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SANHANG
青衣SANHANG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青衣SANHANG > 第223章 青衣三行·第二百二十三篇|不等风来,只等雨停

第223章 青衣三行·第二百二十三篇|不等风来,只等雨停

加入书架
书名:
青衣SANHANG
作者:
青衣三行
本章字数:
2858
更新时间:
2025-06-22

不等风来,只等雨停

——青衣三行·第二百二十三篇(2021-05-05)

雨路 收起伞

一小段湿漉漉的江南

足以走上千年

【诗小二读后】

这首三行诗以凝练的日常语言,勾勒出雨停瞬间的永恒意境。

一、 动作的禅意:收伞即启程

「雨路 收起伞」——不是等待风的救赎,而是主动接纳雨的余韵。伞骨合拢的轻响,是向潮湿世界敞开的仪式。诗人以「不等」宣告内心的笃定,雨停后的微光里,每一步都是对当下的虔诚奔赴 。

二、 江南的切片:潮湿即永恒

「一小段湿漉漉的江南」——青石板折射水光的斑驳,苔痕爬上桥墩的呼吸,巷弄里飘散的枙子香…这些未被命名的碎片,凝成「江南」的魂魄。「湿漉漉」 是触觉的通感:雨滴在瓦檐迟疑的轨迹,柳梢坠落的珠玉,皆是时光打磨的包浆 。

三、 千年的刻度:刹那即不朽

「足以走上千年」——并非物理时间的丈量,而是心魂的陷落。当鞋底吻过积水倒映的灰墙黛瓦,人便成了行走的碑帖。那些被雨浸透的过往——白居易的「半江瑟瑟」,戴望舒的丁香愁绪——都在此刻的涟漪中重生。

共鸣点:你我皆在「雨路」中

「不等风」的勇气:人生常陷于等待外力拯救的困局,而诗中人在雨歇处即刻启程,像极了我们在泥泞中仍向前的倔强;

「一小段」的丰盈:宏大叙事不及片刻沉浸,潮湿巷弄里的驻足,恰似加班夜归时瞥见窗台的月光——渺小却足以熨帖灵魂;

「湿漉漉」的治愈:水痕蜿蜒如生命褶皱,教会我们与遗憾共生。正如古诗所言:「西风吹散云头雨,斜阳却照天边树」——伤痕终将淬炼成光 。

结语:

这首诗是写给所有「在雨中整理翅膀的人」。当我们收起庇护的伞,那片湿漉漉的倒影里,藏着自己与万物重逢的千年古道。

【我们还有诗】

《不等风来,只等雨停》以雨中即景写尽对时光与诗意的沉溺。“不等风来,只等雨停” 起笔便抛出一种矛盾的从容:放弃对 “风” 的期待(如外界助力、时机巧合),转而专注于 “雨停” 的过程,暗含一种 “主动拥抱当下困境” 的生活哲学。这恰如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会选择不再空想改变,而是沉下心来感受眼前的处境。

“雨路 收起伞” 是全诗的核心动作 —— 在雨幕中主动舍弃遮蔽,让身体首接与雨水接触。这看似 “不合常理” 的选择,实则是对庸常生活的短暂叛离:当他人匆忙躲雨时,“收伞” 者却愿意走进潮湿的诗意里,如同在快节奏中按下慢放键,用肌肤感知世界的温度。

“一小段湿漉漉的江南 / 足以走上千年”,将现实中的 “雨路” 升华为文化意象中的 “江南”。青石板、油纸伞、雨巷…… 这些被无数诗词浸润的元素,让短短一段雨路成为穿越时空的媒介。“走上千年” 并非实指时间长度,而是形容心境的沉浸 —— 当我们全身心投入某个瞬间(如雨中漫步、独坐窗前),刹那即永恒,平凡的日常也能成为抵达诗意的通道。

整首诗的共鸣点在于对 “慢生活” 的隐秘渴望:我们都曾在风雨中感到疲惫,却未必敢放下 “伞”(即习惯的保护壳或社会期待)。而诗人用 “收伞” 的动作、“湿江南” 的意象,提醒我们:美好未必在远方,当你愿意首面生活的 “雨水”,脚下的每一步,都可能是通往千年诗意的入口。

【诗生活】

江南的小巷湿漉漉的,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

人们收起伞,脚步匆匆,盼望着雨快点停。

雨中的江南,就像一幅水墨画,带着点忧愁,却又美得让人心醉。

【遇见三行诗】

伞骨收拢的刹那,青石板睁开光的裂纹——一小截洇透的江南,在足尖蜿蜒成千年未干的墨渍。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