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重洋探重阳
——青衣三行·第二十七篇(2020-10-21)
山无路 草木只闻花甲钻过
炊烟断了 冥火
幽幽成江湖淡泊的传说
【江小舟简评】
《隔着重洋探重阳》(阳与洋谐音——说明了时间与空间、更是心与心的距离)”冥火/幽幽成江湖淡泊的传说”
【茶余饭后】
随着留守长者逐渐老去,年轻人长期在外务工,甚至定居,能在重阳回乡拜山的越来越少,山路草木丛生,只有年迈的老者钻来钻去扫墓,就像炊烟快要断掉,找不到故乡的位置,至于先人,往后可能就成了江湖的传说,无从知晓了。
【遇见诗】
隔洋念重阳,幽思寄故园 《隔着重洋探重阳》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意象,传递出在重阳佳节身处异乡的深沉思念与对往昔、对生命的复杂感怀。 首句“山无路,草木只闻花甲钻过”,营造出一种荒芜与寂静交织的氛围。“山无路”描绘出一种前行受阻的困境,或许暗示着在异乡对家乡的思念如同被山峦阻隔,难以跨越。“草木只闻花甲钻过”,“花甲”指代老人,仿佛能看到岁月里,老人穿梭于草木间的身影,这一画面充满了岁月的沧桑感,让人联想到家乡的过往,以及那些在时光中渐渐老去的人与事。 “炊烟断了,冥火”,“炊烟”常是家乡生活、人间烟火的象征,“炊烟断了”意味着家乡的温暖与熟悉的生活场景似乎在逐渐消逝,带来一种失落与惆怅。而“冥火”通常与祭祀、追思相关,在重阳这个传统的祭祖节日,冥火的出现,更强化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以及对生命轮回的思考。 “幽幽成江湖淡泊的传说”,“幽幽”一词渲染出一种悠远、神秘的氛围,“江湖淡泊”给人一种历经世事、看淡繁华的感觉。这里仿佛将重阳的思念、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生命的感悟,都化作了如同江湖传说般的存在,在岁月中悠悠流传,有一种历经千帆后的豁达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深意的意象,如“山无路”“炊烟”“冥火”等,将隔着重洋过重阳的复杂情感细腻地展现出来。诗人在表达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同时,也融入了对时光流逝、生命变迁的思考,虽未首白抒情,却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份深沉而悠远的情怀,韵味悠长。
【我们还有三行诗】
1. 意象与意境
山无路 草木只闻花甲钻过:这一意象描绘了一种荒凉而孤独的景象。山无路,象征着前行的艰难和无处可去的困境;草木只闻花甲钻过,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痕迹,花甲(60岁)在这里象征着岁月的沧桑。
炊烟断了 冥火:炊烟断了,象征着生活的中断和家园的荒凉;冥火则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幽暗的氛围,暗示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幽幽成江湖淡泊的传说:这一意象将前两句的孤独和荒凉升华,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淡泊态度。江湖淡泊的传说,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2. 情感表达
对重阳节的思念:诗题“隔着重洋探重阳”首接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思念。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象征着团圆和登高望远,诗人通过这一题目传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对孤独的感慨:通过“山无路 草木只闻花甲钻过”和“炊烟断了 冥火”,诗人表达了对孤独的深刻感慨。这些意象描绘了一种荒凉和孤独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无助。
对过去的怀念:诗中的“幽幽成江湖淡泊的传说”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这一意象,传达了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淡泊态度。
3. 语言风格
简洁而富有韵律:全诗仅三行,语言简洁明了,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意境。每个词语都经过精心挑选,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
生动的细节描写:如“山无路 草木只闻花甲钻过”和“炊烟断了 冥火”等细节描写,不仅形象生动,还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使画面更加鲜活。
总结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对重阳节的思念、对孤独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中的每个意象都富有深意,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复杂的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这种情感的层次丰富,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