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贾瑚与他相处的极好,他们并不像寻常父子,二人就像朋友一般交心。要不是这个儿子,他还不知会颓废成何种模样。
贾赦拉住江太医的袖子,一向不可一世的人第一次露出了恳求的神色,“江太医,求求你救救我儿子,哪怕是让我们大房倾家荡产,我也愿意。”
江太医看见这一家子人,心中微微动动容,原来偏心眼的祖母并不偏心,只是用自已的方式平衡两方之间的关系,不让自已每一个孩子受苦。纨绔的父亲也有一颗疼爱儿子的心,几个兄弟姐妹都哭得心力交瘁,犹如天塌了一般,难怪侯爷不愿意离开贾家这个烂摊子。
江太医道:“回老太太的话,便是您不说,在下也会用心医治。我得进宫向皇上禀明侯爷的病情,皇上听说侯爷病了,也忧心着呢。而且在下也要回去和其他太医商量商量应对之法。”
贾家众人听后不敢再阻拦,为江太医准备好马车后,目送着他离开。
至于袭人那边无人顾得上,只有赵姨娘怕袭人死了派人去请了东府那边的府医过来。
府医一见了这个姑娘流了这么多血,就知道孩子已经没了,须得开一些补气养生的药方。
袭人到了傍晚才被疼醒了,摸了摸自已的肚子,不觉得落下泪来,竟还是没留住。
她知道宝玉没娶妻时,王夫人是不会让他生出孩子来的,但好不容易怀上了,又怎么能狠心打了,便想藏到三个月,到了那时,王夫人可能就心软了。就算王夫人不心软,老太太那边也心软了。
袭人唇色苍白,手抖的连杯子都拿不稳,叫了半天才有个半大的孩子进来给她倒了水。袭人问:“二爷没来看我吗?”
小丫鬟脸色露出一丝惊慌来,但想着袭人素日就待她好,这才回道:“姐姐快别问了,那日姐姐见了红,让瑚大爷惊着了,大爷病到了现在也没醒。太医都说是姐姐的血腥味冲撞了大爷。等大爷好了,老太太那边怕是就想到咱们这里了,到时候若是白姨娘张罗着要把姐姐送走,老太太说不定也会同意。”
这丫鬟的话将袭人吓得魂飞魄散,大爷怎么会被冲撞了?袭人要不是实在疼的厉害,肯定也要去瞧瞧。
那边江太医回宫之后便向水澜禀明贾瑚可能中了巫蛊之术,如果半个月内贾瑚还醒不过来,恐有性命之忧。
水澜听了,忙让陆丹去贾家将贾瑚接入宫医治。自从陆丹出宫之后,皇上就在宣明殿内来回踱步,想来也是担心宫外贾侯爷的状况。
江太医说了,要有贾侯爷的贴身之物才能实行因巫蛊之术。但是一般人可得不了这个东西,也许是贾侯爷身边伺候之人出了差错。小桂子还不等水澜吩咐,直接对一个年轻的小太监耳语了几句。小太监听到桂公公的话后,忙疾步走了出去。
陆丹领命去将贾瑚带回来,贾瑚又是重病之人,他不敢鲁莽,故此耽误了一些时间。
等把贾瑚带到宣明殿时,已经是半夜三更了,不过皇宫中仍旧是灯火通明,太医院的太医全部都候在宣明殿外,等候着水澜的召见。大皇子牵着自已父皇的手,眼睛不断的向外看去,心中惴惴不安,他也十分担心叔叔。
江太医那边先是联合其他几位太医给贾瑚开一些寻常治愈风寒的药,只是灌下去几碗也不管用,每日只能喂些补品温养着贾瑚的身体。
而水澜那边也是盘问起了常跟在贾瑚身边的人,还好小桂子早有准备,已经将人收押起来了,一听见水兰吩咐,立刻让人把几个小厮带了上来。
贾瑚身边常跟着的四个小厮,分别是平安、福寿、福顺、福禄。此刻这四人都颤颤巍巍,不敢有一丝松懈。水澜的目光看向几人,果然看到了几个熟面孔。可水澜不怒自威的模样让这四人腿都打颤,说话都磕巴了。
“你们几个都是贴身伺候瑚儿的人,那你们说瑚儿最近可遗失了贴身之物?”
几人皆说没有,水澜没有过多的言语,只一个眼神,小桂子便呵斥道:“可想好了再回答,若是错漏了一句,不仅你们的性命不保,恐怕还会祸及家人!”
他们面前站着的可是皇帝,还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皇帝,谁敢糊弄他?福寿想了想,终于想起一个人来。他连忙叩头道:“不瞒皇上的话,我们家侯爷一直在找一个癞头和尚和一个跛足道人,前几年一直没有找到他们的踪迹,直到去年有人说在京里见过他们两回,一次是在甄家,另外一次是在王家夫人的寿宴。”
“王家夫人寿宴那回,癞头和尚指着侯爷说错了错了,你应该早死了才是。我们见他对侯爷不恭敬,就上去拿人,一二百个人将他们牢牢围住,只是他们化作一缕灰烟飞走了。大家都以为是白日碰到了鬼,也不敢瞎说,便咽在了肚子里,也是那个时候侯爷丢了一样东西。”
经过福寿这么一说,众人全想起来了,之前他没提这件事,则是因为这事过去的有些时候了,他们想的都是近两日发生的事儿。
水澜听了心中有了些计较,贾瑚为了找这两人,之前确实大动干戈,不过他只以为是瑚儿一时兴起,并没有在意,也不知瑚儿找这两人到底为了什么,竟还找了好几年。
再听这个小厮说,这两人突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消失了,更加觉得这两人是妖道。
水澜剑眉紧蹙,厉声道:“传画师!”
不一会儿,一个穿着紫色长袍、鬓发皆白的老者提着画箱子进来了,一个时辰就按照三人的描述将这癞头和尚和坡足道人的模样画了下来。
贾瑚在寿宴上丢的是松鹤雕花檀香扇,上面的画都是宫中技艺精湛的绣娘刺的双面绣,贾瑚一年中有大半年都在用。水澜也让人将扇子的图案画下来,全城搜寻。凡是有人见过这两人和这柄扇子,赏百金,官至五品。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过了两日,就有人来揭榜,正是从前被甄二老爷凌虐致死的三夫人的婢女,名唤梅儿的丫鬟,更有几人说这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经常在城郊的破庙落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