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煜:京城
报~大将军率领众部将,已抵达十里长亭…
报~大将军率领众部将,此刻已入城…
报…大将军率领众部将,已至宫门口…
宫人的声音频频传来,大将军携麾下精锐,马蹄声碎士气如虹,队伍已至皇城,铠甲映日,彰显着赫赫军威。
金銮殿内龙涎香袅袅,金碧辉煌中透出一股庄严之气,传令官的高亢之声在殿内阵阵回荡:“圣上有旨,大将军及麾下众将,即刻入殿面圣”!
商浅正襟危立,抬手轻捋衣襟时,身旁站着的人悄然抬手,指尖微动将她脸上的面罩轻轻往上提,覆于鼻梁之上,压低声音道:“殿内视线交汇,咱们还是得谨慎些”。
商浅闻言眉眼一弯,笑道:“好,都听依依的”。
抬头凝视面前巍峨的殿宇时,神色转为庄重,抬脚跨入大殿,眸光如炬,深邃的掠过殿内群臣,最终定格在龙椅之上,趋前几步单膝跪地抱拳朗声禀报道:“西鸢捷报,臣已克敌制胜,外患已除,今朝凯旋,特来面圣复命,祈大煜山河永固,国泰民安;愿吾皇福泽绵长,万岁千秋,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她声音洪亮,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回荡在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龙椅上的年轻帝王身着龙袍,眉宇间透露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威严,浓墨重彩的眉峰如同远山含黛,气度不凡威仪赫赫,目光穿透殿前云烟,嘴角微扬,似有江山在握的从容,尽显帝王至尊。
大煜帝王:元世钧,先帝爷流落民间的小儿子,五年前归宗,次年洪灾肆虐、瘟疫横行,他亲赴灾区,筑堤防疫,救万民于水火,政绩斐然,终得朝野上下敬服,而后被封为勤王。
三年前,三皇子与外敌暗通款曲策动叛乱,亲率精锐直捣皇城,金銮殿前剑拔弩张,本就日薄西山的先帝忧愤交加,病情骤然恶化,帝国风雨飘摇,危在旦夕。
濒临绝境之际,勤王元世钧与首辅御瑾并肩,率领众部将誓死奋战,夺旗破阵最终以少胜多,将局势扭转…
玄武门之变,二皇子在混战中不幸遇刺,命殒当场;四皇子因游历在外,侥幸逃脱劫数;五皇子则深谙自保之道,选择隔岸观火置身事外;三皇子与废太子纠葛难解,终引火烧身,事后遭皇权清算,赐鸩而亡。
先帝弥留之际,密诏传位勤王,临终托孤,将幼子安危系于首辅之肩,望其如父如师,辅弼新君,稳固社稷…
元世钧目光凝视着下方,跪地之人坚毅的面容映在他眼中,仿佛能洞察其心中的忠诚与无畏。
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这是他最引以为豪的将军,这是先帝临终前交给他最强大的底牌,这份信赖与力量,正是他稳坐龙椅的坚实后盾。
他温言轻抚,示意道:“大将军速速起身,此番捷报频传,实乃将军智勇双全,运筹帷幄之功。朕心甚慰,望卿再接再厉,共筑盛世基业”。
商浅起身后抱拳躬身,言辞恳切道:“陛下之信重,微臣铭感五内,定当竭尽所能,不负所托,继续为陛下分忧”。
元世钧面上洋溢着温煦笑意:“大将军此番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实乃国之大幸。爱卿劳苦功高,欲求何赏但说无妨,朕必允之”。
商浅目光坚定道:“臣受陛下厚恩,自当竭诚尽忠,分忧解难乃臣职责所在。臣既为武将之首,更知军中辛劳,将士们功不可没,愿陛下将封赏转赐三军,以彰其功”。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低语四起,百官纷纷侧目,面露敬佩之色。
就连那身着紫色华服、沉稳内敛的首辅大人也不禁侧目,眸中闪过一抹异色,似乎对这位奇女子生出了几分兴趣与赞赏,他嘴角微扬,暗自思量着其中的深意与不凡。
太尉黄宏裴点头称赞道:“大将军谦逊若谷,不愧为军中领袖”。
户部尚书蒋柏霖紧接着开口:“将军一言一行皆显领袖风范,令人折服”。
而后是兵部侍郎闫靖的声音:“将军仁爱宽厚,待士如亲,实乃军中楷模”。
认可的声音在人群中此起彼伏,一时成为众议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