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在吃中午饭前,辛乐乐一拍桌子,安排好了自已未来的路。
“我要读书!把书读烂!”
辛文强把给闺女添好的一大碗白米饭放到她面前,啪啪啪就鼓起了掌。
“咱们乐乐就是有志气!就是要读书!争取跟你萌萌表哥一样考滨工大,以后出门都有专门的保镖保护的那种,这样那什么男主就动不了咱们了。”
辛乐乐挤出一个假笑,“那你也太看得起我了,我可没表哥那么厉害。”
说起辛乐乐的表哥罗萌,那可是个传奇人物。
一考上大学就失踪,就每年过年的时候坐军车回来吃一次团年饭,吃完饭又立即被接走。
问起在做什么工作,每次回答都是打螺丝,直到末世来临的前一年,辛乐乐才知道表哥是造飞船。
然后辛文强就受了刺激,开始鼓励闺女也考滨工大。
罗美琼上下打量了闺女一眼,觉得辛文强的提议很不错。
“我觉得可以,咱乐乐继承了我们罗家的天赋,是块读书的料。”
辛乐乐:……
罗家的天赋都在表哥那里,这里顶多就分到了一丁点。
毕竟末世前她只是成绩好,能称得上一句“学霸”,还远远没有达到“学神”的程度,表哥那可是真“学神”。
“对了,乐乐现在是几年级?”辛文强坐到位置上,给闺女夹了一块红烧肉。
罗美琼摇了摇头,记忆里的罗美琼每天都很忙,没怎么管过女儿的学习。
夫妻俩又看向辛乐乐。
辛乐乐咽了口口水,“刚刚高中毕业,但是好像明年才能高考。”
她又努力扒拉了一下剧情,“确实是明年恢复高考。”
剧情里,原主是今年嫁给粱平安的,高考恢复后,她本来想参加高考,但高考那天,粱平安直接把她关在了家里,这也成为原主生平最遗憾的事。
辛文强点头,“行,那这一年你努力复习,争取明年考个好大学,其他的事不用担心,爸妈会处理好。”
辛乐乐有点不太敢放心,“那你们打算怎么处理?”
辛文强:……
臭丫头问那么多做什么?这让他怎么回答?
罗美琼眼睛一瞪,“赶紧吃饭,哪儿那么多问题?再不吃你爸把肉给你吃光!”
辛乐乐:……
……
……
吃过饭,一家三口收拾收拾出了门,他们打算去黑市踩踩点,看能不能换些钱票,然后过两天就搬回乡下老家。
没有工作,继续待在城里肯定不行,那就只能回乡下老家讨生活。
估计男主也是这样打算的。
没钱没票还得天天干农活,辛家早晚会妥协嫁女。
辛文强骑着自行车载着辛乐乐,罗美琼同样骑着自行车。
辛家是双职工家庭,条件其实并不差,如果不是因为把积蓄都用来买了住的那套房子。
他们买了房子以后转了户口,现在即便要回村,口粮也是个问题。
但辛乐乐一家并不缺口粮,暂时不待在城里,也是不想一直被男主的人盯着。
一家人很快到了黑市。
说是黑市,其实就是一条窄窄的小巷,巷子两边还有人专门望风,不论是买还是卖,要进去的人还得专门交一分钱的门票才让进。
一家三口在路上的时候就找无人角落乔装打扮过,辛乐乐还把两辆自行车都收进了空间。
这会儿辛文强的皮肤被辛乐乐用深色粉底液抹得更黑,戴了一顶脏兮兮的假发,穿的是几乎已经看不出颜色的灰色衬衣。
罗美琼比她好不到哪儿去,藏蓝色的衬衣上全是补丁,脸上用眉笔点了不少麻子。
辛乐乐也穿的是满是补丁的衬衣,脚上是破了洞的布鞋,头上戴着脏兮兮的假发。
这是她们家在末世的时候经常用到的道具。
那种时候可不能露富,得能有多穷有多穷。
也幸好这些道具一直被她放在空间里,现在正好拿出来用。
辛文强提着一个大布包,里头装着辛乐乐和罗美琼之前就整理好的东西。
一罐奶粉、几包红糖,还有一些大米、小米之类的粮食。
布包最底下放着几个盒子,盒子里是辛乐乐在末世的时候弄到的手表。
当时在基地的市场她遇到一个卖手表的摊贩,他儿子快饿死了,辛乐乐不忍心,就用自已在基地食堂领的口粮和他换了些手表。
可能是写这本书的作者不太严谨,背景有些混乱,连辛文强和罗美琼夫妻也分不清现在究竟算是个什么年代,感觉跟70、80搅成一锅粥似的。
罗美琼和辛乐乐手里也各自拎了一个布包。
罗美琼的布包里装的是一些散装的绿豆糕、桃片糕之类的东西。
辛乐乐的布包里装的则是她重新用牛皮纸包装过的肥皂和香皂。
她力气小,里头也就装了十来块。
交了三分钱的门票,一家三口狗狗祟祟进了巷子。
辛文强和罗美琼对于这种暗中交易都比较有经验,毕竟在末世的时候也经常会这样跟人交易。
这不,刚进去没多久,辛文强就和一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中年男人对上了眼。
只一个眼神,那男人就明白了辛文强手里应该是有好货。
看着两人去了墙角,辛乐乐好奇想凑过去,被罗美琼拉到了一旁。
她在末世的时候没怎么出去交易过,大多时候都是辛文强出去,因为罗美琼在基地的医疗中心工作,平时工作很忙,不太能抽出空。
老妈不让自已去凑热闹,辛乐乐也就没过去,跟着罗美琼蹲在旁边,将脏兮兮的布包拉开一条缝,露出里头的东西。
没过多久,就有一名包着头巾的妇女来了。
妇女穿着件白底蓝花的衬衣,手里挎着个篮子,一眼就瞧见罗美琼布袋里的绿豆糕。
她四下看了看,确定没什么突发状况后,快步走到母女俩面前蹲下。
“大妹子,你这绿豆糕咋卖的?”妇女的声音压得很低,如果不仔细根本听不清。
罗美琼伸手比划了两下,“一个五分钱,买十个送一个,不要票。”
那妇女点了点头,又指了指桃片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