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再也不见
——青衣三行?第十七篇(2020-10-11)
行至深秋山脚独木桥 遥望
远处那盏星火 夜夜
往心岛靠拢
【茶余饭后】
许是曾经一起游山戏水,时至深秋,早己分开,孤独的不是木桥,不是山脚,而是自个儿行走的人,黄昏远处隐约可见星光和渔火,可有思念的某某,你看它们每到入夜都会往我的心上靠,那是一座漂流的小小岛屿,只住着你和我的过往,记忆虚无的憧憬。
【诗小二读后】
于时光断点处,念往昔与未来
《再见再也不见》短短三行,如同一把精巧的钥匙,悄然开启了回忆与情感交织的大门。
首句 “行至深秋山脚独木桥 遥望”,勾勒出一幅充满孤寂感的画面。“深秋” 点明时节,带来万物凋零、寒意渐浓的氛围,渲染出一种惆怅与萧索。“山脚独木桥”,描绘出所处之地的偏僻与道路的狭窄难行,“遥望” 二字,更是将目光投向远方,开启了对未知或回忆的探寻,让人不禁好奇,在这清冷的氛围中,主人公究竟在遥望什么。
“远处那盏星火 夜夜”,“远处那盏星火” 在漆黑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它或许象征着希望、温暖,又或是某个难以忘怀的人或事。“夜夜” 二字,强调了时间的延续性,仿佛这盏星火每晚都会出现,从未缺席,如同一种执着的等待,亦或是无法忘却的执念。
“往心岛靠拢”,形象地表达出这盏星火对于主人公内心的意义。“心岛” 是内心深处最隐秘的地方,星火朝着心岛靠近,意味着其在主人公心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它可能承载着过去的美好回忆,或是对未来的憧憬向往。结合标题 “再见再也不见”,或许这星火代表着曾经熟悉如今却己远去的人与事,虽再也无法相见,但其所带来的影响,却如同夜夜靠近心岛的星火,始终萦绕心头,无法消散。
整首诗借助深秋、山脚、独木桥、星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既孤独又充满期待的复杂氛围,细腻地传达出那种对过往情感的眷恋与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期许,虽未首白倾诉,却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深沉的情感涌动。
【我们还有三行诗】
意境深远,富有画面感
“行至深秋山脚独木桥 遥望”,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冷而又略带孤寂的深秋场景中。独木桥这一意象,本身就具有孤独、脆弱的象征意味,而“行至”“遥望”两个动作,又赋予了画面一种动态感,仿佛诗人正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上,驻足回望过去,又遥望未来。
“远处那盏星火 夜夜”,星火在夜色中闪烁,给人一种温暖而又渺小的感觉。它可能是希望的象征,也可能是对远方的思念。夜夜的重复,强调了这种情感的持续性和强烈性,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牵挂和期盼。
情感含蓄,引发共鸣
诗题“再见再也不见”本身就充满了离别的哀愁和无奈。这种情感在诗中并未首接表达,而是通过意象和画面的营造,巧妙地隐藏其中,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自行体会和感悟。
从“行至深秋山脚独木桥”到“往心岛靠拢”,诗人的情感似乎在经历一种从外在的孤独到内心深处的渴望的转变。这种情感的转变,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离别、思念等主题的共鸣,让人在阅读时不禁想起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离别和重逢。
语言简洁,富有节奏感
全诗仅三行,语言简洁明了,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内涵。如“行至”“遥望”“夜夜”等词语的使用,既简洁又富有力量,能够精准地传达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诗中的每个词语都经过精心挑选,没有多余的修饰,却能精准地传达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同时,诗歌的节奏感较强,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富有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引发人们对生活、时间和人生的思考。“行至深秋山脚独木桥”暗示着人生旅途中的某个阶段,而“往心岛靠拢”则象征着对内心深处的追求和渴望。
它提醒我们,人生充满了离别和重逢,有些再见可能是再也不见。但即便如此,我们仍需珍惜当下,勇敢地面对未来,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宿,从而引发读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