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主编和栋馨交谈结束后,拿到栋馨另一篇稿子此次前来的目的已然完成了大半。接着,他又与栋馨的干爹庄超音闲聊起来,从庄超音口中了解到栋馨在学业方面展现出的惊人天赋以及她在学校所受到的特殊优待。听到这些,张主编不禁心生羡慕之情,暗自思忖道:“这一家人到底是怎样教育孩子的,竟然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人才!”
张主编毕竟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老编辑,职业习惯使然,让他始终铭记着编辑们一贯秉持的原则——“先枣没枣先打一杆”。于是乎,他看准时机,微笑着看着面前这个小姑娘,然后轻声问道:“小栋馨呀,我想问问你最近有没有创作出什么新的作品呢?”说这话时,他的眼神里满是期待。开口催促起栋馨来交稿。
面对张主编的催稿要求,栋馨想着这个主编很有担当,为人感觉也挺好,稍作思考后便爽快地答应下来。只见她起身走向自已的房间,不一会儿便拿着一叠厚厚的稿件走了出来。原来,这正是她之前“誊写”而成的作品——《平凡的世界》
张主编接过这份稿件,起初只是随意翻阅了几页,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他脸上的表情逐渐变得凝重起来。越往后看,他内心的震撼越是强烈,到最后甚至忍不住低声惊呼道:“妖孽啊!真是妖孽啊!”眼前这部作品无论是情节架构还是文字功底,都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完全不像出自一个小女孩之手。
欣赏完稿件后的张主编心情大好,原本打算邀请两家人一同共进晚餐以示庆祝。但栋馨却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表示接下来张主编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吃饭后面来日方长,张主编毕竟身为一家大型杂志社的主编,他平日里的工作本就十分繁忙,能够抽出时间亲自上门拜访已经实属不易。说着这段时间告一段落,在重新来到苏州邀请了栋馨两家一同共进晚餐。也欢迎大家来北京旅游,到时间他一定略尽地主之谊之类的话,然而,时间紧迫略作休整后张主编和编辑又连夜赶回北京。
第二天清晨,太阳还未完全升起,他们就已经召集众人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会上,张主编详细阐述了栋馨所提出的建议,并引发了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与赞同。经过一番紧张而有序的分工安排之后,会议顺利结束。
走出会议室,每个人都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发动各自广泛的人脉资源。
"喂,老何吗?好久没联系啦!"
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是呀,找我有啥事?"
"嘿嘿,这不有点事情得麻烦您一下嘛。我想请您帮忙打听打听就是那个…"
"哦,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哎呀,太感谢您啦!等事成之后,一定请您好好吃一顿饭!"
紧接着,另一个电话拨通了:"老蒋啊,最近工作忙不忙呀?"
对方笑着回答道:"还行吧,怎么突然想起给我打电话啦?"
"是这样的,如果您现在不太忙的话,能不能帮我个小忙呢......"
"行嘞,这点小事儿交给我就行!"
"那就先谢谢您啦,等以后有机会,请您吃饭,地点随您挑!"
就这样,一通通电话不断拨出,一个个请求被传达出去。而那位名叫小张的人也同样没有闲着,他拨通了王主任的电话:"王主任,您好啊,我是小张。" ......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星期过去了。令人惊喜的是,在这段时间里,各大主流报纸上竟然不约而同地刊登了一系列相似主题的文章。比如《一知青下乡居然为了逃避劳作,做出这种事......》、《独家揭秘,知青返城居然这样,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等等。
这些报道如同一股强劲的旋风,迅速席卷了整个社会舆论场,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目光。而这一切成果的取得,不仅归功于栋馨的智慧提议,更离不开张主编不辞辛劳地四处奔走托关系,以及众多参与者齐心协力的努力付出。
然而,实际上却是张主编不辞辛劳地四处奔波,托尽各种关系来探寻真相。他不仅安排人员深入乡村去实地了解情况,还拜托知青办的工作人员帮忙打听回城名单。甚至亲自出马,寻找那些被知青遗弃在乡下的孩子们。
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内心充满了对亲生父母归来的热切期盼,同时也承受着在乡下孤独无助的痛苦。他们无法理解为何父亲/母亲会狠心抛下自已,那种迷茫和不解,透过一句句质朴而又直抵人心的话语,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毋庸置疑,在电视机尚未普及盛行的年代,纸媒的影响力可谓举足轻重!并且,为了能让这些饱含真情实感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并迅速传播开来,张主编果断采纳了栋馨提出的建议,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采用令人震惊的标题。这种做法在当时而言,无疑就像是一场来自更高维度的冲击,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就在这一瞬间,最先受到巨大影响的便是知青办的工作人员们。短短数日之间,知青办办公室内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几乎快要被打爆了!无数人满怀期望地打来电话,希望能够借助知青办这个渠道,找到自已几年未见的亲生父亲/母亲。
有人义愤填膺地质问他们为什么要狠心弃养孩子,还有一些知青满脸怒容地向知青办讨要说法,指责他们为何随意将自已的个人信息泄露出去。一时间,知青办里人声鼎沸,群情激奋,大有兴师问罪之势。
这一事件引起的轩然大波可不止如此,甚至连上面的一些领导都被惊动了!他们纷纷特意打来电话详细询问此事,迫切想要知道这种为了能够返城而不择手段,抛弃自已在乡下的另一半和亲生骨肉,故意隐瞒结婚事实的恶劣行径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并且这种现象又是否具有普遍性。
短短几天后,令人瞩目的《华国日报》竟然也专门刊登了有关知青返城时抛弃子女的相关报道。文章言辞犀利地指出了这种不良现象,并对这样的人和群体予以强烈谴责。该报怒斥这些人才是真正抹黑广大知青良好形象的败类。
面对社会各界铺天盖地的声讨与指责,不光是知青办的工作人员们如坐针毡,手忙脚乱地忙着调查、处理此类棘手情况;那些曾经或正打算通过抛弃在乡下的子女和伴侣来换取回城机会的人们更是如热锅上的蚂蚁,一个个都慌了神儿,忍不住开始破口大骂起来。
在北京这座繁华都市里,一名好不容易成功回城的知青此刻正满心欢喜地筹备着自已的婚事。然而,当他看到报纸上那篇关于知青抛弃子女的报道后,心中不禁“咯噔”一下,原本洋溢着幸福笑容的脸庞瞬间变得惨白。,此刻也是握住了女友的手掌,吴爱国作为众多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轻人中的一员,此刻正满心欢喜地与自已心爱的女友小勤谈论着两人的婚事,共同畅想着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在这个对于两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的时刻里,吴爱国紧紧地握住小勤那柔软而温暖的小手,深情款款且满脸诚恳地转向坐在对面的未来岳父岳母,然后郑重其事地说出了那一番发自肺腑的承诺。
只见吴爱国目光如炬,眼神无比坚定,他以一种沉稳而又诚恳的语气说道:“叔叔、阿姨,请您们放心把小勤交给我吧!我向您们保证,今生今世都会全心全意地呵护她、关爱她,尽我所能给予她最大的幸福!”说完这番话之后,吴爱国仿佛将自已所有的真心都倾注在了这简短却饱含真情的言语之中。
接着,吴爱国稍作停顿,稍微调整了一下呼吸,继续说道:“至于彩礼方面呢,我们家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给出五十块钱。虽然这笔钱可能不算多,但它代表着我们全家人满满的诚意以及对小勤的重视之情。而且,等到我俩结婚之时,我的爸爸妈妈还特意为我们购置了一辆自行车,这样以后出行就方便多啦;此外还有一台收音机,可以在闲暇之余听听广播节目,增添一些生活情趣。不知道叔叔阿姨对于这些安排是否满意呢?”说罢,吴爱国便满怀期待且自信满满地望着小勤的父母,希望能够从他们的脸上看到肯定的答案。
小勤的父母听到这里,先是彼此交换了一个心领神会的微笑,显然对于眼前这位准女婿所展现出来的真诚态度感到非常欣慰和满意。正当他们准备开口回应,表示同意这门亲事并接受吴爱国提出的条件时,突然间,一阵急促而响亮的敲门声毫无征兆地响了起来,瞬间打破了原本充满温馨与和谐气氛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