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可能的保证一个四人的家庭,每天能从市场上购买到不少于五百克的香肠。”
“没人每天最少可以买到两百克牛奶或一百克干酪。酸黄瓜和格瓦斯是不限量的。伏特加只能保证工厂工人一个月可以配给到一到两瓶。啤酒配给在四瓶。”
“糖果、巧克力、奶油蛋糕、水果、鱼子酱、鳕鱼罐头、葡萄酒等无法做到全员配给。只能优先供应功勋商店。”
负责人所说的功勋商店是苏联模式下的一种特殊商店。
当家中有人为国牺牲,并且认定为功勋,或者是自己在政府担任一定级别的官员时,就可以去功勋商店购物。
功勋商店的配给更多更大,食品也更好。
原本功勋商店是照顾那些为国有功者的家人而开设的。
但是到八十年代却成为苏联最大的贪污地,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在斯大林时代,功勋商店还是单纯的功勋商店。
只为烈士遗孀家属以及少部分高级官员提供服务。
“而除此之外,我们国内的饮料和冰激凌雪糕配给还是比较充足的。夏天时能保证每个人每天都能买到一根雪糕。”
负责人说道这里有些得意,至少在这方面的配给还是够得。
但是斯大林却叼起了他的大烟斗道:“雪糕和冰激凌的供应充足这是应该的。我们苏联有那么多牧场,可以供应苏联所有人每天都喝到新鲜的牛奶。”
“但是饮料供应充足?应该是没有人买吧。”斯大林这话说得不轻不重。
但是负责人的头却低下去了。斯大林说得是实话,苏联生产的饮料味道实在是老派。
除了果汁之外,其他饮料都不好卖。苏联的果汁很实在,是真的用果肉压榨出来的。
但是苏联本身就不是一个水果大国,平时吃新鲜水果都很困难。哪里来的那多果肉给你榨汁。
所以市面上的果汁饮品抢手程度一点都不亚于伏特加。
是和葡萄酒属于同一个级别的高档货。
“中国那边听说有准备向我们出口大量副食?”斯大林继续询问。
“对。”负责人从口袋里掏出一条汗巾擦了擦额头的汗:“驻北平商务部的同志给我拍了一份电报。夸奖了新中国在生产副食品上的优势。”
“他们似乎是掌握了一些欧美食品厂都没有掌握的秘方。根据商务部的同志们说,味道极好。而且价格也不高,可以直接使用卢布结算。”
“我打算让这些商品先放在胜利百货商场售卖。如果效果好……”“胜利百货商场已经开始排大队了。”
斯大林打断了负责人的话:“你是不是并没有太关注这件事?”
“这……斯大林同志……”“算了,你这么忙。”斯大林明显不想再这种事情上和负责人纠缠:“我只知道现在莫斯科已经刮起了一阵中国可乐的旋风。”
“中国副食品的口味极好。从莫斯科大学的教授师生们到钢铁厂的工人再到集体农庄的庄员们都很喜欢。”
斯大林用烟斗指了指负责人:“你需要去催促,让中国方面加大产量。他们的出口额太低了。扩大十倍都不够。”
“还有,他们是不是除了饮料之外,还有其他副食品出口过来。”“是的。”
“这件事你和商务部的同志们去协调一下。让中国尽可能的加大产量。让我们把副食品加工的手腾出来。”
负责人这时才意识到斯大林找自己,可不光是为了询问苏联人餐桌的问题。
“斯大林同志,您的意思是想要让中国全面成为苏联的副食品生产国?”“对!”
斯大林点头:“生产副食品,不论是饮料还是其他什么的,他们对国家的帮助太小。还会牵扯许多的精力。一瓶中国产的可乐只卖二十戈比,而中国需要我们大量的工业产品。”
“哪怕是一条淘汰的莫辛纳甘步枪都能从中国人手上换来十箱可乐。我们没有必要在副食品上进行折腾。如果中国能在食品方面成为我们的支援国这自然是最好的。”
“这让我们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战斗!”听到斯大林通知的话,负责人点点头:“明白了,斯大林同志。我会亲自去和中国大使馆的商务参赞联系的。据说他今天下午就该抵达莫斯科了。”
火车缓缓的停在莫斯科火车站的站台。
时隔多年,曾培洪又一次踏上了莫斯科的土地。这有一种让他故地重游的感觉。
但是他还没有来得及感慨一声,就被呼啦啦围上来的人群给吓了一跳。
第五十四章 要搞就搞大的
曾培洪刚下火车就被一群人给围住了。
一开始他还以为是来接他的大使馆同志,可是仔细打量一看,来的全是高鼻梁蓝眼睛的苏联人啊。
“曾培洪同志,我是人民百货商店的,请问您手上还有多少可以调配的可乐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