料薄膜。
不过问题不大,反正等四九城解封了,贾有才一定要去香江采购物资,顺手就给解决了。
至于是不是零元购,额,这个一般都是要看本地人友好不友好,他也没打算落户本岛。
去一个三不管的地带比较合适,比如电影里大名鼎鼎的九龙城寨。
因为种种历史遗留问题,那地方大英管不着,主要是想占领,几次攻打,没打过。
里面也是有枪有炮,还有几股势力。
从这里你就能看出,我大英的陆军龙虾兵有多废。
那里面到底是啥情况,土匪恶霸,走私军火的,贩卖大烟的,杀人放火的,比比皆是,最老是怕是还有太平天国时期跑来的长毛贼。
怎一个乱字了得,不过乱有乱的好处,谁拳头大,谁人多,谁是大水喉,谁能带来利益,谁就是老大。
巧了不是,他贾有才就符合这个条件。
国内也没管,说起来还是我大清最后一块地盘,如果大清还在的话。
采购的话现在大概还是买办的天下,国内的殖民地被取消,资产直接没收。
全都跑岛上去了,那个国家的资本都有,主要还是英资,对于跟他们借钱借物资贾有才表示一点心里负担都没有。
除了反季节蔬菜,贾家村的服务还要周到,直接用车送货上门,先把以后的制衣厂订单拿下。
接着是对门的轧钢厂,在找找门路把别的大厂的订单也弄到手,就差不多够贾家村吃了。
最好是开始就把农田集中起来,集体劳动,直接弄成集体制,采用固定工资加分红的模式。
反正前些年的政策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只要不剥削压迫,还真没人管。
再说贾有才可是提前半步,直接来了集体制,没有道理不能成事。
说不定做好了,还能有经验给人借用一下。
另外还可以带着附近的村子也种果树,北方能种的也很多,比如苹果,梨,杏,桃,柿子,栗子,葡萄,核桃,桑葚,海棠,山楂,枣,樱桃都可以。
不过那些不好保存的只少量种植,大部分都要种可以晒干的干果之类,容易储存。
种出来的果子跟本不用管销路,以后可以统购统销,根本不存在有东西卖不出去的情况。
有钱没票买不到东西倒是比比皆是。
想法是想法,具体还是要人去一件件实现。
贾有才可没有那个耐心待在乡下陪他们慢慢发展。
让他在城里帮忙找找订单,跟人喝喝酒,打打关系,他还是乐意帮忙的。
可是总是要有一个领头的,有能力的,愿意在基层领着劳苦大众战天斗地的大怨…
额,不是,是大英雄,大救星。
带着大伙一起干,建立新农村,共同富裕,齐奔小康。
想着想着贾有才把目光看向了,来到自已身边一直默不作声,还用幽怨的目光盯着自已的老杨。
贾有才在心里大喊一声救你了。
谁知道老杨没当轧钢厂以前是干什么工作的。
那么个万人大厂,好几家分厂,老杨都能管好。
村里这点事算个屁,只要把规划书弄好,把村民协调好,按着贾有才准备的路线一路狂奔就对了。
离公私合营还早着呢,没合营轧钢厂还是娄家的,跟老杨没一点关系。
现在基层干几年,等有了成果,在让老杨去轧钢厂,刚刚合适,也没耽误人家进步不是。
说不定在乡下以后跟着贾有才学为人处世,还能变的油滑一点,以后也不至于吃个大亏。
老杨被贾有才,用神色莫名带着笑意的眼神上下打量,心里一阵发毛。
冥冥之中好像自已的人生被人左右,挣脱不来。
贾有才干咳一声说道:“老杨啊,你杵在这干嘛?
不晓得去帮帮忙,你看蔡全无忙的是满头大汗。
这村里可没有几个识字认数的,你身上可没带着伤。
总不能光吃饭,不干事吧。
不是听说你们的规矩是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帮忙干点事,就当把饭钱抵了。
分地这些事你们应该有流程,很熟练了,我很看好你。
你只管放手去做,大事小情都让你决定,要是真有不开眼的刺头不听话,你在来找我。
我这还有点事,还得去一趟城里帮王秀兰同志找个医生过来,给她治治伤,可耽误不得,就先这样了,我走了。”
交代完事情的贾有才没有理会麻瓜的老杨,拍拍身上不存在的尘土,一溜烟地走了。
这村里的事,老杨不管也得管,他贾有才说的,要是不管贾有才就带着上千号一起把他架起来,想跑门都没有,道德绑架谁还不会似的。
就算以后四九城解放了,也别想跑,敢跑,就集体上城里要人。
这活他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
贾有才回到自已家,却听见王秀兰同志正在给陈雪茹几个女人上思想教育课。
贾有才直撇嘴,直接走了进去,那什么课贾有才没听过过。
想当年他当溜子的时候,那局子跟他家似的,隔三差五就得回家一趟。
就连踩缝纫机这门手艺都是在里面学的。
要是他啥也不会,哪会让陈雪茹一个人开什么制衣厂。
踩缝纫机吗?这个他熟。
王秀兰见贾有才走了进来,好奇问:“不是说去量地了去了吗?你怎么回来了。”
贾有才呵呵一笑,瞎话张口就来:“那什么,老杨同志看我年轻,怕我弄不好,他有经验,一手包办了。
我这不回来看看,给我媳妇说一声,去城里帮你找个医生过来。”
王秀兰点点头说:“老杨人不错,办事也靠谱,分地这事,他办了很多回了,精熟。
只要村民配合好,这点事难不倒他。”
贾有才笑着点头称是,随意问了陈雪茹一句:“你们刚才聊什么呢?”
陈雪茹笑嘻嘻地说:“刚才聊你呢,说你不该想着娶小的,男人要是一心一意,真心疼自已媳妇,就该一夫一妻,娶一个就够了。”
贾有才白眼一翻看着王秀兰说:“娶一个够干啥,晚上我还没用力她就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