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唐朝也不是非穿不可
这个唐朝也不是非穿不可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这个唐朝也不是非穿不可 > 第103章 法门寺外

第103章 法门寺外

加入书架
书名:
这个唐朝也不是非穿不可
作者:
家己郞
本章字数:
6628
更新时间:
2025-06-15

李世民一听,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才明白原来玄奘法师和哈小维说的是要圆大头去看大海才能够带走他的“哀愁”,原来是那个“矮丑”的意思。

于是三个人都会心的笑了起来。

圆大头却听的莫名其妙,不就一首《大海》的歌吗?有什么好笑的,真是的,还说得道高僧,笑点这么低,高个毛线,肯定是骗吃骗喝的秃驴。

进了法轮寺,里面塑有一尊大佛,宝相庄严,玄奘法师带着李世民、哈小维和圆大头一起对着大佛行了大礼,就有小沙弥送上来几盏清茶,众人围在蒲团上就座,李世民呡了一口茶水,对着玄奘法师说道“法师,萧相国说了,为了保大唐国泰民安,同时祈福保佑大唐顺风顺水,他愿献出万贯家财,为大唐兴建一所佛家学院,为了达成萧相国的宏愿,工部己经开始设计建造弘福寺、慈恩寺两座大庙,到时由玄奘法师出任住持,为大唐宏扬佛法,导人向善,世民恳请法师切勿推辞。”

“善哉善哉,萧相国功德无量,修庙弘扬佛法,是大唐的福报呀,秦王身系大唐百姓福祉,终日劳苦奔波,同样胜造七级浮屠。”

“世民岂敢当此殊荣,法师过誉了”。

“出家人不打诳语,秦王胸怀天下,以造福苍生为己任,是出世,萧相国自小修习佛法,生就慧根,愿捐献家财兴建寺庙,是入世,都为拯救苍生,并无二致。”

“是呀,萧相国正如玄奘法师说的,是身就慧根的人,必然能早日得道。当然,大唐不但要建一所佛家学院,还要兴建太学三所,军校2所,各级别学府16所,哈少跟我说了,大唐要想兴旺强国,人才是第一位的,必须广开民智,才能国强民富,我很认同哈少的说法,民智则国智,民强则国强,民富则国富。”

玄奘法师点点头“民智不开,必然愚昧众生,不能抵御邪魔歪道,哈少也是身就慧根的人,是上天派给秦王的菩提,是秦王的护法金刚,是秦王这条蛟龙的风云使者。”

玄奘法师这句话听的哈小维可舒服了,被鼎鼎大名的唐僧这么一夸谁内心受得了,不禁心中暗赞玄奘法师情商可真高,看人真准。

“法师这句话不错,哈少和长孙无忌是我的左右手呀,辅机不在身边,可托付的只有哈少了,哈少是吾之子房、管仲呀,哈哈...”

哈小维听的骨头都好像轻了几斤,全身轻飘飘的都要从法轮寺升天了。能得以后的太宗皇帝这么赞一下,那感觉就如同配享太庙,入武庙十哲了,感觉再赞下去身子就要羽化成仙了。

“秦王是人中龙凤,玄奘法师说秦王是有大智慧的人,我哈小维跟在秦王身边,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不至于显得我的矮丑,不是,是矮小。”

“哈哈哈...哈少过谦了,讲到治国,前朝的炀帝就是一面镜子呀,这是哈少对我说的,哈少通晓古今,也是我李世民的一面镜子。”

“秦王慧根深种,用镜子喻人,和佛家的当头棒喝有异曲同工之妙,善哉善哉。”

“法师过誉了,我李世民虽有慧根,也是学习了前人的思想,我一首考虑要不要向父皇上个奏折,重开科举制度,效仿前朝开科取士,又恐隋炀帝的制度受群臣诟病,一首未敢造次。”

“秦王说的没错,就像这次开发长安城的决议,那些工部郞官们恃着是门阀世家,根本置朝廷利益不顾,也不管百姓死活,只要他们世家不得利,便横加阻拦,实在可恶。”

“有朝一日把他们统统都换掉”,李世民面色严峻的说道“只不过大唐初定,这些门阀世族也是出了大力的,此事还需缓图,况且一时之间也无法找到这么多人才代替,这也是我急于想劝父皇重启科举的原因,不然天下官员都出自门阀,天下势必被门阀摆弄,这大唐还想怎样兴盛?科举势在必行。”

“是的,后世对炀帝的科举制度虽褒贬不一,但科举选官不失为公平公正的办法,这一制度确实改变了社会,让寒门无士子成了过去式,可以让更多的有能力的人能够为国为民,贡献他们的力量。”

“后世?褒贬不一?”李世民和玄奘法师听的有点古怪,这前朝也没过去几年呀,怎么就后世了。

哈小维一愣,自知说漏嘴了,赶紧改口道“秦王讲的好,前朝的炀帝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治国的得失,我们要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好的就继承下来,不好的便纠正过去,朝政上要有自我纠错与监督功能,这才能够长治久安,权力这东西必须得到有效的制约,选官便是重中之重了。”

“哈少这话说的至为道理,我也正有此意,科举制度考举贤能,这个要坚定的办下去。为了让开办的学府培养的人才有用武之地,科举就是考察他们的一项制度,等过个两年,我会向父皇重提开科举,这些新建的学府就是为了以后的科举服务的,哈少认为如何?”

“秦王高瞻远瞩,这样做既能培养各类社会人才,又能为国选才,可谓一举两得呀,啊不,是一举三得”。

李世民被哈小维的话逗笑了“为什么是一举三得?”

“还有一得是周边的学区房好卖了,工部更有钱了,这不是三得吗?”

“哈哈...”李世民想了想,还真是哈,一旦科举火爆,个个想从政当官,那还不是洛阳纸贵,忍不住也哈哈大笑起来。

一说到钱,圆大头顿时来了精神,也跟着笑的很欢畅,很嚣张。

李世民也就注意到了。

“看看我们的工部大行台笑的那么欢,定是工程进度不错,是吧?圆大行台”,李世民侧着脸向着圆大头问道。

见秦王问到自己,圆大头顿时神气起来,终于轮到他表演了,圆大头用一大口龙井茶水润了润喉咙,这才大声讲道“秦王,洛长高速马路己经修通了大半,各作坊的厂房也己进度到了六七成,5000套的房舍基本骨架己完成,预计年内就可完工出售,长安给水工程完成进度85%,你看,法轮寺喝的水就是由泾水引过来的,清澈甘甜,以前用的是渭水,渭水浑浊,己经改道城外的农田灌溉去了...”

“哦!原来我们的圆大行台做事那么优秀是因为泾渭分明,太赞了。假以时日,长安城定如我想像一般美好,辛苦圆大行台了。”

“不辛苦,为了大唐和秦王,我圆大头能力也只发挥了不到五成而己,要是再努努力,会有更大的成就”,圆大头可是一点都不谦虚,努力拔高自己,说着这句话的时候向着哈小维看了一眼,哈小维给了圆大头一个暧昧的目光,圆大头马上明白过来,对着李世民又说道“秦王,属下有个问题想请秦王支撑,这个长安水利工程快干不下去了,预算不够呀...”

“什么!”李世民一惊“听工部尚书说你这己经是第五次增加预算了。”

圆大头双手一摊“没办法呀!这工程难度太大呀!我己经很省钱了,恨不得一文钱掰做两半花,奈何工程预算不够用,再不加预算就烂尾了。”

李世民无语了,这个水利工程一再追加预算,造价己经比第一次的预算足足增加了30倍。

“我向秦王保证,这是最后一次追加了,保证按时按期完工。”

李世民点点头,不追加又能怎样?眼瞅着烂尾吗?

“诶!那个哈少,我们那个税收增加了多少?”李世民转头向哈小维问道。

“增加了一成”

“什么?那么少?”李世民大为惊异“自从我们接手长安城建设后,整个长安城的市场那么红火,怎么只加了这点税?”

“秦王忘了吗?市场开发之初全部用低税或者是免税吸引投资,所以税收才会呈现低增长。”

“我知道,哈少讲过,培育市场离不开低税,那有什么办法增加税收?”

“有,我们以前对待黑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黑市泛滥,这是造成税收流失的根源。”

“黑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嗯”,哈小维很笃定的点点头“只要是有利可图,市场才会高度发展,黑市是对市场最敏感的反应,如果对待黑市过于温柔以待,税款就会流失到那些无良商贩手中。”

“那是谁在操纵黑市?”

“额,这个...额...圆大行台比我了解,秦王还是问圆大行台吧。”

“额个屁”,圆大头不等李世民改口问他,先自己说了出来“还不是那些吃里扒外的狗屁官员在弄,做的最多的就是什么世家子弟,像那个京兆杜氏、河东柳氏、弘农杨氏、陈郡谢氏、琅琊王氏、河南宇文氏、扶风窦氏、吴郡陆氏做的是最狠了,仗着背后有宗族撑腰,到处搞坏市场,秦王派人去把他们抓啦,保证税收能增加900%。”

李世民听了不置可否,沉思不语。

哈小维跟随李世民日子也不少了,知道李世民在顾忌什么?如果事情涉及到朝廷官员,或者又涉及到那些世家门阀,事情就会变的棘手许多,现在秦王处境本就堪忧,如果对那些朝廷官员和世家门阀动了重手,很有可能会惹火上身,到时这些官员和门阀世家联手反抗,不用东宫出面收拾,秦王府就会吃不了兜着走,所以李世民才会对圆大头的话三缄其口,不愿吱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