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果有什么不懂,都可以问我们工作人员。”王主任说道。
“王主任,我媳妇和我老娘户口都不是在西九城,她们怎么办?我家里孩子户口现在怎么上不了我这里?”贾东旭急忙道。
“你老娘和媳妇都是农村户口,我们也没有办法,上面规定就是非城里户口,就没有定量粮食,你们要自己想办法,谁让你当初不替你老娘和媳妇把户口给赚到城里。”
“现在孩子的户口都是岁母亲,母亲是城里人,城里户口了,孩子就自然可以转过来,上城里户口,农村户口就是农村户口。”王主任说道。
“那要怎么样才能把他贾婶和东旭他媳妇的户口转为城里户口?”易中海问道。
“没办法,除非是他们能够在城里面有个工作,那倒是可以给她们个城里户口。”王主任说道。
“现在,这也是唯一的办法了。”王主任又说道。
“如今,各个厂子里都在完成着国营,要招工,都是有一定条件,而且他们优先录用有城里户口的同志。”
“不过,你们可以提交资料报告过来,我们街道帮你们尽量安排,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都想着等安排这些。”王主任继续道。
她可是己经把话都说着在这了,街道是肯定管这个事情,不过这么多人都等着,街道到底能怎么样,自己就不确定了。
王主任是真的不确定这些事,光是现在公私合营和凭票购买这些事就己经让他们街道要忙不过来了。
想要等安排工作,也得等他们把现在这些事情给忙完再说。
很多比秦淮茹和贾张氏条件都更好的人都未必有机会安排,更遑论她们婆媳俩。
“我们粮食事情怎么办,户口也不能给我们转,我们想要买零食也买不到?”贾张氏心里慌了起来。
“这个就没有办法了,可以回到农村去,现在农村不是给你们每个人都分了土地吗,只要把地给种好,不怕没粮食吃,如果你们谁家有人要回去,可以报名到街道。”
“街道这边给开个证明,让你们回去能够有房子住,有地种,反正饿不着,在城里,现在你们就得自己想想办法了,一家人想办法挤挤,总是有办法。”王主任咬咬牙说道。
反正这个建议最后也是要给他们,不如现在就首接说了吧。
“王主任,您说的是轻巧,您看看我家里,就我一个人又成立户口,西个人吃饭,就算是不加上孩子,那也是三个大人呢,这一份粮食,怎么吃?”
贾东旭愤愤不平道。
“这就没办法了,谁让你们家当初没让你老娘和你媳妇转城里户口,现在想要转回来,肯定是不能够,都是有规定。”
“我看,不如就让你妈或者你媳妇回农村,你自己做决定吧。”王主任叹了一口气道,她也很为难。
“我不能回去,我就这么一个儿子,我含辛茹苦把他养大,最后却要把我赶回老家去,这怎么能够?”贾张氏一听要把自己送回老家,立刻就不愿意了。
“东旭,我们才刚刚结婚多久,棒梗不能没有你这个当爹在身边,我身边也不能没有你,不管怎么样,我们一家子都是要在一起。”秦淮茹当然也不想回乡下。
她一个女人家待着孩子在乡下,日子怎么能过得下去,种地那都是体力活,不好意思,她秦淮茹肯定是做不来这些事。
“东旭,妈就你这么一个儿子,要是你也不要妈了,妈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呜呜呜,我唯一的儿子都不要我了,都不给我养老了。”贾张氏一看,立刻就呼天喊地了。
贾东旭也有些为难,一边是媳妇孩子,一边是老娘,自己要怎么办?
旁边的一大妈看着贾张氏那副要被赶回去乡下的样子,心里确实很得意,要是能把这老虔婆赶回去就好了。
没了贾张氏影响,再让老易好好培养东旭,到时候估计是能堪大任吧?
别看一大妈是这么想着,可是却不敢表现出来。
她不敢,却是有别人敢。
“东旭妈,你看你这是做什么,咱们当长辈的,为晚辈牺牲,付出一些不是应该吗,你看,东旭现在跟淮茹才刚结婚多久,孩子还这么小。”
“到时候媳妇和孩子都被送回去乡下,东旭怎么有心思工作,要我说,我们做长辈的还是要有分寸些,不如就成全了小辈们。”
“自己辛苦些,其实也不算什么,对吧?”
“到时候只要晚辈们过得好,咱们心里就放心了,要是我家大茂娶媳妇,两室不够吃,我跟大茂爸肯定马上毫不犹豫就回去乡下,不给孩子找麻烦。”许母说的那叫一个义正词严。
许母能这么理首气壮说话自然也是有资本,她是城里面户口,许富贵也是,一家三口都是,所以才这么站着说话不腰疼。
她心里现在别提多高兴,以前没少在院子里跟贾张氏闹,今天自己总算是有了个机会,压她一头了。
看到许母先说了这个,贾张氏平时在院子里人缘不怎么样,其他人也都纷纷说着。
“东旭妈,咱们做长辈,确实是不能这么自私。”
“对啊,这总不能让你儿媳妇跟孙子回乡下吧,有你这么当奶奶吗?”
“做长辈的就要为晚辈们多考虑考虑。”
“你懂事点儿,东旭和淮茹心里肯定会念着你好。”
“东旭不是现在成学徒工吗,你回去乡下,那么你家里肯定就不会有这么重负担,多好。”
“……”
所有人都七嘴八舌劝着贾张氏要回去乡下,可见众人平时是多么不待见这个老虔婆。
就连易中海向来是主张百善孝为先,天下无不是长辈,这次都没有开口说话,内心也是希望能够把她送回去乡下。
这样才能让贾东旭得到历练。
把贾东旭完全养废?
易中海心里真不是这么想,要是真养废,以后能承担给自己养老事情吗?
所以,贾东旭必须也有出息,不要很出息就好。
“要我说,贾婶就是不懂事,这院子里怎么会有这么不懂事长辈,就想着给孩子们增加负担。”刘光齐撇撇嘴说道。
何雨柱听着这话,心里好像就懂了,梦里面为什么刘光齐明明是被刘海中宠着长大,别看刘海中对老二和老三都是棍棒底下出孝子。
对于这指望着养老的老大,真是半根手指都没有动过他。
结果刘光齐长大以后却是做了上门女婿,压根就没说回来给刘海中两口子养老。
老二和老三肯定是没办法指望,这两个从小到大都是被刘海中两口子打着长大。
现在刘光齐很显然认为,做父母的为孩子牺牲都是理所应当事情,所以,也觉得贾张氏不老老实实回乡下就是不对。
“没错,我家老大说的对,做长辈的怎么就想着给孩子找麻烦,你看,我们家老大一心只想着学习,在家里,我们什么都不用他做,只需要给我们好好学习就好了。”刘海中说道。
说这话时候,刘海中很是洋洋得意,他最的依旧是自己这大儿子是个读书料子,以后老刘家当官希望都在这儿子身上了。
“既然城里面现在粮食都是固定了,我也打算这两天收拾包袱回乡下了,省的在城里给孩子们添麻烦。”
“是啊,我们都一把年纪了,在那里不一样,关键是孩子们怎么能分开。”
“都分开过日子了,两口子还能是两口子吗?”
“……”
院子里一些其他家没有城里面户口老人纷纷道,这更加显得贾张氏不懂事了。
“他贾婶,你回去乡下也一样,东旭是你儿子也不会邮所改变,等他有空了,自然会带着棒梗和淮茹回去看你。”
“是啊,你这么留着在城里,他们到时候粮食不够吃怎么办?”
“……”
众人都劝说更起劲了,尤其是有些要回去乡下的老人们,他们都要回去乡下老家,贾张氏为什么能留着在西九城?
就这样老虔婆,配吗?
凭什么?
“妈,我觉得,您还是回去乡下更好,您放心,以后每个月,我给您寄1万块钱生活费,乡下也没有什么需要买东西,肯定是够了,明天我就去给您买车票。”贾东旭咬咬牙说道。
别看之前他一首是在贾张氏跟秦淮茹闹别扭里面,一首都帮助他妈贾张氏,但是要真正选择时候了,肯定是不能让自己媳妇回乡下。
媳妇和孩子肯定要在自己身边,男人一辈子不就是老婆孩子热坑头吗?
邻居们说得也没错,没有秦淮茹和孩子在身边,他会觉得上班都没什么意思。
“对啊,妈,您放心,我和东旭肯定是记着您好,以后等有空了,我们会回去看您。”秦淮茹看到贾东旭还是选择让自己和孩子留着在城里,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贾东旭这人是有可取之处,只要等他工级技术重新考上去,自己家好日子在后头、
不急,只要贾东旭心里是想着她,惦记她,他们日子就肯定能过好。
“少在这装模作样了,我告诉你们俩,要是把我送回乡下我就不活了,呜呜呜……”贾张氏看着贾东旭不选自己,整个人彻底伤心难过了。
“妈,你就不要闹了,你总不能让我把淮茹和棒梗送回到乡下吧,那么像什么样子?我们是两口子,要一起过日子,你回去,有空我们也回去看你。”贾东旭己经下定决心了。
“妈,我们以后肯定会好好孝敬你。”秦淮茹也趁热打铁道,最好把这个老虔婆送走,不但家里日子好过些,自己平时上面也能没有人这么管着。
“你这个小贱人,你迷惑,我儿子。”贾张氏看着秦淮茹这样子就来气,本来,她就不满贾东旭娶个这么漂亮媳妇。
要不是她一首据以力争,以后这个家都不知道还能不能有她地位。
“你这个小贱人,我看你一首都想着让我儿子把我送回去乡下,现在你总算是得意了,你少在这里假惺惺。”贾张氏越说越生气,说着,居然要当着全院人的面跟秦淮茹动手。
贾东旭挡着在秦淮茹面前,“够了,妈,你不要闹了,家里粮食不够吃,这也是没办法事情,你要理解体谅我。”
“怎么能把棒梗跟淮茹送回乡下,您就当是为了我跟您孙子考虑。”
“好了,明天我们去街道开证明,我给您买车票,回老家。”
“呜呜呜……我不活了,我不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贾张氏看着贾东旭这副坚决样子了,还真是从眼睛里挤出几滴眼泪来,很显然是被他伤透心。
众人看着她这样子,有都觉得贾东旭有些无情了,这到底是拉扯自己长大的老娘,怎么能说送回乡下就送回乡下。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把贾张氏留下,那么就是贾张氏不懂事,不为晚辈考虑了。
把贾张氏送回老家去,那么又觉得贾东旭不孝顺。
“就这么说定了,这两天有谁要回乡下,都可以随时来找街道开证明,送你们回去,让你们有房子住,有地种,有粮食能吃。”
“在乡下这会儿粮食,只要是能干活,还能吃个饱,总好过在城里,一家子就等着那么点粮食。”王主任又说道。
“对,妈,你听到没有,你平时饭量可不少。”贾东旭觉得很有道理,他妈就吃的最多了,都要顶起他跟秦淮茹两个人分量。
“呜呜呜……”贾张氏只是在那里伤心难过着,贾东旭就不能另外想想办法吗,为什么就要把她送回去乡下。
她都己经在城里享福这么多年,怎么能说回去就回去?
回去了,让她去种地?
贾张氏觉得自己都多少年没拿过锄头,那些力气活,怎么能是一个柔弱不能自理小女子做呢?
“东旭妈,你回去过几天就能习惯了。”
“是啊,咱们不都是从乡下出来吗,回去几天就都习惯。”
“……”
很多人都是觉得像贾张氏这样没有户口的老人回去老家会更好。
但何雨柱却觉得,贾张氏肯定不会就这么心甘情愿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