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群无知的水瓶座官员,哈小维气定神闲的说道“诸位,我解释一下吧,大唐国际经贸组织就是各国与大唐做生意的官方机构,不加入这个组织的成员国无法享受关税减免保护和贸易保护”。
“哈大人,恕属下愚钝,你这个保护具体是啥意思?”
哈小维看了一眼这个提问的工部官员“嗯,这位大人问的好,说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加入这个机构就不能和咱们大唐做生意”。
“哦哦,懂了懂了”,那个工部官员忙不迭的回应道,惹得周围一众嫌弃的目光,眼神里明显是讥讽这个官员智商不够,不配与他们为伍。
其实这些嫌弃的目光之人何尝不是在不懂装懂。
哈小维则继续说道“不但与大唐做不了生意,而且实施商品禁运”。
见到又是一群不懂的目光。
哈小维轻叹了口气说道“这么说吧,咱也不藏着掖着,就是必须听大唐的法律安排,以大唐的规则做生意,必须统一度量衡,统一使用我们的大唐通宝货币做为国际结算货币,到时候我们通过大唐工部城市发展当铺加息降息一波波的收割那些不友好邻邦,巩固大唐金融中心的位置,当然不是每个成员国都能随意加入的,还需要交纳保证金,以黄金作为基础,送到大唐工部城市发展当铺交割,只有以此才能够入会,并享受大唐的商业、政治、军事、文化保护...”
那班没见过世面的工部老家伙们哪里见识过如此高端的宏伟建设计划,完全听不懂什么叫加息降息的金融收割,首接听蒙圈了,原来当铺和房地产还能衍生出这么多的金融投资品应用,真是闻所未闻。
这种差距就如同哈小维说要带他们乘飞机、坐高铁、渡邮轮、看VR、使用人工智能,他们瞠目不知所答。
于是工部官员们便在衙门里闹哄哄的各自议论起来。
有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更有一些南郭先生之流,不懂装懂的官员在那随波逐流装傻充愣的随声附和,反正莫衷一是,但支持的占了绝大多数。
工部尚书马毗怕秦王在工部一家独大,和几个亲信讨论一番后便抬出尚书省名头说道“哈大人,你这个提议好是好,但兹事体大,本官与众僚属提议还需提给宰辅大人们从长计议”。
哈小维睨了一眼马毗,“马大人此言差矣,所谓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还需专业的人去做,不能外行领导内行,此事秦王己经和中枢三省通过气了,而且陛下都首肯了,就不劳马毗尚书多此一举”。
见到哈小维抬出了唐皇李渊做为幌子,工部尚书马毗虽不知真假,却也不敢反驳,只是轻轻哼了一声道“哈大人,本官不知道什么是内行领导外行?倒要请教。”
哈小维见到马毗尚书如此不识抬举,便讥讽一笑的说道“马尚书知道什么叫GDP、GPR、货币流动、通货膨胀、广义货币指数、狭义货币指数、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吗?”
马毗一怔,这些东西他闻所未闻,一下痴呆住了。
“马尚书居庙堂之高当然不知道这些,高官厚禄的,哪里能体会到百姓之苦,既然秦王己经奏请了陛下,又和三省长官通过气了,马尚书竟然还说要从长计议,这不是懒政惰政吗?如此不作为,对的起你头上的乌纱帽吗?”
马毗被哈小维这一番高大上PUA,顿时脸上有些挂不住了。
“哈大人怎可乱扣帽子,马尚书这也是为朝廷尽忠,所言并无不妥,岂可因哈大人一言乱邦”。
“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马毗的一群亲信立时附和道。
“是吗?姚侍郞”,哈小维对着帮马尚书说话的姚侍郞说道。
“正是”,姚侍郞凛然不惧,傲然说道。
“那你可知长安城的百姓一年有几个钱可花?一餐可有几两肉吃?一年拼死拼活有几天好日子过?”
姚侍郞一怔,他可不知道这些,他只管朱门酒肉香,哪管百姓瓦上霜,这老百姓有没有钱花关他什么事,他的俸禄不会少一个子儿。
“姚侍郞不知道吧?”
姚侍郞脸一黑,支支吾吾的说不下去。
哈小维不去理他,继续说道“如果朝廷不开发长安城,不大力发展民生,大唐的百姓什么时候能富裕起来,所谓国强民富,如果民众都没钱,朝廷又如何会有税钱养你们,朝廷要是穷的揭不开锅了,诸位大人该不会不要朝廷的俸禄自个掏钱上班吧?”
哈小维这一番晓之以理顿时说动了一大批的工部官员,纷纷点头称是。
姚侍郞急了,脱口而出说道“长安城有钱的富商多了去,那些没钱的老百姓可以把他们赶到边地去,让他们自生自灭”。
“姚大人,朝廷开发长安城是要消灭贫穷,而不是消灭穷人,更不是盘剥百姓把他们赶到边地去”,李世民满嘴凌厉的口气说道。
姚侍郞脸一红,大是惶恐,自知失言了,低垂着头嗫嚅不语。
“哈少,你继续说吧”,李世民扫了一眼衙门里的工部官员,重新坐回了椅子上。
“喏”,哈小维对着李世民拱拱手,才继续说道“此次秦王提出的开发长安城计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百利而无一害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大唐富强,使大唐的百姓过上好日子,让大唐百姓安居乐业...”
这一次整个工部衙门就没有一句反对声了。
哈小维又讲什么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复合增长率等等这些稀有名词,每讲到这些新鲜名词都能把一大班工部的人听到吐血、晕阙、痴呆、神经、眼神呆滞,从而个个怀疑人生。
如此开了五天五夜的闭门会议,那些工部的郎官们个个庆幸还能活着出来,其它哪敢说个不字,完全听不懂呀,除了支支吾吾的说个同意,谁敢找不痛快,自然而然是痛痛快快的同意了哈小维宏伟的长安城两年经济建设计划。
于是,大唐武德五年第一次大唐工部第三次六中全体代表大会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发长安城的特别行政命令:
一、鼓励耕种,凡是愿意开垦长安城周边荒地的,除了奖励长安城户口,再奖励耕牛一头,五年内粮食收成达到某个额度,耕牛就永久属于农户,五年后给予长安城官办读书学位。
二、兴修水利,引长安城周边的泾水、渭水、灞水、浐水、沣水、滈水、潏水和涝水进行综合治理与调度,综合进行南水中调计划,划分为长安城饮用水和灌溉水两个类型。为保证长安城饮用水清洁安全,在长安城东和城西各修建一个大型蓄水池,修建通往各个街区的水渠,设立工部水务署衙门负责日常的维护。
三、成立大唐工部房屋署,规划长安城的房屋建设,一期计划修建5000所房子,划分1000所为人才房,1000所为经济适用房。
西、设置大唐工部城市发展当铺,任命哈小维为当铺大行令。大唐工部城市发展当铺专门贷款给一时手头紧没有那么多钱买房的百姓们,另外贷款给做生意急需资金周转或是扩大生产缺乏资金链的私人作坊,先期注册资金为100000两黄金。
五、进行城市商业开发,建立万国市场,鼓励对外贸易,制定国际贸易法则,创建大唐国际经贸组织,使用统一度量衡标准,结算货币为大唐通宝。
六、长安新建国立太学三所,佛家学院一所,乐府一座,军事院校两所,各级别学府16所,用以培养大唐各类人才。
七、建设大唐急需的各类作坊,陶瓷作坊、铁器作坊、生活用具作坊、茶叶作坊、丝绸作坊、武器作坊、马车作坊...
八、改造城市道路,夜间照明,城市卫生,兴建公共浴场和茅厕,兴建体育设施,大力发展蹴鞠,计划两年后在长安举办世界蹴鞠大赛。
九、科技兴业,设立大唐军事研究院、农机研究院、造船研究院、运输研究院、铁器研究所。
工部的郎官把这个会议结果第一时间提交给尚书省,尚书省交由大唐皇帝李渊决策,李渊专门招集了各宰辅一起商讨此事。
“众位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李渊在勤政殿对着工部提交的条陈问道。
商讨此事的大唐宰辅共有六人,分别是裴寂、萧瑀、陈叔达、杨恭仁、封伦和宇文士及,李渊让他们各抒己见。
杨恭仁说道“回陛下,按说秦王提的这个工部条陈确实不错,只是太子出征在外,是不是等太子得胜回朝再做决议。”
“大唐还是朕在当家,国事岂可耽搁,等太子得胜回朝,岂不是蹉跎了岁月”,李渊有些不满的说道。
“陛下,恭仁的意思不是这样”,见李渊生气了,裴寂赶紧说道“恭仁是老成谋国,为大唐社稷着想,太子监国日久,有很多政事太子较为熟悉,征求太子的意见也是为了稳妥起见”。
“哦!是朕鲁莽了,恭仁有话尽管说,莫要因为朕的这个臭脾气便缄口不言。”
杨恭仁赶紧回道“臣岂敢,臣定当殚精竭虑以报陛下,知无不言。”
“继续吧”,李渊摆摆手,示意不要因为这个插曲乱了心序。
因为杨恭仁的说话差点惹恼了李渊,其他宰辅就变的谨慎起来,斟酌再三,封伦说道“既是太子出征,不在京畿,秦王做为藩王,为大唐建设出力,这是好事呀!不可懈怠了秦王报国的初心,依微臣看,此事似无不妥,可先行试点做起来...”
“欸!德彝(封伦)这句话说的中恳”,李渊不等封伦把话说完,便插口说道“他们兄弟和睦,一起建设大唐,这不是挺好的吗?哥哥出征在外,弟弟守灶立业,兄弟齐心,这不是给群臣们做了好榜样吗?”
“是的,陛下,这看起来是件好事,怕就怕秦王其志不小呀”,裴寂说道。
裴寂这句话令李渊沉默了,别看李渊贵为大唐皇帝,其实和天底下所有父亲一样,他也有颗父爱如山的心,裴寂的话说到李渊心坎去了,同时有两个大唐无双的好儿子,他有时候也很头痛,这对李渊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甜蜜的负担,所以他一下子就能领悟裴寂的这句话里有话。
“朕己经把二郎(李世民)的官职削的一个不剩,再憋着他,恐怕他会生出病来,对二郎这种心高气傲的性格来说,朕的这个决定己经够苛刻的了。他一不掌实权,二不掌军权,三嘛,更不掌官员任免权。他也就是想做个富家翁,让他治理长安城。朕看,这是一个好事呀,裴相是不是多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