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更加看重的是黔首,而非是贵族。
所以对于诸侯国与贵族不看重农家学说之事,他也不在意,直接转头就带着一众农家学子游走天下各地,专门教导黔首如何更有效的耕种。
而在许子去世之后,他和大哥陈相便算是农家新的掌门人。
只不过与昔日许师在时,农家门徒多达上百人相比,他们现在的农家门徒也就只有壮年者十余人,少年者三、五人。
陈辛也是真的担心,等他和大哥也相继去世之后,搞不好农家在下一代,或下下一代就彻底消失不见了。
这样的担忧,也不是不无道理的。
自春秋战国数百年以来,昔日的诸子之说多达上百家。
但是现在仍然稳定传承下来的诸子之说,大概也就剩下数十家罢了。
而在这数十家中,依然鼎盛的也就法家、墨家、儒家、兵家、道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这几家而已。
其他的诸子之说,像什么计然家(研究国家经济的)、名家(研究逻辑思想,严谨辩论的)、小说家等。
基本都和他们农家差不多,也就是大猫三、五只、小猫一、两只,说不定哪天就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心在劝课农桑,丰衣足食!”
“而论及农桑衣食,这天下间又还有哪家能比我等农家更懂?”
“农乃国本,只要天下人还需要衣食耕种,那么我农家便不会真正消亡。”
陈相看出了自己弟弟的担忧,温声宽慰道。
不过随即,陈相又笑道:
“当然,农家现在能够大兴的话,那自然还是现在便大兴的好!”
“只要始皇帝以及满朝公卿不蠢的话,那么等到天幕结束之后,估计就会派人来请我们入咸阳了。”
“不过在那之前,我们还得要对外放出消息,得让始皇帝他们知道我们在这里才行。”
像前些年始皇帝迎诸子百家博士入秦的时候,他们是看不起秦,又或者不想入秦,所以才不去的吗?
不!
那是因为他们待的地方太偏僻了,等他们收到这个消息之后,距离诸子百家博士入秦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
这个时候等他们再赶到咸阳的话,至少又是一、两个月过去了。
这一前、一后,便是大半年过去了。
想着其他诸子百家的博士都已经入秦大半年了,他们农家学子才匆匆赶过去的话。
一来,可能会给其他诸子百家博士一种他们农家倨傲的错觉。
认为他们农家看不起秦国,看不起秦王,也看不起其他诸子百家,所以才会姗姗来迟。
二来,也可能会被其他诸子百家觉得农家贪图名利,所以一听到始皇帝的召唤,不管多远都立刻跑来入秦。
作为诸子百家之中,唯一一个真正能够下到田地里和黔首一起耕种的学派。
他们虽然不好名利,但是他们也不能让其他诸子百家认为他们是一个好名利之徒。
于是在思索再三之后,陈相、陈辛等农家门徒便当做没看到始皇帝发下的诏令,选择继续待在乡村教导黔首们耕种。
这一次为了避免之前那样的事情再度发生,陈相决定这次主动点,好让始皇帝找他们也找的更快一点。
“好,回头我便让人去告知秦吏,让秦吏将农家子弟在这里的消息透露给始皇帝。”
陈辛点了点头应道.
第六十章:父王设九卿,我欲立六部【求订阅,求全订】
【听完太子扶苏的话语之后,秦王嬴政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不过很快,秦王嬴政便有了决定。】
【毕竟正如太子扶苏所说的那样,这样的成本投入对于他来说,乃至于是对秦国来说,都不算什么。】
【即便全然一无所获,大不了秦国就去打打韩国(韩国:你礼貌秦国?)、打打赵国(赵国:请给点尊重)、打打魏国(魏国:望保持距离),这份~损失也就回来了。】
【但是如果一旦有所收获,并且这份成果能够普及到全秦国老秦人身上的-话。】
【那么搞不好这一份收益,比他去打韩国、赵国、魏国(韩、赵、魏:秦王你别太过分了)等诸侯国的收益来的更高!】
【所以思虑片刻后,秦王嬴政也决定同意对研究如何改善黔首的衣、食、住、行,以及耕种等各方面的事宜,进行一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投入。】
【不过具体应当如何投入,秦王嬴政又看向了自己的太子扶苏问道:“对于研究如何改善黔首的衣、食、住、行,以及耕种等事宜,你可有什么想法?”】.
【虽是询问,但是秦王嬴政的语气却很肯定。】
【毕竟按照自己这个长子兼太子的性格作风来看,扶苏如果没提出这个问题也就罢了。】
【但是扶苏既然能够提出这个问题,那么就说明扶苏肯定对此思索过相关的解决方案。】
【哪怕扶苏没能思索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