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的工作方式去工作。
这其中很多人的身体是熬不住的,到时候就会出现自己从前课本和看过的老电影里的桥段。
伟大的科学家为新中国的建设呕心沥血,就算身患重病也不让组织知道,咳血了也偷偷吐掉。
最后项目成功了,那伟大的科学家也牺牲了。这不是李锐想要看到的,一个活着的科学家比一个牺牲的科学家对国家有更大的用处。
所以对于陆光达的提议,这也是这么久以来两人第一次爆发矛盾。
李锐严词拒绝:“不行!我回来这个时空,带来电脑和时空通道,不是看着我们的科学家拿命去换祖国建设的。现在的新中国想要培养一名你们这样的科学家有多难你们自己心里应该比我清楚。”
“我不要你们用绝命冲锋的姿态倒在新中国建设的道路上。陆光达同志你要记住,活着的人永远比死了的人作用大。”
“你是核物理学家,我们也找到了美国小男孩原子弹的解密。中央肯定会启动原子弹计划,不过是时间早晚问题。到时候如果你成为项目组的负责人,你也要用这种绝命冲锋的态度做吗?”
“好,到时候你冲锋,花几年十几年把中国核弹工程引领到全球核大国的水平。但那个时候你也差不多要累死了吧。到时候你眼睛一闭就死了,史书上会为你大书特书,可是谁又来接你的班?”
“万一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还没有培养出能接班的优秀科学家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陆光达听了李锐的话很生气,他从沙发里站了起来大声说道:“我做这一切,不是为了在史书上留名。李锐我和你说,我不在乎历史书里写不写我,怎么写我。我只知道我们和那些世界强国的差距。”
“你知道那差距有多大,对吧!你知道,我知道,我的那些同事也知道。所有人都着急,心里憋着一股火!”
“我们要追赶超越的目标是苏联是美国!那是我们需要几代人用命才能追赶的目标。没有人能舒舒服服的待在空调间里动动手指就能完成这个目标的。这条路上总有人牺牲,我和我的同事们已经做好了当敢死队的觉悟了!”
陆光达最后一句话几乎是吼出来的。
李锐头疼了,是真的疼不是形容词,他的太阳穴一跳一跳的。他双手揉着太阳穴,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和陆光达说了。
两人考虑事情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是态度却不同。这大概和两人成长经历有关。
李锐出生在新中国高速增长国民自信心日益提高的年代。
而陆光达则出生在旧中国,看见国民被人屠戮的时代。
不同的成长经历早就了两人对国家发展的不同态度。
两人一时相对无言。李锐觉得自己挺郁闷的,自己巴巴的为你们的身体健康着想。
还关注着北平郊外的白羽鸡场,就等着第一批鸡出栏了拉回来给你们补身子。
你们倒是把我批的嘛都不是。
陆光达则觉得李锐那不紧不慢的有条不紊的做事节奏让他着急上火。
现在是只争朝夕的时候,十点钟把人赶上床睡觉?
哪里睡得着啊!啪啪啪-两人被拍门声吸引,转过头去只见冯石提着一瓶酒,端着一碗花生米,一碗拍黄瓜站在门口。
他一脸憨笑,如老农一样朴实:“我看你们现在应该都睡不着了,要不一起喝点?”
第二十一章 差距(上)
这是李锐回到1950时空后第一次吃夜宵。
一瓶老白干,一碟花生米,一盘拍黄瓜。李锐再贡献了一只真空包装的烧鸡。
这就是破晓基地最高三人组的夜宵。“来,大家伙一起走一个。”三个搪瓷缸碰在了一起。
冯石喝了一口,长长虚了一口气后道:“这酒不错吧。是我之前路过衡水的时候在一个酒馆买的。是老板家祖传的手艺,这老白干酿的不错。”
“我当时喝着觉得好喝,就多买了几瓶。这是最后一瓶了,本来打算留着过年喝的。今天我算是贡献出来了。呵呵。”
冯石亲自给李锐和陆光达又一人续上一点酒。
“同志之间在工作上有分歧,这很正常。刚刚我在楼下就听见你们俩人吵架的声音了。”
陆光达辩解了一句:“我们没吵架。就是辩论的太大声了而已。”
李锐则是又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冯石左手虚按,示意陆光达先不要急着辩解。
冯石说道:“是讨论也好,是吵架也好,这是你们的事。但你们都是基地里的高层领导,这样爆发冲突影响不好。”
“而且刚刚我也听了你们这讨论的经过。老陆这里我要批评你了,小李不管怎么说都是为你和基地内科学家的身体健康着想。你不应该那么大声吼他。”
陆光达仔细想了想后叹息一声:“这事儿确实是我不对,小李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