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埠贵正好从院子里走出来听到了这段对话,心里一阵惊讶。
骑三轮车竟有这般收益?
何大清高兴得不知所以。
他买下这辆二手三轮车,与蔡全无磨破了嘴皮子,最终以二百二十五元成交,几乎耗尽了所有积蓄。
未曾想刚到家便揽到了生意,还是个不错的收入——五毛。
“幸好那人赶时间,既不想浪费车票,又害怕误事,所以我们定这个价格的前提是务必保证按时到达目的地。若是迟到,可能一分也拿不到了。”
何大清满脸笑容,旁边的傻柱忍不住插话说:
“李哥,这活非你不可啊!”
“你蹬车速度是最快的,但乘客会不会被你吓晕在路上呢?到头来恐怕不只分文未赚,还得赔不少钱啊!”
李子民脸沉了下来,这个傻柱真够笨的,不知道说什么就是最好的选择。
而何大清眼睛一亮,正好逮住一个教训傻柱的机会。
他给了傻柱一个大巴掌,打得他好一会儿都站不起来。
李子民瞪了傻柱一眼,决定找个机会好好治治他。
到了周末。
早上阎埠贵又来找李子民一起去钓鱼,这让李子民十分恼火。
这个阎老抠绝对是故意的!
连续两天一大早就被阎埠贵吵醒,这次李子民终于忍不住了,将阎埠贵狠批了一顿,差点就动口骂他。
阎埠贵脑海里全是关于鱼的事,昨晚连做梦都是鱼。
没想到这一出,接连向对方道了歉。
“我今天不去。”
“不去?”
“贾东旭今天去相亲,我要给他做个见证。”
阎埠贵瞪圆了双眼!
难不成李子民又要插一脚,拦下贾东旭的姻缘?
应该不会吧。
毕竟他之前抢了秦淮茹,要是再抢一次,那就真是过分了。
那得吃牢饭甚至掉脑袋啊。
但是李子民捣个乱还是可能的。
他可是记得李子民跟贾家人不对付,初来乍到时就因为房子的事情跟贾家起了争执。
换成自已肯定也会想着搞个小动作。
阎埠贵干脆收起了渔具,回到家吆喝上媳妇,说要一起看看热闹。
李子民关上房门,准备补个觉。
可是被阎埠贵这一吵,怎么也睡不着。
气死了!
阎老扣已经连续两天这样搅扰,这次非要整治整治他不可!
来到中院。
李子民正和何大清谈天说地。
蔡全算是走运了。
昨晚跑了三趟车,赚了九毛钱。
一大早,天还黑着呢,
他就又出门揽活去了。
“老蔡这个人勤快,咱们家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的。”
何大清听后非常开心,他自已也这么觉得。
聊着聊着,今天是周末,旅店的客人格外多。
他决定下周再去试试找工作,不然老是闲在家也确实不是回事。
他还得积攒点钱财,将来也好成家立业。
这时傻柱跑过来,气都还没喘匀就喊:“爸,贾东旭的相亲对象到了,那女孩儿真漂亮。”
见到李子民,又加了一句:“不过没秦阿姨好看。”
何家跟贾家是邻居家,李子民也就随着进了院子。
不多时便看到媒婆领着一个大姑娘进来。
旁边还围着阎解城、阎解放、刘光齐、刘光天以及院子里其他家的孩子们。
都在好奇地跟着大姑娘,想看看这位新人。
李子民的目光为之一亮。
这一次,贾东旭相亲的姑娘确实很出色,几乎与秦淮茹不相上下。
椭圆形的脸,五官端正,眼神里透着一丝媚态。身材更是好,曲线明显。
何大清看得直吞口水。
虽然他对女人也挺感兴趣的,不过不至于像李子民这样!
只见李子民一步步靠近那姑娘,神情诡异。他是已有秦淮茹的女人了,难道还有想法?
太不像话了!
何大清注意到了贾东旭的眼神,几乎是要喷火了,仿佛想要打人一样。
于是他拉了一把李子民,心想:
玩笑归玩笑。
贾家今天是大喜之日,李子民以前的确是有抢夺秦淮茹的行为,但这次可不能再出乱子。
“老何。”
“我可不是贪恋那位姑娘,她其实不如秦淮茹美丽。”
李子民急忙澄清,但何大清还是满脸的疑问。
“那你刚才那个样子是怎么回事?”
“你不是答应不再跟贾家买布鞋吗?你可得克制一些。”
李子民的表情更加奇怪。
此时,那名前来相亲的姑娘微微一瞟,然后跟随着媒婆进了屋。
贾东旭朝李子民摆了摆手,警告他不得胡来。
“恭喜贾东旭啊。”
“怎么回事?”
“他这次算是一举两得呢。”
何大清听了更不解,但见李子民不肯说明,也就没再追问道底。
只要有热闹可看就行。
同住一院,邻里间还是要相互理解和体谅,有些事情适可而止就好。
不然容易惹怨,谁都不是能日夜防备得了的。
在贾东旭家里,
他的心情非常激动,忍不住暗暗打量着面前的这位女子。
贾张氏和媒婆目睹此景,相视而笑,目光中透露出一种精明的喜悦。明眼人一看便知,贾东旭对王翠兰情有所钟。
二人交流时,不忘留意周围环境,王翠兰也在私下里悄悄观察她的可能夫婿——贾东旭。她的第一印象不错,认为贾东旭长相出众,身穿中山装更显得人清秀挺拔。然而相比最初的热切眼光,如今这份注意力略显不足。即便如此,王翠兰还是觉得贾东旭是个不错的选择,家中条件亦可:房间宽敞,还有城里的固定工作。听闻媒婆描述,贾东旭一旦转正,月薪能达到令人羡慕的三十多元,这个数字远超家乡平均水平。
而贾东旭也被王翠兰吸引,注意到她的皮肤细嫩,声音宛若黄鹂般悦耳动听,整体气质颇佳。相比之下,贾东旭对秦淮茹的感情逐渐变得淡薄,认为两人相差无几。
经过一轮对话,当媒婆详细询问贾家的聘礼及其它要求时,贾张氏大方地表示愿意支付十元彩礼,并额外赠送一台缝纫机。这样的条件让在场的人都觉得极为难得,包括王翠兰在内。得知对方背景为乡村,距离自已家庭约二百里的路程时,贾张氏暗喜。这样的距离既远,反而减少了新娘与原生家庭之间的频繁交往,有助于新媳妇更快融入贾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